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住宅的存廢:找回良心而已 | 黃益中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公共住宅的存廢:找回良心而已

北市長柯文哲出席公共住宅規劃說明會。 圖/聯合報系
北市長柯文哲出席公共住宅規劃說明會。 圖/聯合報系

台北市議員徐弘庭等召開記者會,宣布已取得49位不分藍綠議員的連署,要求「市府推動公營住宅方案應依公民參與及I-Voting精神,以基地為圓心,周邊直徑一公里之居民,舉辦2次以上公聽會,並獲得多數居民同意後,始得進行設計規劃。」

這根本就是一個惡意提案,擺明要讓柯文哲市長規劃的46處公共住宅全部胎死腹中。試問今天如果建商在你家附近蓋豪宅、蓋商場、蓋百貨公司、甚至蓋辦公大樓,難道也要經過方圓一公里居民投票同意嗎?

每位議員都有自己的選票考量,我不便評論。這件事荒謬在於,網友整理了上次(2014年)議員選舉時,至少有16位提案議員在選舉公報的政見,都說要蓋社會住宅/公共住宅(連署議員名單),才過了一年半,現在就自己打自己臉嗎?

再說,這49位議員裡面,當初在競選時有很多還是沾著柯文哲當時高民意光環才選上,甚至還有人後來選立委時也是靠著柯文哲的拉抬,怎麼現在都過河拆橋了?

持平而論,或許都發局長林洲民走得太快(比如說交通配套不足),又或者講話太急(比如說自私的台北人),也許得罪了部分議員。但我不認為這些議員要以犧牲廣大年輕、弱勢族群的居住權益,「公報私仇」,這樣的代價未免太過殘忍!

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說明都更計畫。 圖/聯合報系
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說明都更計畫。 圖/聯合報系

我之前在專欄文章〈公共住宅為什麼很難做?因為「教育失敗」!〉寫到:

『文山區木柵段基地』說明會上,有居民批評,文山區的優勢就是文教區,若引進素質不好的居民就沒有優勢。

講這種歧視的話當然是失言。為了避免外界再度批評,後來里長與議員們修正說詞,改提出「交通配套不足、公宅量體過大」等理由。這次理由就比較正當了,我也同意這兩個理由,公宅不是要造成社區的過度負擔,所以量體戶數是否要修正,這些都可以討論。

不過,「紙是包不住火的」,居民真正的心聲,用「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的話來下註解最恰當:

我們非常感謝幾位議員願意聽我們這些居民的心聲,但是我們要的不是什麼交通配套!我們要求不准在台北蓋什麼公宅!

開玩笑!咱們幹公務員窮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有點些微的18%和月退,才買了幾棟房子,我們都仰賴這些房子幫忙賺錢,或是收點租金,那些中南部的窮鬼憑什麼拉低我們這兒的地價!沒那個本事在台北買房子就滾回去南部,別賴在台北佔我們的便宜。

感謝他們的誠實。這些反對公共住宅的居民說穿了就是在意房價、地價嘛!

說來也好笑,當初建商們最怕政府打房,但是對於公共住宅卻是表示贊成,因為市場不同,商品房是建商蓋給買得起的人去買,公宅則是政府蓋給買不起的人去租,兩者本來就互不影響。畢竟雙北市的房價這十幾年來漲了三倍,平均薪資卻不動如山,公共住宅只是政府照顧國民居住人權的一個基本福利措施罷了。

「復興委員會」還批評這些「中南部人上來台北像乞丐一樣討房子」,他們或許誤解了,需要公宅的不是只有中南部人,很多家裡住雙北市的下一代年輕人,也需要公宅讓他們可以順利成家。不分南部北部,這些人在台北工作,這些人為台北付出,這個城市的偉大正是這些人與原生居民們所共同構築的。

圖/聯合報系
圖/聯合報系

最後,我要特別呼籲這些簽署的議員們,按照王威中議員的說法,相信這裡面有很多議員只是一時大意疏忽、甚或被提案者所隱瞞,他們其實不清楚這個提案的邪惡性。經過這幾天輿論的大反彈,我想應該會有議員願意撤簽,尤其八年內要蓋出二十萬戶社會住宅更是小英總統的政見,照顧國民不分藍綠,至少在這點不需要分黨派吧。

美國作家克拉克(James Freeman Clarke)曾說過:「政客(politician)是為了下一次的選舉,政治家(statesman)卻是為了下一代。」我不相信我們的市議員都是只為了下次選舉的自私政客。我也不相信我們的市議員都是不顧年輕人死活的無良政客。

「政治之道無他,找回良心而已」。讓我們這些窮鬼,繼續緊盯到底誰願意撤簽。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