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大運反恐意識不足,才是台灣人該思考的國際議題 | 周偉航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世大運反恐意識不足,才是台灣人該思考的國際議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以下這幾則近期新聞,你可能有印象:「不願看中國新聞 vs. 逼大家看中國新聞」「國安會秘書長換人」,以及世大運採用暫時性之拼裝式游泳場館」。對一般讀者來說,這些是沒什麼相關的新聞,但我認為這些事件可以由一個問題意識串起來:

世大運這種重大國際賽會剩不到一百天了,為啥沒人注意反恐強度不夠的問題呢?台灣人的國際觀只有中國觀嗎?為何相關單位還在討論一些純嘴砲的爭議?

大型賽會與恐怖攻擊的連結是個常識。就算再沒國際觀,多數台灣人也知道舉辦大型賽會時,各主辦國的反恐的層級會大為提升,甚至投入平日數倍的編制人力。因為賽會新聞一定會講到這點。

略有史地概念的人,甚至還能從慕尼黑奧運的黑色九月事件(巴勒斯坦恐怖份子襲殺以色列代表團成員)談起,歷數之後各種大型運動賽會中的相關防治措施。

但輪到台灣自己辦,大家就似乎同時忘了這件最基本的事。世界大學運動會即將在八月下旬開賽,這是僅次於奧運等級的賽事,但台灣媒體近來除了公關廣宣部分,也只關切中國不「團報」的議題。

世大運裡消失的防恐

那麼政客呢?吵的是柯文哲採用暫時性改裝場館是否明智。主管防恐的國安單位呢?討論國安會新任人事時,各界思考重點似乎只有「兩岸武裝衝突」,好似除了中國會對台灣產生威脅之外,其他國家或組織都是充滿善意的「小朋友」。

民意代表呢?執著於藍綠小格局,顏色不同就「森氣氣」,號稱全力監督,卻無人監督到這點。其他社會賢達呢?走在台北街頭,我想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維安並沒有任何升級或可能升級的態勢,而那些自認頗有國際觀的十方大德,卻絲毫不覺得這種反恐規格對不上他們的「國際常識」。

就體制面來看,台灣因為被綁在兩岸關係中,平常幾乎沒有外交活動,也就不太涉入國際恐攻關係鏈中,但仍會配合反恐,適時支援防治與圍堵的工作。

警方與國安單位也有反恐相關編制,但因為國內極少發生涉及國際組織的恐攻事件,因此這些單位就像多數國軍實兵單位一樣,操演會跑,SOP一堆,但執行經驗不足,習於接受國際組織的資訊餵養,缺乏自身的監控網絡與反應機制。

更大的隱憂是台灣人普遍對於恐怖攻擊沒有啥警覺。要反恐防恐,純靠政府之力,必然耗費大量資源;看中共的維穩費用直逼國防預算,就知道這做法搞不長久。要真正有效反恐防恐,需要一般百姓的配合與支持。

但要引入「民力」,百姓就得先對此有相關概念,不然他們哪知道什麼是可疑人事物呢?而台灣百姓對於恐攻的概念,多屬「過與不及」。「過」,像是看到穆斯林就認為是恐怖份子;「不及」,則是全無警覺,在公共空間發現棄置的行李箱,想的並非通報警方或場地管理單位,而是直接認定那是某個天兵滑手機滑到忘了帶走的,放著他自己會來拿。

少了這種集體意識,光靠監視鏡頭、人力巡邏、大數據海底撈針,恐怕還是很難找到真正的問題人事物。而只要有一條漏網之魚,這魚游進了賽事現場或週邊,那世大運就會轉變成世界級的大悲劇。

圖為世大運災害防救及反恐演習,演練項目包含毒化物處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圖為世大運災害防救及反恐演習,演練項目包含毒化物處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做了沒票,乾脆不做

但責怪百姓沒有意義,因為百姓之所以對此無意識,主要是因為政府與媒體並未正視此類問題。若是拉高層次來看,台灣政客在思考個人前途與國家方向時,都著重於意識形態或大規模社會改造(包括硬體的基礎建設與軟體的法案改革),對於「風險控管」的意識,一直是相對薄弱。

為什麼?因為覺得做這種事「沒有票」。如果你做了,因為通常不會出事,百姓只覺得是浪費錢,而且就算你做了,也還是可能會出包。但細觀台灣近年引發民情波動,甚至讓政權改朝換代的事件,從洪仲丘案之「結構殺人」類,以至於鄭捷案等隨機殺人事件,就量化角度而言,其所造成的傷害並未明顯大於其他常見刑事案件,但因為社會處理類似風險的機制嚴重不足,也就引起百姓相對強烈的情緒反饋。

這種事應該做,但我們過去想得太少,以至於火燒屁股,也很可能拿不出辦法。世大運舉辦已迫在眉睫,要增加大筆反恐資金與編制人力已不可能,尚稱可行補強操作方向有三:

第一,將世大運比賽的廣宣活動部分,由單純介紹賽事活動本身,轉變為說明反恐之基本需知與SOP。此舉一樣能宣推世大運的賽事本身,又可以提升相關的知能,並且暗示百姓人人對此都有責任。

第二,針對賽事區域之中小學進行反恐之基本知識宣導。賽事舉辦時間為一般學校之暑假,因此中小學生很可能成為主要的志工或觀眾,相對風險也較高。而針對學生之宣導,往往又可透過家庭聯絡機制而對家長產生作用。

第三,政治人物應明確表態對此事的認真態度,讓相關執勤單位成員認知此事的嚴肅性。也就是說,必須讓下面的人皮拉緊,讓現有維安人力清楚「這次是玩真的」。

台灣一直未受國際恐怖組織的直接威脅,其實是幸,也是不幸。筆者在大學的課程裡,有一小段會涉及中東的恐怖攻擊歷史背景,在說得天花亂墜之餘,也必須面對許多大學生分不出巴勒斯坦與巴基斯坦的現實(其實很多教授也分不出來)。為了幫課程做結,總以一個隨堂問題協助學生思考:

為何台灣人總是預設身邊不會發生恐怖攻擊?

學生往往此時才會猛然驚醒,並對於身周的冷漠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建議。可惜的是,就算他們認知到這問題的嚴肅性,卻也常在踏出教室之後,很快就忘了這是個和現實人生相關的議題。

所以,我們總是要等真實的傷亡損失出現,才會「第一次」認真思考自己該做些什麼。這實在是太過可惜、可嘆,有識者不該以如此的態度浪費人命。

圖為2017世大運災害防救及反恐演習預演,在體育場內進行緊急疏散自衛編組演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圖為2017世大運災害防救及反恐演習預演,在體育場內進行緊急疏散自衛編組演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