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婚、經濟差、男女交往逆轉——「母豬教」誕生的社會背景 | 劉揚銘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晚婚、經濟差、男女交往逆轉——「母豬教」誕生的社會背景

母豬教誕生的社會背景大概有三個原因:晚婚、經濟差、男女交往逆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母豬教誕生的社會背景大概有三個原因:晚婚、經濟差、男女交往逆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半年前我寫了一篇仇女鄉民的賽局困境〉,第一次在公共書寫平台討論PTT的「母豬教」現象,但當時文章並沒有提及網路鄉民產生仇女、厭女風氣的原因,只單純研究母豬教徒在PTT社群逐漸成長的動態。

上個月,母豬教事件經過苗博雅蘇美人渣文本等人的筆戰,慢慢被社會大眾所知,然而大多文章是從邏輯辯證出發,因此我決定再補上一篇母豬教誕生的背景因素,讓討論更完整。

先說這篇文章的結論,這些男性之所以仇視女性,可能要從三個背景來看:對婚姻的傳統觀點、不景氣的經濟因素,以及青年男女交往關係的轉變——在婚姻、經濟與男女交往三個面向上,男性的相對地位下降,是母豬教誕生的可能原因。講白話就是,雖然母豬教徒認為他們「不仇女,仇的是母豬」(被歸類為母豬的主要條件是敗金與性關係混亂),但事實卻更像「教徒並不仇女,仇的是自己為何沒有女人要」。

母豬教成因之一:男女對婚姻的不同看法

女性學者小倉千加子曾批評道:「所謂結婚,就是金錢和外貌的交換」,男方的金錢換女方的外貌,是社會對婚姻(或說男女交往)的傳統想法。許多母豬教徒認為自己有資格仇女,正基於此一終極信仰:女人怕老,男人不怕——因為女人老了會變醜、不能生育,而男人變老卻可以累積資本,反而更有利。

教徒認為,世界有源源不絕的年輕女性供給,而年老女性若沒有與男性結婚,下場會很慘,所以教徒的地位(總有一天會)比女人高,當然有資格(預先)嘲笑她們。

在過去早婚的社會裡,男女交往結婚一氣呵成,但在這個晚婚、不婚的時代,只和男人交往卻不想結婚的女性愈來愈多,也就成了母豬教誕生的第一個背景因素。「你們這些母豬現在很得意,等老了就知道,你沒人要會很慘,而我會變有錢又有年輕女友,終究會贏得勝利哈哈哈~」這樣論述的教徒不少,但很可惜,太天真了。

這個時代,「已婚」能讓男性取得某種認證,象徵個人價值與社會地位的全面提升,可以帶著「看清楚了,我可是有人要的!」這種心情行走江湖。但「已婚」婦女不但社會地位不如少女,婚姻對女性的束縛,對人生、工作、實現夢想都有很大影響,是一種複雜的情結,並非完全值得高興。

你可能會問,三十歲還沒結婚的女性不是被稱為「敗犬」嗎?但敗犬有時更像是一種自嘲。今天的台灣,不願當敗犬而渴望婚姻的女性是不少;但是抱著「與其結婚卻沒有更好的人生,那寧願不結婚當敗犬也還好」的女性可能更多。

也就是說,在婚姻上「已婚男子(幾乎)自認升值;已婚女子(可能)自認貶值」。男性需要結婚、交女友來「認證」更好的人生,女性卻認為交往也許不錯,結婚則未必,那麼,男女之間的「婚姻需求赤字」就出現了。

如果愈來愈多女性只交男朋友而不想結婚(或晚婚),就有愈來愈多男性無法再像過去一樣,以婚姻來取得「人生認證」。如果這群男性,再不察覺社會上女性對婚姻看法的轉變,還認為老女人不婚會很慘而成為母豬教徒,最後只會發現「咦,她們不結婚也過得不錯,而我老了卻賺不了錢也無法結婚或找到交往對象」,那可真要寫個慘字了。

如果某些男性再不察覺社會上女性對婚姻看法的轉變,還認為老女人不婚會很慘而成為母豬教徒,可能真的要幫自己寫個慘字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如果某些男性再不察覺社會上女性對婚姻看法的轉變,還認為老女人不婚會很慘而成為母豬教徒,可能真的要幫自己寫個慘字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母豬教成因之二:經濟差賺不到錢

仇女風氣的增強,和經濟成長率低落、青年薪資停滯與高房價肯定有關。

「醜男只要努力,也有機會贏得美人歸」的美好故事,只有高速發展的泡沫時代才會出現,這也是為何在1990年代的日本以及2010年代的中國,上演《101次求婚》這種夢幻劇情,還得到高收視率的原因。在經濟停滯的社會,失去雄風的男性是不敢也不會做這種夢的。

