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與現實的距離:腐敗是成熟的代價
最近有朋友說,臺灣的政客,在野時左派,上臺了就右派;臺灣的年輕人,無論之前說甚麼也好,當老闆後就變慣老闆。還說,臺灣的政客、企業家、媒體全部都不可信,全部都是壞人甚麼的,只有自己和家人最可靠。那時候我是想立即回應,你看透這點,你成熟了,但如果你再成熟一點,你就慢慢的變成你所批評的人。
這令我想起一個電腦遊戲,叫作LCS,這個是一個講自由左派對保守右派的遊戲。裡面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設計,人物屬性中有一個叫作智慧(Wisdom)的設定,指的是一個人適應社會、認識人性醜惡和理解人情世故的能力,可以稱之為「成熟」。聽起來是一個很好的能力和屬性?是的,不過這遊戲裡,如果你的智慧變得很高,結果就是越可能被同化成保守右派——也就是遊戲腳本中的敵人。
在這遊戲裡,政客、法官、大集團總裁,他們的高級下屬等等,都是智慧很高的人,換句話說,也只有高智慧的人才能做好這些職業,否則你根本做不好也做不到。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比喻。我們所厭惡的「腐敗」,跟我們的「智慧」,以及我們期望每一個年輕人的「成熟」,很可能就是同一件事。成熟與腐敗,都是從對生命的比喻中借過來的:果實未成熟之前不好吃,成熟的時候才適合採摘,成熟後稍為腐敗時最香甜,然後就是腐朽、慢慢發臭。
只要踏入社會,身邊的一切便會告訴你,脫離現實的理想主義,很難、甚至沒辦法把事情完成和做好。當我們想要實現一件事情,就必須融入現在的社會,從事如人際、商業、政治、媒體、市場這些與他人互動的事情,去促進成功。
但是當你觸碰人際,必定會知道很多人其實視野狹窄,無法說理;從事商業,會看到種種現實的成本和風險問題,使你必須減少投資、降低成本,否則公司很快會倒閉;接觸市場,就會理解市場的消費者比較喜歡一些你心裡也不認同的東西,例如很多人看不起的偶像劇、粗劣大碗的食物,或是利用人性弱點的賭博遊戲;從事媒體,會發覺血腥羶色的內容,遠比嚴謹且具公共性的報導,點閱率就是多出那麼一大截;從事政治,會發現多數人都是自私,隨波逐流,感性驅動的。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你要在社會做到你想做的事情,那麼你只能適應這個社會去生存,生存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你對一些既成現象的妥協。可能你想要做高級的菜式,卻發現市場裡賣的不是你理想中的但卻是好買的食材,你便放進餐單裡。如果你發覺只有自己和家人可靠時,自然地你做事情時,考慮私利的程度會遠高於公利的考量。
這是腐敗的真相:你更接近那個正在運作中的社會,接受了他不完美的地方,為的就是你自己的生存。腐敗不是道德上的邪惡,而是生物的本能,只是適應環境的本能,被應用在社會上而已。
但這種本能過度發揮會怎樣呢?就是馴化,家畜之所以變成家畜,也是適應出來的,適應了被人類餵養的環境,就變得失去了在野外求生的生存能力,我們過度適應社會,就失去了追求真理的力量。不過,不適應環境,你就不是「適者」,不會「生存」。
這並非不能救贖的事情,不成熟的人,盡力和虛心的理解現實社會與世界的諸種困難;成熟的人,盡力保持赤子之心,虛心的認知到社會化雖然便於生存,卻會失去初衷。不成熟的人不至於那麼天真任性,成熟的人也不至於那麼偏執於經驗與智慧,並互相認知對方的存在價值,社會也才能夠推動下去。
當然說是容易,實行是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