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皇帝夢:習大大復辟帝制為何有人急著擁護? | 周偉航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習近平的皇帝夢:習大大復辟帝制為何有人急著擁護?

近日中共傳出將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解除國家主席任期限制,讓習近平可以「無限暢當」、「做到爽」。 圖/路透社
近日中共傳出將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解除國家主席任期限制,讓習近平可以「無限暢當」、「做到爽」。 圖/路透社

近日中共傳出將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解除國家主席任期限制,讓習近平可以「無限暢當」、「做到爽」。台灣各界多視此舉為「復辟帝制」,批判者有之,譏笑者有之,但也不乏敲鑼打鼓、有若當年袁世凱「籌安會」的大力支持者。

對於這些急著出來擁護「帝制」的人,常人多以為其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又或是「大腦壞掉」,不過就倫理學的角度看來,這現象也並非完全沒有「合理性」。

有些人的確可能是發自「真心誠意」、本於善念支持帝制,他們的想法也不見得是因為「蠢」或「無知」,而是經過思考的道德行動。在學理上,或許可稱這種行徑為「利己主義者尋求認同的嘗試」。聽起來好像很玄,但其實普通人也常會有這種行動,只是不是選擇「帝制」這麼好笑的主題而已。

雖然就全球角度來看,一個國家有選舉和政黨輪替的民主化過程是個很明顯的趨勢,就算是獨裁者也會以選舉來鞏固自身的權威。不過在這個趨勢之中,還是會有些局部的延遲或倒退現象,廢止連任限制就是其一。

當某些人攀上政治高峰,成為一國的「最高權力者」,就算開始時有任期制,後來也可能因為當得太爽而打算廢除任期,或是連選得一直連任。不管是稱為總統、委員長、主席、元首、大將軍、第一同志、第一公民,大家都很清楚,少了任期限制,那就等於是「皇上」,什麼名稱就不太重要了。

國家主席雖是虛位,卻「綁定」了實權

中國這一百多年的民主化歷史中,「最高權力者」有連任限制的狀況,反而是相對少見的。國民黨這邊,從軍政府、國民政府一路到中華民國總統府,「一直當老大」的狀況才是正常,期滿下台才是反常。

老共那邊呢?毛澤東時代當然就是以他為中央伍,大家向他看齊;鄧小平開始建立集體領導制,到了江澤民時代出現任期制,但才玩了幾輪,習近平又不想玩了。

不過本次爭點的「國家主席」一職,就中共憲法來說,其實是虛位元首,真正有實權的是黨的總書記和中央軍委會主席,而這兩職是沒有連任限制的。但因為近年這兩職多半和國家主席「綁定」在一起,有連動的效果,因此國家主席不退的話,那就等於是一路當到底了。

有些政治學者會為中共修憲迴護,說國家主席是虛位元首,就像英女皇、日本天皇一樣,他們也是當到死或自己不想幹才下來,沒啥好奇怪。但問題就在於英日皇都沒有「綁定」其他職權,而該國的實權掌權者,又是透過民主選舉上位的,有可能會因為選輸下台。

有點歷史概念的人,會知道西方「皇帝」一詞的字源是來自古羅馬的皇帝,而古羅馬的皇帝,也是一人「綁定」了許多羅馬共和的職權角色而成,包括大將軍、護民官、祭祀官、執政官等等。因此中共這種搞法,還比英日等國的「皇上」還要像正牌皇帝。

既然這「帝制復辟」如此明顯,有些台灣人,甚至是學者專家,卻還是出面迴護,說這樣修憲也好,因為做得好就不用換,讓國家穩定,社會和諧。比起台灣天天吵,亂糟糟,還是好多了!

這種說法騙騙無知百姓,還是有點作用的,但擺在有讀一點書的人面前,就純粹是笑話了。古早時代或許還會柏拉圖之類哲學家會支持帝制或「智者無限任期制」,但當代的政治哲學家多數對這種制度持否定的立場,其最大的問題就是久居一位容易造成腐化,因為缺乏監督的機制。或說是很會監督外人,卻沒啥監督自己。

「國家主席」一職其實是虛位元首,真正有實權的是黨的總書記和中央軍委會主席,而這兩職是沒有連任限制的。但因為近年這兩職多半和國家主席「綁定」在一起,因此國家主席不退的話,那就等於是一路當到底了。 圖/路透社
「國家主席」一職其實是虛位元首,真正有實權的是黨的總書記和中央軍委會主席,而這兩職是沒有連任限制的。但因為近年這兩職多半和國家主席「綁定」在一起,因此國家主席不退的話,那就等於是一路當到底了。 圖/路透社

支持「帝制復辟」都是利己主義者?

那為什麼這些學界先進和社會賢達還是急著表態力挺呢?因為被中共買通了嗎?人家真要稱帝,那也是內部權力鬥爭,擺平自己人就好,這些海外人士買不買帳,其實是沒差的。因此我推斷這些「響應者」應該沒收好處,完全是發自真心「認同」,是想透過這樣的行動,表明是「自己人」。為什麼需要確認是自己人呢?

因為他們是利己主義者。台灣有些親共的人,表面上是大中國主義者,是統派,其實是裙帶資本主義的信仰者,是會為了個人利益而犧牲公共利益的人。當台灣開始政黨輪替,其政經關係鏈破碎,變得「不好撈」、「沒得分」的時候,他們就轉進中國這個更龐大的分贓體系。

但中國人為什麼要信任你?當然就只能在關鍵時刻「站隊」,表達自身的利益與皇上的利益是一致的,甚至願意為此擔負相當大的風險,像是在台灣被罵到臭頭。就算皇上不接納你,當你是拍馬屁,至少也是「不輸」,而在這個當下還在猶疑,甚至打算風向不妙就要抽腿的那些人,就確定是被排除出「自己人」的範圍了。

在當代政治的環境中,利他主義的「左」是一種政治正確,各國高層就算是「真右」,也會賣弄一些利他的左派概念,像自己明明不是弱勢的XX,卻說「XX是我心裡最軟的一塊」。在這種政治氛圍下,利己主義者在政治上很難公開自己的價值傾向,要麼就包裝成「左派利他主義」,要麼就在爭議的當下,選擇加入有道德正當性困境的一方,因「患難見真情」而成為他們「最忠實的盟友」。

台灣某些社會賢達,老是會在各種議題上都站在「奇怪的一邊」,就是因為這種行為模式讓他們的利己主義能找到盟友,建構獲利共同體,甚至還有機會以利他的面貌存活下去。

當然,這些當代「籌安會」與其他偽裝成利他主義者的人相比,還是遜色了一些,因為他們選擇加入的陣營,並沒有多少外人會相信是真正的利他。帝制之所以會垮掉,不是因為戰力不夠強,而是因為爽到的人非常少,而利己主義的困境,一直都是在於他們無法真正吐露心聲,也就找不到真正的朋友。兩者相交疊,怎麼會有好下場呢?

毛澤東時代當然就是以他為中央伍,大家向他看齊;鄧小平開始建立集體領導制,到了江澤民時代出現任期制,但才玩了幾輪,習近平又不想玩了。 圖/路透社
毛澤東時代當然就是以他為中央伍,大家向他看齊;鄧小平開始建立集體領導制,到了江澤民時代出現任期制,但才玩了幾輪,習近平又不想玩了。 圖/路透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