男性在傳統上必須擔負婚姻與交往關係裡的經濟力,不景氣的時代,無法負擔需求的男性愈來愈斥責拜金女,諸如「結婚條件是有車有房」、「男生辛苦工作年輕女生卻愛出國玩」這種批評的出現就不稀罕了。也可以想見為何母豬教徒如此提倡「AA制」(約會各付各的),以及推崇「女朋友陪窮苦但上進的男朋友一起成長,不受多金男誘惑」的故事了。

當然,設法跳脫「金錢交換外貌」的傳統交往觀念是性別平權的進步,但在討論母豬教的成因時,還想補充兩點經濟因素。

第一點,從以下簡單整理的年表來看,母豬教的發展和「宅男女神、正妹經濟」有一定程度的關聯。宅男女神的誕生,是隨著2008年金融海嘯造成經濟負成長,市場開始寄託虛擬世界的「宅經濟」,渴望這些「女神」來帶動宅男的消費需求。宅男女神興起雖後帶動了展場showgirl、外拍model的「正妹經濟」——請注意,母豬教徒最愛批評的也是這些能用外貌換取金錢的正妹、小模。

經濟景氣的年代,高經濟力的男性可以在交往時用金錢換取女性的外貌;但在經濟停滯的年代,年輕男性失去的經濟力,反而被外貌姣好的年輕女性掌握,這些同時擁有金錢與外貌的正妹,自然成為母豬教徒最害怕的對象,「臉也給你錢也給你,我們卻一無所有的剝奪感」是仇女現象的誕生背景。當然,這個時代的青年比較辛苦,所以我們更需要性別平權啊!

第二點,如果你始終認為「女人就是愛錢,只要老子有錢還怕沒女人嗎」,那很遺憾,你就永遠只能找到拜金女來愛你(的錢),因為你永遠不會想用錢以外的方法去吸引人嘛!一方面相信自己有錢有就女人,一方面又要女人不能愛錢,我靠,都是你的毛,當女人有沒有那麼難啊。

相信我,不要一天到晚想什麼快速致富的旁門左道,也不要害怕那些漂亮又有錢的正妹,腳踏實地多去認識女生、了解女生,才有助你早日脫離母豬教的詛咒,受到女生歡迎啦。

母豬教的發展和「宅男女神、正妹經濟」有一定程度的關聯。 表/作者自製
母豬教的發展和「宅男女神、正妹經濟」有一定程度的關聯。 表/作者自製

母豬教成因之三:男女交往關係的逆轉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在今年10月11日發布一項統計調查:「過去……重男輕女的刻板印象已有了改變,尤其有(生育)性別偏好者的父母親,對偏好女孩的期待更高過男孩。」這份調查顯示,在過去五年,父母「比較希望生兒子」的比例從10.1%明顯降到6.5%;「比較希望生女兒」的比例卻維持在18%左右。

當然,70%以上的父母沒有明顯偏好,但五年來,希望生兒子的父母卻明顯減少。這當然和目前社會經濟發展前景有關,包括我在內的許多朋友都認為,要是生兒子,他以後會很辛苦,還是女兒好。

而若要說到男女交往的趨勢,另一個數字提供參考,根據「台灣性教育之父」晏涵文教授的研究三十年來,台灣二十歲的青年男女,在「牽手、搭肩摟腰、接吻、輕度愛撫、重度愛撫、性交」等六類性行為上,女性的增加幅度明顯大於男性。2007年,女學生有前五項性行為的比率都已超過男學生(只有性交經驗這項比例較低),他大膽推估到了2011年,台灣同年齡女生的性經驗比例已經高過男生。成為僅次於日本(1999年)之後第二個達成此一紀錄的亞洲國家。

二十歲女生的性行為比率超過男生,也就是說,在青年男女交往關係裡,同年齡男生根本不是女生的對手,這或許可以說明從「工具人」的流行到「公主病」的批評,因為男女交往的主導權在三十年來逐漸轉移到女方手上,也成為仇女的背景因素之一。

而從上面歸納的「鄉民仇女/崇女事件簿」看來,近十年網路次文化裡,每次仇女風潮差不多都有崇女風潮做為背景。有公主就有好人,有宅男就有女神,台灣選出第一個女總統的年份,也出現了母豬教的仇女言論。「母豬教」或許只是網路文化中(甚至不太重要)的一小部分,但它的演變過程值得玩味,它的誕生,和現今台灣的社會、經濟、婚姻與男女交往關係的發展,息息相關。

「母豬教」或許只是網路文化中的一小部分,但它的演變過程值得玩味,它的誕生,和現今台灣的社會、經濟、婚姻與男女交往關係的發展,息息相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母豬教」或許只是網路文化中的一小部分,但它的演變過程值得玩味,它的誕生,和現今台灣的社會、經濟、婚姻與男女交往關係的發展,息息相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