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與「鍵盤戰士」孫中山的成敗 | Cheng Lap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太平天國與「鍵盤戰士」孫中山的成敗

孫中山曾指出,太平天國的失敗除了專制之外,另一個原因在於缺乏外交。 圖/取自http://toutiao.com
孫中山曾指出,太平天國的失敗除了專制之外,另一個原因在於缺乏外交。 圖/取自http://toutiao.com

不少人在談論辛亥革命時,總把孫中山拿出來當笑柄談,說他在辛亥革命時,人在美國端盤子。當然有人指出他實際上不是在端盤子,不過他在革命時,人不在大陸,也沒有拿著槍浪漫的在前線領導革命軍,特別是黃興這麼武勇直衝,就顯得孫中山像是個被過譽的孫大砲,嘴炮建國,鍵盤戰士之類。然則,這其實精確的說出了孫中山的重要性。

孫中山可說是個交涉天才,他能夠以交涉的方式,得到資金,輸入武器,利用外媒等,現在看來,我們難免覺得這豈不理所當然?然而那往往是我們看到他辛亥革命成功之後,倒果為因覺得這些是正確的。就像我們很多時候嘲笑孫中山只會嘴炮一樣,我們往往輕視了這些外交、後勤與交涉對辛亥革命之所成功的重要性。

孫中山絕非和平主義者,他自己親自率領並策劃過多次幾乎可說是恐怖活動的襲擊。當然,並不是只有他一個人策劃暴動,但孫中山與其他同期革命家仍有不同之處,在於他對外交的重視與實踐。

這並不是單純的天賦,事實上,孫中山是吸收了太平天國的失敗經驗才有了這些對外交的看重。孫中山認為,革命是否成功,不是靠武力,就是靠外交。

相比起辛亥革命,太平天國是一場規模宏大的長期戰爭,對孫中山產生很大的影響。孫中山自少就受太平天國老兵教育,很早就對太平天國產生興趣,並使他進一步研究太平天國史。後來,孫中山在《孫中山全集》中即指出,太平天國的失敗除了專制之外,另一個原因在於缺乏外交。

太平天國中如此大規模的戰爭都無法擊倒清朝,孫中山明白,就算自己能夠重演一次太平天國,只怕也會得到相同的後果;如果沒有辦法彌補太平天國的致命缺點,孫中山就算再建太平天國,也只會得到相同的下場。

要記著,我們並不是訴諸權威,不是孫中山批評過太平天國不外交,就等於他是對的。但太平天國的外交問題,結果是很客觀的。太平天國在初期因為主張疑似基督教的拜上帝會,曾經引起過英法接觸的興趣,但太平天國繼承了傳統中華的王朝思想,不接受和英法的條約,反而認為外夷應該納貢。

最後影響到英法在上海的租界利益時,慈禧太后發動宮廷政變,清朝從抗拒與西方合作的陳腐思想,轉變成「借師助剿」的新政策。英法反而和被太平天國重創的清朝結盟,終把太平天國擊潰。

這段歷史,被大中華主義者讚好,認為太平天國有氣節,不是外國買辦走狗,不接受外國的不平等條約。但是從敗亡的結果看,太平天國的失敗,其中一個重大的原因正是因為它外交政策太重意識形態——特別是一種傳統的天朝意識形態——相反,滿清作為天朝,卻在關鍵時刻積極外交,太平天國之役的逆轉點,正是取決於雙方外交智慧的差異。

太平天國並不是沒有人意識到這問題,「干王」洪仁玕寫過的《資政新篇》就認為應該放棄萬國來朝的思想,對西方開放,以平等身份建立外交。只是當時的情況和他的權力,都實現不了這些事情,最後太平天國敗亡。孫中山出生的時代,清朝看起來已無法打倒,畢竟誰有信心自認能夠建立比太平天國更大的起義軍?

但從孫中山的行為看,他似乎記取了太平天國的教訓,在某種程度上,孫中山呈現出的思維與太平天國正正是相反的。他重視的並不是如何組成一支農民軍,或者是建立一個原教旨主義的政權,或者是怎樣打一場在大地上陳兵百萬的戰爭。而是穿梭於各國之間,不斷建立新的盟友,獲得新的資源,並在倫敦蒙難之後,成了國際媒體的寵兒。

雖然不是成功,你可以發覺孫中山一直很重視外交,哪怕是根本支持清朝的康有為,跟他明顯意見不合,根本不想見那些暴徒,他還是覺得可以交涉。

而最後,孫中山雖然沒有建立比太平天國更強的軍隊,卻讓擊敗太平天國的清朝倒下了。孫中山的確喜歡打嘴炮,但他打得非常徹底,能合作就盡量合作,裡面也不乏「豬隊友」,或者「敵人的敵人」,「你我都唔係同路人」。

《孫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太平天國在規模和戰鬥力上,都遠比孫中山優勝。但孫中山的戰略層面,卻是伐交。至低限度,他是成功擊倒清朝了。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