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霧已散,薄霧依然籠罩:反挫後的同性婚姻怎麼走? | 二谷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濃霧已散,薄霧依然籠罩:反挫後的同性婚姻怎麼走?

社會是一個整體,當某些人墜落時,所有人都會被拉扯退後。 攝影/記者王騰毅
社會是一個整體,當某些人墜落時,所有人都會被拉扯退後。 攝影/記者王騰毅

這次同婚立法運動,起源於大法官審查質詢中,立委要求被提名人表態,結果各大法官的回應戲劇性地得到了社會輿論的普遍好評。立委會用這個議題來質詢,當然是因為民間有反同婚的強烈堅定意見。只是國民黨戰略錯誤,誤把「同意同婚」當作不適任大法官的理由。在民進黨全力護航大法官任命的氣氛下,民進黨內的反同婚者反而被「更遠大的目標」壓制住,不敢發言了。而國民黨席次上的劣勢和論述能力的拙劣,也不能支持這種質疑的落實,反而創造出「同婚理所當然」的氣氛。

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有了尤美女的提案。但這次同婚推動陣營,並沒有延續三年前的「伴侶法+多元成家」模式,而是跳過了這兩個法案,直接推出「同性婚姻合法化」,試圖修改「婚姻」這個民法中關於親屬關係、社會結構的最基礎、最重要的概念。

大躍進的平權運動

追索世界各國性別平權運動,大多都呈現「女權→種族平等→性別平等」這樣的時間先後順序,這也是傳統社會保守力量比較能接受的漸進性演變。而在性別平權這一部份,通常是先爭取除罪化(包括同性戀和性交易)和正常化(對各種性觀念的開放),然後推動伴侶制,鬆綁婚姻在家庭和親屬關係中的神聖性和一元性,然後才進步到不限性別的伴侶制,最後才是同性關係的婚姻化。而在這些人權發展的過程中,勞權、環境權(包括反核)移民權和廢死等議題又扮演著重要的同步和伴隨角色。

也就是說,人權的發展是對於保守和傳統的破壞,破壞越少阻力越少。而這種攻擊是多元並進的,各種運動看起來各自努力,但其實互相扶持的過程中發揮了加乘效應,任何一項運動遇到阻礙停滯時,社會進步力量就會轉向另一個議題,換一個方向迂迴鬆動原本凝聚成一個整體的、環環相扣的保守傳統價值體系。

台灣社會這一次推動同婚合法化,可以說是一個跳躍性的大膽推進,在還沒有同性伴侶法甚至連僅限異性戀的伴侶法都還沒有立法的情況下。企圖一次到位,直接挑戰「同婚」這個連歐盟都還只有不到一半國家通過,號稱民主表率的德國都還在猶豫的同性婚姻徹底開放。這不能不說是一次大膽的攻擊。

伴侶制和同性婚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範疇,雖然同樣都是對既有婚姻制度的鬆綁,但伴侶制打破的是婚姻的神聖性,將兩性結合定位為民事契約而非一生一世毫無保留的全盤奉獻或宰制。同性婚姻則是對既有婚姻在家庭制度上的一元性的全盤認同,重點在達成同性戀和異性戀的婚姻權平等。

支持同婚一方會有這樣跳躍式的提案,可能是台灣過去幾十年威權體制對進步力量的過度壓抑的後果,尤其是過去十幾年沈悶的社會氣氛引起的反彈。在上個世紀的蓬勃社會運動之後,這個世紀的前十幾年中,社會氣氛的主流是穩定和保守,在國會裡,由於國民黨長期的絕對多數狀態,結合了保守勢力對改變的恐懼,以致於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引來保守勢力的全面封殺,從勞權、反核到廢死,沒有一個議題能有效地推動改革,甚至還出現倒退,只有彩虹運動藉由逃避政治爭議的態度,逐漸發展壯大。直到318爆發,一次將想像中的保守勢力打倒,2016 大選中,立法院甚至出現藍綠席次徹底扭轉的翻盤。這樣的壓抑和反彈的過程,並不是漸進式的穩健改革,而是劇烈的、衝突的、不穩定的、革命式的「打掉重來」。

過去十幾年沈悶的社會氣氛引起的反彈,這過程並不是漸進式的穩健改革,而是劇烈的、衝突的、不穩定的、革命式的「打掉重來」。 攝影/記者程宜華
過去十幾年沈悶的社會氣氛引起的反彈,這過程並不是漸進式的穩健改革,而是劇烈的、衝突的、不穩定的、革命式的「打掉重來」。 攝影/記者程宜華

反挫之後,該如何繼續向前走?

越大膽的攻擊,失敗的機會越高。這次推動同婚所遭遇的保守傳統力量的反撲,過程大概是這樣的:藍綠兩黨領袖先聲明「只有個人認同,不推動黨內共識」,名為開放,實際上是在逃避個人的政治責任,間接鼓勵黨內保守派做出行動。然後,護家盟發動自殺式攻擊,在以令人瞠目結舌的義和團式瘋狂言論和離譜行動毀滅自己的同時,也引出同婚支持者情緒性的偏激言論,然後國民黨率先撤退,藉由伴侶法的提案向傳統保守力量進行妥協投降,最後是民進黨內保守勢力放話,企圖奪下黨內主導權。

如果蔡英文沒有在未來的政治協商會議上進行討論甚至拍板,那麼同婚法案的命運也就確定了:民進黨保守派聯合被保守派主導的國民黨,攜手通過只有同性伴侶權的「半套」伴侶法案,不僅不能滿足同志族群的婚姻渴望,也不能滿足異性族群對自由結合的伴侶法的渴望。在目前民進黨內部濃厚的觀望氣氛下,小英的表態與否,就是同婚通過與否的關鍵。這是台灣半調子民主的悲哀,也是強人政治的後續影響,更是台灣人民內心對英明領袖的期待的體現。

這樣的反挫也許殘酷,但卻是真實。就像川普當選後,外媒觀察到他的團隊裡,同時存在「歧視同志的女性、歧視女性的黑人、歧視黑人的同志」這樣互相歧視的三種人,這個荒謬的現象,凸顯了這三種人「只為自己」的自私心態,也就是「只有我的人權是人權,其他人的人權都不是人權,只有我的議題重要,其他人的議題都不重要」的自我中心態度。

在這次爭議落幕後,也許所有運動者們,包括同志們,應該會明白:所有人的人權都是一體的,是環環相扣的,都在對抗同一個傳統價值,都在對抗同一套思想體系。人權不是自助餐,不可能只推動自己想要的而不管別人,反核不可能不反獨裁,歧視外勞其實就是歧視女性,不可能一邊歧視原住民一邊爭取母語地位,不可能一邊反廢死一邊推動醫護人權,勞動權和貧富問題是綁在一起的,同性婚姻和其他議題也是綁在一起的。

社會是一個整體,當某些人墜落時,所有人都會被拉扯退後。

點圖看更多「婚姻平權」系列專題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