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住宅為什麼很難做?因為「教育失敗」! | 黃益中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公共住宅為什麼很難做?因為「教育失敗」!

台北市興隆公共住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市興隆公共住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巴黎住久了,你就會知道,興建社會住宅,是城市生活幸福的起點。

—羅惠珍,《巴黎不出售》

台北市長柯文哲為了兌現選前的居住政見,即四年蓋兩萬戶社會/公共住宅、八年蓋五萬戶社會/公共住宅,積極尋找台北市現存的公有未開發地要規劃成公共住宅。畢竟光看2015年台北市房價所得比(購屋痛苦指數)高達15.73倍、新北市也高達12.78倍,相較於2008年台北市房價所得比是8.57倍,這八年來房價可整整翻了一番!這些數據代表什麼呢?除了表示台北市房價是世界第二貴、新北市是世界第三貴以外(第一貴是香港的17倍),就算雙北市今天房價跌個三成四成,年輕人如果沒有富爸爸幫忙先負擔幾百萬元,說實在一樣是買不起。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更需要政府提供足量的、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公共住宅,來保障青年或弱勢族群的居住權利。

這些年來以我從事「巢運」的經驗,原本我以為蓋公共住宅最缺的就是土地與資金,畢竟短期內要蓋這麼多房子,政府得先籌出一大筆錢,而且還擔心將來會造成財政過大負荷,可是專家們已經計算出來,若以每坪建造成本10萬元,平均每戶20至25坪來看,其實蓋一戶公共住宅只需200至250萬元(因為土地成本為零,依然是政府所有),就算以租金最高的台北市試算,如果租金每坪八百元以上,其實就可以達成百分之百的自償率。當然實際租金是按照租戶不同的經濟情況會有差別費率,通常會低於這個數字。

換句話說,蓋公共住宅可算是一種兼具社會福利性質的長期投資,當初付出的成本並不是一去不復返,是會隨著時間慢慢收回租金的。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既然錢可以回收,又可以照顧買不起房的社會大眾,那柯P為何到現在都還沒有具體的成果出來呢?我們看看最近北市都發局所辦的兩場公宅說明會吧:

「文山區木柵段基地」說明會上,有居民批評,文山區的優勢就是文教區,若引進素質不好的居民就沒有優勢;大家未來都把文山區當成「公宅區」,房價下跌怎麼辦?「文山區華興段」說明會上,居民表示,根據《住宅法》,社會住宅必須留一定比例給特定收容人戶,他問居民難道願意在社區收容愛滋病患跟流浪漢嗎?

所以文教區的高素質居民認為蓋公共住宅就會拉低居民素質?那如果今天蓋的是每戶都要價上億元的帝寶,這些有錢人鄰居是不是就可以提升居民的素質呢?

可是有人統計過,帝寶可能是全台灣犯罪率最高的社區喔。帝寶住戶犯罪率是常人267倍

《巴黎不出售》的作者羅惠珍,丈夫在法國大學任教,在〈我在法國住了二十年社會住宅〉一文中提到:

台灣「巢運」發展到仁愛路的帝寶門口時,我跟媒體朋友談起我在法國的社會住宅經驗。他很驚訝公教人員也住社會住宅,他甚至想到我們會不會覺得很……「丟臉嗎?不會。」我回答。這是一種社會共生的理念,全法國有1000萬人是社會住宅,很多是小康家庭,社會住宅和一般的樓房長得一樣,不是貧民窟,也不是甚麼「布魯克林區」。

你不會被貼標籤,你也不會給自己貼標籤。

為什麼法國人可以,台北人就不行?因為教育失敗啊。教育把我們教成用金錢多寡來衡量人的素質、定義人的價值。

不只台北、台中市遇到的情況也一樣,台中市府規劃在西屯區青海、惠中路口的精華地段興建社會住宅,並以市價七折的租金租給弱勢戶,一樣受到當地議員與居民的反對。

其實以台北市的規劃,公共住宅不但是高度安全的建築,其中低樓層公有設施包括社區公共保母,社區服務設施及老人日間照顧中心,頂樓也將會有空中花園。加上社區還會有公權力性質的管理委員會,整體公宅品質根本遠高於一般私人所有的住宅。不然你隨便去街上看看那些超過二三十年的大樓公寓,那一大堆陽台外推、頂樓加蓋、斑駁磁磚還隨時可能掉落的外觀能看嗎?

如果能有足量的公共住宅,台灣就離居住正義不遠了,去除歧視的教育,就是我們的第一哩路。

台北市興隆公共住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市興隆公共住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