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政治,很多人會說自己是中立理性選民。但這句話非常空泛,聽的人不知道聽到了什麼,講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久而久之,這句話就變成「幹話」,甚至被鄉民用諧音改成「中壢李姓客倌」。
對於歷史的不義,我們很難「希望歷史上的不義不曾發生」。
同理心很容易因聚焦少數個案而過度氾濫,失控的同理心也可能會造成反噬。
倫理學家彼得辛格於澳洲國立大學公開演講,主張有三個迫切的倫理議題值得大家重視。
同性婚姻合法化會增加外籍患者?
相信牠的「自動導航」,溜狗可不必繫鍊嗎?
小強認為,政治哲學是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缺乏客觀性的學科。
真的有「好的」「教養」方法嗎?
積極平權措施也帶來相應爭議,例如「反向歧視」困境。
自駕車的道德難題:保護乘客還是路人?
動物福利的目標是增進「動物群總合」的良好感受,而不只關心動物個體當下的感受。
你什麼時候會立刻決定犧牲自己的權益,來幫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