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健指數」世界第一背後,台灣醫護人員的血與淚
近日全球知名資料庫Numbeo發布2020醫療保健指數(Health Care Index),台灣排名世界第一,再加上近期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下稱武漢肺炎)防疫措施,台灣已讓一名確診病患康復出院,如此引以為傲的亮眼成績,背後不乏血汗過勞的醫護人員的貢獻。
超過9成的醫師不適用《勞動基準法》
依據衛生福利部2019年12月11日最新統計資料,全台西醫師人數為47,471人,而目前有勞基法保障的住院醫師,僅有4,680人。也就是說,超過9成以上的醫師,在勞動職場的保護十分薄弱。
被勞基法遺棄的這4萬多名醫師,目前針對住院醫師工作時間的規範,只能仰賴4年進行一次的醫院評鑑,而評鑑評分項目中,工作時間規範占比極低,可以說規範效力極小;無論在大醫院、小診所,民眾最常接觸的主治醫師,台灣目前也沒有任何工時、薪資、解雇保護、職災補償的法律,來保障他們。
在工時方面,用白話文來舉例,主治醫師連續工作超過24小時、睡在醫院裡面是常態,而且無任何法規依據來處罰醫院管理高層。在薪資方面,以筆者所服務的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就常常接獲主治醫師無預警被苛扣薪資或獎勵金。
最廣為人知的,是去年9月開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就發生全院約800名主治醫師年薪至少減少20萬至50萬的事件,過去也曾接獲許多診所雇主拒絕與主治醫師簽訂書面契約,以致薪資和當初口頭議約有極大差異,或有醫師突然被解聘的爭議發生。
惡劣的護病比、職場霸凌層出不窮
台灣醫院營運的主力、與病患最長時間相處的醫事人員,主要是護理師。護病比,簡單來說就是每位護理師在上班時必須同時照護多少床的病患。去年台北醫院大火事件,就被揭露火災當下,只有1名護理師值夜班,卻要負責32位住民的疏散作業。
台灣目前的規範是醫學中心1:9、區域醫院1:12、地區醫院1:15,遠遠劣於國際標準1:6,且台灣針對護病比的規範罰則極低,醫院違法所付出的成本,遠遠低於符合人力設置標準的成本,導致營利導向的財團醫院,寧願付罰款也不願意多花經費增聘人力。種種現象都造成護理師的高離職率、低執業率,也讓資深護理人力出現極大斷層。
更不用說,護理界常見的「資深學姊電菜鳥學妹」的現象,以及基層人員面對護理長等高層主管的斥責與職場潛規則,導致職場霸凌事件層出不窮。
知名案件例如去年12月新光醫院護理師跳樓的事件,就被懷疑是職場霸凌導致不幸事件發生;去年9月羅東博愛醫院以環境檢查之名,對護理人員的會議室翻箱倒櫃,也引發眾怒。
台灣醫事人員加入工會僅3%
為解決職場惡劣環境、改善醫護的勞動條件,近年來越來越多醫護人員成立工會、透過工會和醫院管理高層與政府協商薪資待遇、工時規範與增訂友善的醫療法規,讓醫院管理更趨民主。
但數據顯示,工會成立的數量遠遠不夠。根據衛生福利部與勞動部最新統計,台灣目前483間醫院裡,只有10間醫院有企業工會,而台灣超過30萬的醫事人員,加入工會的人數也不到3%。台灣醫療職場與勞動環境的改善,我們還有很長很遠、很艱困的路要走。
醫療保健指數世界排名第一的新聞,引起網友大量分享與讚賞,讓許多民眾對台灣醫療品質十分有信心。「防疫視同作戰」,這句話也提醒我們,這場不知道何時結束的戰爭,上戰場的兵,是原本就已經緊繃的醫療人力。
在武漢肺炎防治的當下,業務量本就十分繁重、情緒勞動狀況極高的醫護人員,身上更肩負著要與未知的新型傳染病奮戰的責任。
筆者身為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的秘書長,透過此文,也要再次提醒社會大眾,支撐台灣高水準醫療的醫護人員,當前面臨的惡劣的職場環境與血汗過勞的勞動條件,希望讀者除了對醫護人員說聲「謝謝」、「辛苦了」之外,也要持續支持醫療勞工團體未來對於醫護勞動環境的改革與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