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水被污染,自來水能乾淨嗎?你飲用的是什麼水? | 吳家誠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原水被污染,自來水能乾淨嗎?你飲用的是什麼水?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就在最近這一陣子,平面媒體及電視媒體多次因為自來水水質的問題,陸續來採訪,這已經是二、三十年的老問題了,平常在許多演講的場合,以及電視節目上,也會有許多聽眾與來賓針對此問題發問,確實也是一個大家必須認真面對的問題。

早在約25年前,筆者就曾經接收環保署的委託,開發吹氣捕捉氣相層析技術,建立台灣第一個用來研究飲用水中,加氯消毒副產物的國家標準方法,過去在這個方法多方面運用下,確實可以察覺到台灣自來水,以及一些包裝飲用水中,加氯消毒副產物的存在,以及長期的變動狀況。然而事隔多年,這攸關全民健康的問題,似乎也呈現了越來越高的複雜度。

早在1997年,美國學者曾經執行了一個大型研究計畫,運用與收集超過兩萬八千人的樣本,結果說明了自來水中的加氯消毒副產物,透過飲水與食物的攝取過程,是造成人類腸癌與膀胱癌的原因,許多國人正面對這些癌症的困擾,而且腸癌更是國人十大癌症排名之首。更早在1992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醫學院的一群學者,收集了當時世界上大多數有關自來水加氯副產物的科學研究論文,把其中的科學數據用精細的模式分析,同樣的確認了這些毒性物質的健康危害,會增加腸癌以及膀胱癌的罹患比率,尤其是增加直腸癌的罹患比率。

實質上來說,這些是早已在科學界有共識而且深知的事實,國內相關的研究工作也持續了二、三十年,然而相關的研究成果,似乎無法壓抑更多加氯消毒副產物的發現與產生,當然,主管官署也更不應該以「粉飾太平」的作法,不去更具體地面對現實。甚至令人感覺過去二、三十年來,相關計畫的執行,以及研究經費的提供,似乎成了政府單位給付予學術研究單位的封口費,或者是提供研究計劃與經費的單位,成了學術單位經費需求綁樁的窗口。

即使在美國,也是有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自來水廠,使用加氯消毒當作最後的淨水手段,台灣的自來水生產處理單位,也絕大多數使用加氯消毒;基本上,這是一種必須執行的淨水手段,也就必須去面對其後續可能產生的不良副作用。尤其是當每一位國民,長期都必須以自來水為主要飲用水源的時候,無論飲水、泡茶、泡咖啡、煮飯、烹飪、沖泡牛奶等,一般百姓均依靠自來水的提供,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全民健康代價之付出,自來水加氯消毒副產物的議題,更需重視。

如果,如「看見台灣」所呈現的,水源不斷受到不同的、新興的污染,造成原水水質不良的情況下,自來水加氯消毒的過程,當然會產生更多的副產物,甚至高達數百種之多。例如,許多揮發性高的鹵化烷類,及許多鹵化有機酸類,和近來媒體所陸續報導的溴氯乙腈,二氯乙腈,二溴乙腈,二氯丙酮、三氯丙酮及水合氯醛等,在原水水質不穩定,因污染情況隨時空環境變化,不斷地改變,而且污染物種類眾多的情況下,類似用來發現更多消毒副產物的研究再做個三十年,也是同樣無太多效果的,因為出現的有毒物質只會越來越多,卻無法更進一步去解決自來水水質的問題。

...

