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蛀牙齲齒,有必要喝加了氟的水嗎?
擁有一口堅固又美觀的牙齒是每一個人的期望,這關係到我們是否能夠正常有效地消化食物,因為消化過程由牙齒咀嚼開始,當然也會直接關係到健康,所以清潔牙齒,保養牙齒,幾乎是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一般人最常用來清潔保養牙齒的方式,就是每日用潔牙產品或牙膏刷牙,所以市面上各式各樣的牙膏,及潔牙產品琳瑯滿目。雖然透過基礎國民教育,絕大多數的百姓都知道,牙膏及潔牙產品中,含有化學氟化合物的目的,是為了要防止蛀牙及齲齒。
然而,絕大多數的消費者不知道一般商業生產的牙膏中,除了氟化合物外,可能含有二十餘種其他的化學成份,有些並未能於標示中直接呈現,有些特殊成份甚至被廠商用來當作擴大廣告與銷售的「功能性成份」,例如,宣稱防止牙齦出血及牙齒過敏與酸痛者,介於一般商品與醫療產品間的模糊地帶, 所以筆者在制訂與修訂國家標準的工作上,從民國一百年到現在,牙膏與潔牙產品的主管機關仍然很難明確,內容上也不易達到具體完美,甚至有多次會議,必須透過消費者保護單位、業者與民間團體間的協調。
實際上來說, 為了要保護牙齒,防治齲齒與蛀牙,基本上我們必須避免三種現象,就是口腔唾液避免產生酸性環境,口腔內不要有不良或有害的菌相,而口腔與齒縫間不應該有存積的食物殘渣,提供這些不良菌株滋生繁衍的機會。有些口腔內的細菌會運用殘餘食物中的成份,例如葡萄糖、果糖以及蔗糖等醣類物質,藉由發酵作用產生酸性環境;其實要避免這樣的現象,並不困難,也不一定非要用商業性的牙膏或潔牙產品不可,筆者在許多不同場合,以及文章、著作中,都曾經提出簡單和安全的牙膏製作方式,適合環保樂活族群使用。
一種牙膏或潔牙產品,其中可能添加了保濕劑、研磨劑、界面活性劑、錯合劑、增稠劑、香料、殺菌劑、抑菌劑、色素、酸鹼緩衝劑、甜味劑、口味調節劑、增白劑及防止齲齒的氟化物等,而因應這些成份的調配,能夠配合添加的化學物質實在很多,另外為了防止牙齦出血及牙痛,甚至尚可能加入藥用成份,成份之多,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然而,一般對於齲齒及蛀牙的防治,大家最關心而且爭議性也最大的成份是氟化物氟化物的添加在轉化為氟離子後,於低濃度時,具有抑菌作用,在較高濃度時有殺菌作用,也被認為可以增進牙齒琺瑯質的礦化及修復,協助口腔唾液中存在的有機及無機離子成份,沉積在牙齒表面,形成強化琺瑯質而減少齲齒與蛀牙。
實質而言,人類牙齒的琺瑯質是碳酸鈣及氫氧磷灰石(氫氧磷酸鈣)的混成物,其厚度在牙齒的咬合面大約可達 2.5 毫米,每年可以約 8 微米的速度磨損,在牙齒完全長成之後,基本上,正常磨耗速率,至少足夠抵擋三百年以上的使用時間,且其硬度達到 5 左右,在口腔具有酸性的情況下,氫氧磷灰石成份內的鹼性氫氧基,會與口腔內的酸性成份產生酸鹼反應,造成結構性的破壞,這樣的破壞現象,特別在口腔唾液酸鹼值,小於pH 5.5 時,更是明顯,尤其是非咬合面琺瑯質厚度較薄的週邊部分,更容易受到破壞,但是當口腔或者是牙膏與潔牙產品中含有氟化物的時候,與氫氧基同樣帶有負電性的氟離子,便可以進入補充並取代與酸性物質反應的氫氧基,甚至這樣經過氟離子取代的牙齒琺瑯質之磷灰石成份,會有更高的硬度。
人類為了飲食需求,牙齒琺瑯質的損傷是斷續但是延續的,似乎也令人覺得氟化物的補充,以達到牙齒保護的目的是必需持續不斷的作為,在牙膏以及潔牙產品中添加氟化物,也成了理所當然的現象。過去在許多國家與地區甚至透過飲用水或食鹽加氟的作法,強制性地把這種化學成份,當成一種公共疾病防治的作為,也造成許多爭議的空間。
...
