選戰給一個青年的啟示:政治不再是骯髒的事 | 劉揚銘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選戰給一個青年的啟示:政治不再是骯髒的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九合一選舉之前,臉書上流傳一句柏拉圖的名言:「拒絕參與政治的懲罰之一,就是被糟糕的人統治。」許多朋友轉貼這句話,三不五時停醒我們要去投票,如果你對身處的環境不滿、渴望改變,那就別只嘴砲或鍵盤抗議,就算覺得麻煩,也要親手去觸碰政治,讓它變得更好。

看到這種「鼓勵大家參與政治」的想法,對六年級後段班的我來說,其實受到某種程度的文化衝擊。在我們成長的時代,政治是一種禁忌,說出口會被爸媽阻止、被長輩討厭、被老師暗中扣分的。當年可不流行什麼柏拉圖,而是一句更有力的警語:「政治是骯髒的。」

因為政治很骯髒,一般人當然不要碰,免得沾了一身腥。你想搞政治?不如先拚經濟吧!拚經濟我們在行、奮鬥精神值得嘉獎,至於政治……好啦你先別管,以後再說嘛。

過往的政治:很骯髒,不要碰

過去台灣社會對於政治的觀感,就像走進公共廁所,打開一個隔間發現裡面又髒又臭:「呃,還是換一間上好了。」於是我們轉身走進掛著「拚經濟」的乾淨隔間,通體舒暢之後出來,看看這旁邊這間,再提醒自己:「沒錯,政治很骯髒,最好別碰。」下次進廁所的時候記得往乾淨那間走就對了。

可能有人會問,那政治髒兮兮的怎麼辦呢?其實「政治是骯髒的」必須和另一句名言搭配服用,兩句互為表裡,第一句名言告訴你政治不要問,很可怕;第二句名言告訴你,政治不是你的事,是別人的事,應該由比較有能力,有專業、有經驗的人來負責──這第二句名言叫做:「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

「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出自三民主義課本,還可詳解為:「政是眾人的事,治是管理。」甚至我的母校政治大學校歌第一句就是:「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我們就是管理眾人之事的人」彷彿政治應該由政大學生來管理,不是別人來管一樣(希望這是我的誤解)。

我有朋友開玩笑說,如果你想區分一個人是念國立編譯館課本長大的,還是教科書解禁以後受多元教育長大的,只要問他「政治是什麼?」這個問題就行。

教育解禁前的人,十個有九個會回答:「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

而解禁後的人,十個人可能會有十一種答案。

未來的政治:屬於你我、和大家都有關

從「政治是骯髒的」「政治不是你的事」,到「拒絕參與政治的懲罰之一,就是被糟糕的人統治」,這是台灣民主化三十多年來累積的果實,也是台灣人值得珍惜的價值。

2014年的九合一選舉,最受矚目的台北市長之爭,由柯文哲勝出。這段競選過程非常另類,從他選前公布個人財產清單,競選中用網路海選工作人員、在網路公布經費明細,選到最後還停止募款……這些從沒見過的方法,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政治的可能。

當然柯文哲的勝選,不只因為他做對了哪些事,也跟他的對手犯了哪些錯,和台灣所處的大環境、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有關,我們也無意造神。所有政治人物最歡欣的時刻,就是勝選當下,此後他的苦難與困難才剛開始,所有投他一票的人都得嚴格檢視。

2014年初到年尾,從洪仲丘、太陽花、反媒體壟斷等社會運動的體制外路線,到體制內的九合一選舉,反映了台灣人終於準備好把「政治是骯髒的」這句話丟進馬桶裡沖走。我們終於可以走出那間乾淨的經濟廁所,勇敢捲起袖子、面對隔壁那間髒臭不堪的隔間,發現除非自己願意動手,不會有人讓它變得乾淨。

政治不是骯髒的事,而是和你我都有關,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事。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