當然,百姓也可以接受如同主管官署官員的宣稱,照往例,轉化成為麻痺性的安撫,因為這些毒性物質的濃度尚低,不會影響到百姓們的健康,再配合國人容易淡忘科學性民生相關議題的習慣,過一段時間也許風平浪靜了。其實,目前存在自來水中的加氯消毒副產物,均非單一化學物質,而是多種、多元的化學成份,其所造成的綜合毒性效應,不會是壹加壹等於二的單純,雖然有濃度單位與數字的呈現,幾乎是無法評估的;許多被確認的加氯副產物,均達到每公升數微克的量,基本上近似 ppb 為單位的濃度。

然而,這只是科學家用來方便計量的濃度單位,以單一的溴氯乙腈為例,其分子量約為 154.4 克/莫爾,光是僅一公升自來水中 1 微克,即約 1 ppb 濃度,約含有百兆計的溴氯乙腈化學分子。基礎科學告訴我們,化學計量單位可用大,可用小,也會造成數字上呈現的大小不同,就如同一公尺的長度,可用100公分,或者是1000毫米來表達;然而,化學物質的毒性,事實上來自化學分子本身,更何況根據估計,人體約僅有60兆個細胞。試想想看,在自來水中,種類如此多加氯消毒副產物,同時存在的情況下,正常人,我們每天豈止攝入一公升的水而已,長期的,每人每天要耗費多少自我的解毒及免疫能力,方可化解這些有毒的物質?而那些患有疾病的人,或者年長者,以及孕婦、幼兒們,每日依靠自來水生活,又要增加多少風險?

更何況,例如,溴氯乙腈經過動物實驗,被證明會影響生物體發育,以及免疫系統的功能;氯乙腈類化合物早在1999年,也確實經由動物實驗被證明,會傷害胃部的表皮細胞組織,增加氧化性壓力的傷害,並影響到動物的免疫系統功能;於新近2013 年的科學文獻報導,這一類的化合物被更進一步認為對動物具有肝毒性、致突變性,以及致癌性。當然主管官署到目前依舊如往常「粉飾太平」地說,沒有人體實驗的更進一步具體數據,證明對人體是有害的,難道主管官署能夠更具體提供相當數量的人體,來作科學研究嗎?更何況,現在許多進步的團體與國家,都在反對使用動物實驗來取得相關科學資訊及數據,以自私地保障人類的健康與安全。

常常就會看到,主管機關在宣導自來水安全的作法上,建議民眾在自來水經過煮沸後,打開水壺蓋,令其再持續沸騰一段時間,以排除加氯副產物;然而這樣的做法,多半只對揮發性高的副產物有效果,對於自來水淨化過程中,所引進的金屬類物質,及對於揮發性不高的加氯消毒副產物,效果不大,甚至可能造成濃縮效果,反而增加了這些物質在水中的濃度。

例如,氯乙腈的沸㸃為 126度,溴氯乙腈則沸㸃高達 140度,均高過水的沸點 100 ° C,更何況溴氯乙腈,在高溫之下與蒸氣反應,會產生更多的毒性化學物質,這些都說明了,當百姓面對自來水水質不佳的情況下,所必須面對的安全考慮,難道主管官署仍要持續地「粉飾太平」嗎?至於自來水中的加氯消毒副產物,是否為「貢獻」國人腸癌罹患率長期偏高事實的原因,也關係到跨部會的權責,才足以更進一步的釐清。以國內的現況,似乎,凡是跨部會能力整合才能夠解決的問題,通常都是耗費時日,而且難以達到具體成果的,難道這不是主管官署也應該同時重視的瓶頸?

筆者認為與其耗費資源,在長期無重大效益,而且主要結果,均早就可以由國外相關研究成果得知的研究上,不如積極作好水源管理,在自來水原水使用的管理原則與標準上,配合先進即時自動偵測設備的使用,做進一步的強化,對於未達更嚴格標準的原水,不可勉強淨化及加氯使用,對於出廠的淨水,應該更仔細地選擇具代表性的多重指標物質,做連續且機動性變化的即時監測,避免多種有毒的加氯消毒副產物,同時存在於百姓天天要用的自來水中;對於可能會出現的加氯消毒副產物,均應該迅速建立相關的自來水水質管制限值;同時也需要進一步對百姓宣導,自來水飲用分離的觀念,更進一步地修訂飲用水水質標準,並且提供弱勢族群,更具體有效的末端自來水轉化成飲用淨水的方式與技術,必要時標準化這些設備與技術,以落實保障百姓飲水及飲食的安全。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