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艦防疫的考驗:羅斯福號染疫,是否打擊美國海軍作戰能力?
自古以來疾病就是部隊非戰鬥減員的主要因素,特別是在人員高密度聚集下,只要公共衛生習慣不佳,便容易讓部隊成為流行病的溫床。
歷史上許多圍城戰中,攻擊方會主動解除圍城的原因,往往是因為疾病傳染導致作戰部隊的戰力大減,而被圍的一方,也可能因飲食生活環境惡劣,造成疾病流行、失去戰鬥力。相同的狀況即便進入20世紀也沒有顯著改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許多部隊的戰鬥死亡率有70%來自於戰傷後的醫療後送過程,及前線陣地的衛生問題。
地面部隊尚且如此,人員相處更為密集,且缺乏足夠淡水和活動空間的海軍船艦當然狀況更差。古代水手因為飲食缺乏和衛生條件不佳而生病是常態,更不用提因為傳染病流行而讓全船失去戰鬥力的狀況。
而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爆發之後,美國海軍航艦戰鬥群也陸續傳出感染確診案例,傳染病對於人員高度密集的戰鬥艦艇來說,是一項難以忽視的致命危機。
美海軍體質佳,尚能應付突發事件
對美海軍來說,近期的羅斯福號艦隊人員染疫是一項嚴重但並非不能處理的危機。原因在於美海軍艦艇在設計之初,就已保留足夠的醫療空間和設備,讓人員有狀況時亦能得到充分的醫療資源,甚至在緊急狀況下也能騰出額外空間用作隔離區域。
以美海軍尼米茲級航艦為例,艦上醫務室雖然比不上專業醫療等級,但是也有外科手術室、恢復室以及加護病房供使用。另方面,由於美海軍艦艇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核生化作戰需求,艦艇內部都裝有全套超壓空調系統,能夠隨時進行全艦化學消除作業,因此就算艦艇內部有成員染疫,也能夠立刻進行內部隔離和消毒工作。
雖然一般艦艇內缺乏專業的隔離衛材,但是艦艇上的其他裝備在必要時也能夠轉作為隔離裝備。例如美海軍艦艇必備的OBU呼吸系統(滅火用閉循環呼吸系統)配合化學防護衣,就能夠作為一套簡易隔離衣使用,讓其他成員在實施隔離作業時,降低被患者感染的機會。而且航艦戰鬥群還有隨行的快速油彈補給艦等輔助大型艦艇,在必要時都能作為臨時隔離艦使用。
在生活動線方面,航艦內部擁有多個餐廳和生活空間,必要時完全可以個別分開獨立使用,降低因為近距離接觸導致群聚感染的機會。
此外,美國航艦戰鬥群還有另外一項其他國家海軍沒有的優勢,那就是在海外擁有大量的友軍基地可供靠港。這代表美海軍航艦戰鬥群一旦出現內部群聚感染,可以立刻前往鄰近的海軍基地港口求援,這次羅斯福號停留關島就是一例。甚至必要時,直接將艦艇內部人員進行全面輪值替換,藉此維持航艦戰鬥群最重要的海上航空作業能力。
綜上所述,雖然內部出現感染者對於美海軍航艦戰鬥群來說是一項危機,但並不代表其作戰持續能力會立刻受到嚴重影響。
需注意的是,美海軍為了維持海上作業能量,長年以來都採用輪值制度。也就是說,一艘艦艇會有兩組以上的成員輪流上船執行勤務,藉此確保艦艇能夠在海上維持最長的作業時間。
以最極端的狀況來看,美海軍航艦戰鬥群隨時可以在友軍港口替換內部人員繼續海上作業,所需時間不會超過72小時。而且美海軍的海外醫療能量堪稱世界第一,除了有專業醫療艦可以提供醫療服務外,必要時隸屬兩棲陸戰隊的兩棲突擊艦也能夠作為醫療艦使用,甚至能夠充作航艦戰鬥群內的輔助航空母艦使用,讓美海軍航艦戰鬥群的制空能量就算受疫情影響,也能夠維持一定水準。
預備兵力充足,比底厚比氣長
美海軍航艦戰鬥群投射兵力最大的隱藏優勢,就在於擁有足夠的預備兵力可以快速調動使用。
以東亞地區來看,若美軍第七艦隊因為疫情而喪失作戰能力, 美海軍還是能夠從中東迅速調來位於地中海的第六艦隊填補戰力空檔。更不用提位於西岸的航艦戰鬥群也能夠快速橫越太平洋,進入西太平洋填補作戰位置,提供美軍作戰支援。
易言之,對於擁有超過10個航艦戰鬥群的美軍來說 ,在全球衝突熱點迅速投入兵力的能力,並不會因為單一疫情影響而完全失去作戰力量。而對常年準備核生化戰爭的美軍而言,真的要對疫情實施高度隔離管制也不是太困難的事情。
但若美海軍因為支援國內防疫需求,或與軍眷接觸等造成額外後勤負擔及感染增加,反而會讓有生力量折損得更嚴重。因此對於美海軍航艦戰鬥群來說,維持在海上作業,可能是目前最佳的防疫方式,只要不進入港口接觸,在海上幾乎不可能會有新感染源出現。
在可預見的短期間內,美海軍的全球武力投射能力並不會受到嚴重影響,儘管中共海軍內部疫情極度不透明,但並不排除有內部群聚感染情事爆發。但與美海軍不同,這對極度仰賴中籍港口的中共海軍而言,疫情所造成的短時戰力影響或折損強度,絕對比美海軍還要嚴重,只是因為資訊不透明,外界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