其實氟化物或氟離子是自然界中常見的物質,常以氟化鈣的化學型態存在,所以許多地表植物或是水中魚類體內,均含有相當量的氟離子及其化合物存在,例如馬鈴薯中約含有6.2 ppm,鲑魚體內約含有85個 ppm, 茶葉裡面也約有 97 PPM的含量,所以為了補充牙齒琺瑯質表面的氟,筆者也建議,即使不喝茶的人,也可以利用茶水漱口,維持口腔中唾液氟離子的含量,保持牙齒琺瑯質的完整。
少量來自自然環境中的氟離子,一旦進入人體內,是可以透過胃部直接吸收,進入人體血液內的,氣體狀態的氟化合物以及粉塵,也會透過肺部甚至皮膚進入體內,正常的新陳代謝下,體內過量的氟,漸漸地可以透過尿液、糞便、毛髮、淚液、汗水及唾液排出體外;換言之,來自飲食氟化物轉化的氟離子,是可以經過人體吸收後,進入口腔唾液,成為系統性氟離子的來源。
人工添加於飲用水、食鹽或是潔牙產品的氟化物,基本上,均具有一定的毒性,添加量以及使用量,均不宜太高。針對落後地區,及牙科醫療不普遍的國家,世界衛生組織對於氟化物添加於食鹽中,訂有具體的規範;國外添加於飲用水中氟離子的含量,一般訂在 1 ppm的上限值,牙膏或潔牙產品中氟離子的含量,一般均遠大於1000 ppm, 在長期飲用,或使用不當的情況下,過去國外,曾經有許多公共安全與個人健康的悲劇發生,這些情況對兒童的影響特別的明顯。
美國衛生署(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IH) 曾指出,長期添加氟化物至飲水中,造成琺瑯質內,牙本質的氟含量高度累積,反而影響了牙齒的礦化結構,使得牙齒變得脆弱。而根據美國科學院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 2006 年的報告,這樣的結構傷害現象,甚至也造成骨骼不可逆的脆弱現象;研究也發現了這些長期人工添加的氟化物,轉化成的氟化磷酸鈣,甚至會累積在小孩的腦部松果體,及其他的腦部組織,而造成智商下降的情況。
加拿大部份地區,也停止飲用水中加氟化物的作法,因為其研究發現氟化物影響小孩甲狀腺功能,甚至延緩牙齒生長的正常速率;也有兒童於接受牙科氟化物治療齲齒的時候,因為意外吞入了治療用的氟化物膠,而導致心臟中風;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1994 年的報導,美國阿拉斯加的湖珀灣 (Hooper Bay, Alaska) 曾經發生有300餘人,因為飲用水中摻入不當過量的人工氟化物,而集體中毒, 其中一人因此心臟病突發而死亡。基本上而言,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的看法,認為人工添加的氟化物,應該視為藥物管理,而不是一種營養礦物質。
這些健康影響及公共意外的發生,是因為氟化物轉化而成的氟離子,在進入人體胃部與胃酸的作用後,產生腐蝕性及穿透性很強的氫氟酸,除了會造成消化系統的傷害與病變之外,氟離子更是一種能夠與體內血液中鈣離子,迅速結合的螯合錯化劑,會影響心臟血液中鈣離子的平衡,及心臟的功能,又因為它與鈣離子的強結合力,對於骨骼健康的影響更是值得注意。
所以為了保護牙齒「外表」琺瑯質的目的,在國內牙科醫療服務上,尚稱普及的情況下,是否值得在飲用水或食鹽中加入額外的人工氟化物
,直接影響我們「整體」血液中「系統性」氟離子的濃度,是十分值得三思的;而如何避免兒童在使用牙膏或潔牙產品的時候,因為其中所加的氟化物及甜味劑,造成他們額外吞食了過多的氟離子,影響了健康,更是值得我們關注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