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怡廷、廖郁雯/是醫生還是學生?醫學生到院見實習的焦慮與困境 | 特約作者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葉怡廷、廖郁雯/是醫生還是學生?醫學生到院見實習的焦慮與困境

公告三級警戒後,許多醫學生開始提高警覺,向工會反應院內尚無課程應變措施與相關說明,對他們自身的學習權益抱持許多疑惑。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公告三級警戒後,許多醫學生開始提高警覺,向工會反應院內尚無課程應變措施與相關說明,對他們自身的學習權益抱持許多疑惑。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 文:葉怡廷,住院醫師/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會員;廖郁雯,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

疫情三級警戒已超過兩週,一線醫護人員有著清楚的任務:忙於處置篩檢站蜂擁而至的人潮和專責病房的布置及照護作業;與此同時,卻有一群人十分茫然,他們的能力是否足夠派上前線、舒緩繁忙的窘況?抑或像是擋在交通要道的路障三角錐?他們的本分是習醫抑或是行醫?

他們是白色巨塔裡面菜鳥中的菜鳥——見/實習醫學生1

拒絕到院見實習,是逃避或退縮嗎?

5月15日,指揮中心公告雙北地區升級疫情三級警戒,醫療機構不分規模呈備戰狀態,許多醫學生開始提高警覺,向工會反應院內尚無課程應變措施與相關說明,對他們自身的學習權益抱持許多疑惑。畢竟自2003年SARS以來,近20年來從未發生過如此重大的傳染病防治事件,連許多前線醫護都因應不暇,更何況是尚無充分備戰能力的醫學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教育部於5月18日宣布全台各級學校停課,並於19日宣布全國防疫等級提升為第三級。鑑於此,工會於5月18日向各校醫學系及各教學醫院呼籲,雙北地區之醫學生應全面暫停到院見/實習,且非雙北地區之校方及院方應及早規劃相關配套措施。然而校方與許多教學醫院應變不及,甚者有學校告誡學生:「就算疫情達到第四級,仍應照常進行實體學習,若學生執意請假則會影響畢業時間及國考資格。」

▲ 工會於5月18日向各校醫學系及各教學醫院呼籲,雙北地區之醫學生應全面暫停到院見/實習。

疫情下習醫的風險與困境

醫學生並非不願學習、參與臨床事務,而是在疫情變化難料的狀況下,不僅學習資源大打折扣,而醫學生本身可能還自身難保,甚至成為防疫隱憂。自5月16日起,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旋即展開調查,了解全台醫學生疫情期間到院見/實習的狀況,發現以下諸多困境:

1. 醫院降載,教學暫停

因應三級防疫措施停止室內五人以上聚會,晨會(個案討論會、期刊讀書會)、醫學生教學活動(核心課程)多停辦,醫學生頓失重要的學習管道。「向病人學習」是眾多醫學生與年輕醫師的共同經歷,以累積臨床知識、熟稔處置與技術,而近來各教學醫院實施門診降載、停止或是延後非緊急住院、手術,醫學生能跟診、跟刀、查房學習的病人個案量驟降2,當無刀可跟、無病房可查,臨床學習的機會也跟著驟減。

此外,醫院臨床人力可能隨疫情調動、分艙分流、負荷加重,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分身乏術,而難以兼顧教學與醫學生安全,醫學生本身也憂慮帶來臨床端困擾。

2. 一線參與勞動,但無對等保護

針對見/實習醫學生,現今醫院多不支薪或不發予津貼,但在住院醫師與主治醫師監督引導下,醫學生仍常第一線接觸病人,為病人做理學檢查、補牙/洗牙、協助抽血、換藥、上刀拉鉤或其他侵入行為、診察並完成病歷紀錄等臨床事務,可能直接曝露於病人的飛沫與體液。

然而目前醫學生(非正式醫事人員)並不在注射疫苗九大順位內,且當防疫資源稀缺(N95口罩、隔離衣、手套、面罩等),醫學生本身亦擔心無法取得適當防護,或者排擠到正式醫事人員的需求。醫學生的學習與勞動過程難以完全分割,同時也是醫院的備援工作者之一,校方、醫院教學部與臨床科部應重視醫學生的學習與職場安全。

3. 移動?群聚?成為隱形感染源的隱憂

按臨床學習課程要求,醫學生須每月輪訓各科,學習內、外、婦、兒、急等各專科,在無疫苗的保護下,醫學生們也擔心自己成為隱形、流動感染源。且教學醫院往往缺乏足夠空間將醫學生區隔開來,可能休息室、討論室是多位醫學生甚至各科共用一間,且因疫情期間院內圖書館關閉,醫學生如想避免群聚,在醫院將無容身之處。

另外,醫學生通常須往返於醫院與宿舍(院內或者學校),如有醫學生染疫,亦可能擴大傳遞鍊。而這次疫情已有多間醫院經歷院內感染危機,且新冠肺炎病毒可能停留在物體表面數小時至數天,我們得一再質問主事者,是否能承受如此風險,或者提前預防?

按臨床學習課程要求,醫學生須每月輪訓各科,學習內、外、婦、兒、急等各專科,在無疫苗的保護下,醫學生們也擔心自己成為隱形、流動感染源。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按臨床學習課程要求,醫學生須每月輪訓各科,學習內、外、婦、兒、急等各專科,在無疫苗的保護下,醫學生們也擔心自己成為隱形、流動感染源。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結語:保護自己就是保護病人

台灣醫學教育界奉為圭臬的美國畢業後醫學教育評鑑委員會(The 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ACGME)醫師六大核心能力,一再強調「病人安全」的重要性,醫學生在醫學倫理的學習過程中,也是以不傷害病人、重視病人福祉為原則。此時若有醫學生拒絕到院見/實習,絕對不是在推託逃避,因為在醫學生成為防疫生力軍前,唯有先保護好自己、保全戰力,才能做好臨床照護、救治更多病人。

在「以病人健康為首要顧念」的同時,2017年世界醫師會(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 WMA)修訂版「醫師誓詞」有著這樣一段話:

我將致力於自身的健康、福祉與能力以提供最高品質的照護。

我們都願所有的醫護人員能從這次疫情全身而退,也希望所有在醫院場域的工作者都能受到妥善的職場安全照護,例如醫院傳送、清潔、警衛、看護等,維護著日常運作的各個環節,皆能免於染疫的焦慮與風險。

「我們都願所有的醫護人員能從這次疫情全身而退,也希望所有在醫院場域的工作者都能受到妥善的職場安全照護」。示意圖。 圖/歐新社
「我們都願所有的醫護人員能從這次疫情全身而退,也希望所有在醫院場域的工作者都能受到妥善的職場安全照護」。示意圖。 圖/歐新社

  • 目前醫學系五、六年級自2013年醫學教育改制後,皆統一稱見習醫學生(Clerk),但同時仍有少數舊制實習醫學生(Intern)。另,牙醫師之教育養成目前也並存見習與實習制度,兩者的共通點為皆無正式醫師的執業執照,故文章中將見習與實習併放。
  • 醫學院校多停止醫學生去防疫第一線科別見實習:如急診、感染科、胸腔科或耳鼻喉科門診,而這通常也是未降載科別。而其他較受疫情影響的科別,兒科、血液腫瘤科、外科系病房病人數驟減,甚至主治醫師與住院醫師轉去支援他科病房或篩檢業務。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