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不在儒家,敗在獨尊 | Cheng Lap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敗不在儒家,敗在獨尊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在網絡上看到有一串討論,說中原帝國成也儒家,敗也儒家,其實把東亞近代帝國在十九世紀的崩潰滅亡,以及東亞人民的積弱,歸究於儒家的說法,也不是甚麼新鮮事,早在五四運動去到文化大革命,大家都一直想要打倒孔家店。儒家有甚麼思想是有不良的地方,論述的人也多如恆河沙數,這點再此就不多提。

話雖如此,但自然地仍有很多人不斷強調傳統文化和自身文化,認為應該重拾儒家的仁義精神;或認為儒家只是受到長年的曲解和誤讀,特別是被法家帝皇術深厚影響過而變成了「外儒內法」,所以認為把問題都歸究於儒家思想是不公平的。

我們請不要忘了,這片東亞土地,曾經有過一段時期,擁有極之豐富而多元化的思想,墨家、縱橫家、雜家,也就是諸子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在當時只是其中一個思想,你不一定要尊崇他或受其影響,有道理就同意,沒道理也可以不理。

儒家思想對這片土地佔有優勢,是由約二千年前「獨尊儒術」開始的。獨尊儒術之後,諸子百家大部份都被遺忘了,剩下能夠跟儒家對抗的思想也難有主導地位。結果不少諸子百家的東西,都在「中華文明=儒家文明」的這個架構下,被認為是儒家的附屬品,例如「孫子兵法」。只是孫子兵法能算儒家的產物嗎?

絕不,孫子並不是儒士,也一生未曾信奉儒家;孫子兵法是跟儒家,以及所謂「三教」的儒道佛都完全無關的東西。這片土地上曾有過這麼多不是儒家的思想,而「孫子兵法」也被認同能超越時空限制的優秀作品,但我們的課本上卻因不斷提倡儒道佛三教,有意無意的貶低了其他的可能。

儒家有其優點,也有其缺點。因為他只是人類其中一種哲學,一種思想,這世上未曾有過完美的思想,所有哲學都有其優點和缺點、思慮周全和不周的地方。西方哲學也是相同的,合理主義、浪漫主義,也都有無法顧及的部份。東西方都沒有毫無缺失的哲學。

儒家顧慮不到的地方,自然就會產生漏洞,儒家也許可以令家庭和洽、社會和諧,但這不等於能以儒家思想解決一切問題;例如以儒家思想作為戰爭政略,或以儒家思想去做音樂。思想是工具,每件工具都有其適合的用途,你想要發明一件能解決所有問題的工具,根本就不切實際。所以人類才需要不同的思想,面對不同的處境,解決不同的問題。

偏偏東方文化卻總是追求甚麼都統一,喜歡甚麼都沒有選擇,誤以為這樣比較簡單,而強調要獨尊單一的東西:獨尊一種文字、獨尊一個政府、獨尊一種思想,獨尊一個語言。這讓懶惰不好學的人,心裡的工具箱能拿出來的東西永遠就是那幾套,過度崇拜一種思想,而引致失控。

如此來看,「成也儒家,敗也儒家」的問題實際上並不在於儒家思想,問題是在於「獨尊」。獨尊儒術,使儒家的缺點被不斷放大。把所有資源和權力盡歸士大夫,希望他們能解決一切問題,最終的結果就是有些問題永遠無法解決。並不是士大夫不夠聰明或不夠道德,而是他手上的工具用途有限,儒家被當成中式菜刀或者工兵鏟,劈煮斬開罐樣樣皆能,可是煎蛋就該用煎鍋,不是工兵鏟。

儒家不完美或有一些問題,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重點是不要獨尊他,讓這種思想變成一種參考,需要時就拿來用,但明白他不適合時就該丟一旁去,如此便不會有害。思想的多元性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只是一味的讚賞或批評儒家,不是胡亂濫用就是過度否定,自然不會有好結果。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