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權世代的視角傲慢──連勝文你看到了什麼? | 溫朗東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掌權世代的視角傲慢──連勝文你看到了什麼?

連勝文又推出了一支飽受爭議的廣告。這次以街舞為題,想要證明自己跟年青人活在「同一種的世界」,似乎又是失敗了。相關的批判在隔壁專欄〈連勝文不小心押了什麼韻?〉已經講得很好了。我比較好奇的是,他們對年青人的認知是哪裡來的?為什麼會犯下這種錯呢?

掌權世代把「街舞」跟「年青世代」做出連結,也不是第一次了(例如陸委會2009年的這支「脫掉廣告」。)有趣的是,街舞確實是青年活動中蠻熱門的一項,但青年人的活動太多了,如果他們有興趣走入大學活動中心、社團辦公室匯聚之處,他們會發現青年課外活動種類之多元遠超想像:各種棋藝、動漫、桌遊、辯論、電競、社會議題研究、學術研討、社區服務、各式各樣的體育競技、音樂社團、兩性關係、照顧流浪動物……就算光看跳舞這個分類,也有爵士舞、芭雷舞、現代舞等等的差異。

就算熱愛街舞的朋友人數不少,但實際參與的比率,也就是青年人口中的一小部份。

這麼多的青年活動,偏偏選用「街舞」,為什麼呢?

在我看來,答案非常簡單:在他們的眼中,只看得見街舞。

走馬看花、見樹不見林的青年觀察

街舞起源自80年代的紐約黑人區、美國街頭,因為這種藝術型態的發起族群,並不具備著社會資源的主導地位,所以沒辦法有著量身訂作的專業場地,只能發揮藝術家的創意與魄力,因地制宜,在街頭(公共空間)練習演出。

也因為如此,街舞因為在「街上」,它必然是「會被公眾所看見的」。被看見可以是一種參與者的刻意安排,藉此展露出對既有文化體制的衝撞,但不該是無可奈何的選擇,更不該是執政團隊試圖拿來貼近青年族群的符碼。

簡單問:市政府有站在街舞熱愛者的立場,為其量身訂做場地嗎?

北市練舞專區使用比例,新生高架橋下只有1.72%,市府大樓外甚至連1%都不到,街舞區成為了蚊子館,為什麼呢?

街舞族群要的很簡單,一個可以遮風避雨、有全身鏡面、電力供給以便可以播放音樂、交通便捷的地方。這在地狹人稠的城市裡,也不至於是天方夜譚。重點是執政者有沒有設身處地,去了解一項活動的運作方式。如果沒有,那不堪用的場地只是行政資源的浪費。

權貴們之所以沒辦法做出良善的街舞區域規劃,因為他們根本不打算花心力去了解。他們西裝筆挺,去中正紀念堂國家音樂廳,聆聽世界級的交響演出的時候,順便而無可避免的,看到有人在跳街舞。

然後就覺得這是青年活動的全部。

這是我這次想講的:掌權世代的視角傲慢

他們只看到數據統計,大學生的讀書時數降低、上網打工時數提高。他們卻沒想到,在資訊社會的當今,上網已經是求知的必然途徑:利用世界各大學開放資源、與遠方的同學交流時事看法、在BBC、CNN了解國際動態、看到主流傳媒外不一樣的世界。當然,上網也可以是閒混打發時間。不過看書不必然比較高尚,有些書是知識的寶庫,有些只是速食無益的印刷物。

台灣的學術環境平均來說並不是世界頂尖的,所以有些學生會充實自我,前往海外留學。根據教育部的統計,赴主要留學國家的留學簽證人數,十五年來每年約莫都是三萬人上下,並沒有顯著的降低。

掌權世代看到現在學校裡,在街燈下挑燈夜讀的學生少了,就覺得青年人不認真。他們沒看到的是,學習人口只是被分散到各地:各式各樣的圖書館、閱覽室、速食店、咖啡廳。有些為了要邊讀書邊上網查詢資料,選擇在宿舍、外租套房裡學習。

他們依舊沒看到的是,房價漲了,中產階級的薪水薄了,父母能供給的教育資源少了。很多學生背著學貸,不得已的只能半工半讀,不是他們都貪圖金錢逸樂,不是他們不想做自我的長遠投資,而是這個月沒賺到基本開銷,下個月就得吃泡麵過日子(吃進大量的有毒物質)。

他們覺得自己每天睡七小時,吃兩餐,很辛苦。他們沒想到這是他們基於事業發展或養生需求,所作的「自主選擇」。很多學生每天只能睡五六個小時,也只能吃兩餐,不是選擇,而是不得已。

他們知道房租高、收入少。他們不知道的是,六千塊在台北可以租到怎樣的空間體驗。沒有社區垃圾桶,只能追趕垃圾車或把垃圾帶到學校丟;鐵皮天花板的頂樓,完整享受四季變化、冬冷夏暖的風情;違反建築法規的隔間設計,不但會被隔壁聲響干擾,還有安全上的疑慮。

他們不知道的是,不是每個人的住處都有地下停車場,可以無懼風雨的穿梭市區。許多人住在偏離大眾捷運之處,出入只能仰賴機車,在天氣乖桀的台北,在寒流來襲的雨天,他們不知道手指被雨淋被寒風吹襲的僵硬滋味,他們不知道一雙防水的手套,對機車族而言有多可貴。

他們不知道年青人承受這一切,奮發向前邁進的時候,在職場上換來的是全球第三的工時,以及無法反應到薪資的GDP成長。資金跑到了土地、跑到了豪宅,用極低的頭期款跟利率就可以換來兩百坪的房子、跟他們一樣有錢的鄰居。薪資所得被房貸吃掉了一大半,所以不敢買房,不敢結婚,不敢生子,我們有了世界最低水平的生育率。在二十年後,面臨青年世代人力緊縮崩解的危機。

他們只看到在夜店跳舞狂歡的年輕軀體,卻看不到離鄉背井求學打拼下,對著清晨曙光流下的那一滴眼淚。

他們輕視動漫,覺得那是小孩子的無聊玩意。他們應該沒有看過手塚治虫的〈火鳥〉,不知道漫畫這種形式可以探討到生命本欲的辯證、科技發展的失控、人與機器的存在思考、橫跨遠古到未來的意義探索。他們應該也不知道押井守的〈空中殺手〉,沒想到青年世代無止盡的奮鬥、犧牲,換來的是永劫不變的殘酷世界。

他們覺得電玩就是對世界的逃避,那他們應該沒有玩過〈皇家騎士團二〉(Tactics Ogre),不知道一款戰棋形式的電子遊戲,可以描繪戰爭亂世當中,族群的分合與對立、人在理想與現實中的妥協與戮殺、宗教與權力慾望延伸的重重悲劇。他們應該不知道異域鎮魂曲(Planescape: Torment),不知道以電子形式呈現的存在、輪迴、永生與罪愆之辯證,毫不遜色於浮士德和罪與罰。

他們不知道越來越多青年人投身社運活動,不是因為拿了政黨的錢,不是想成為政治明星,不是藍或綠的網軍。絕大多數的青年人,只是意識到就算自己不能改變世界,也該努力不讓世界改變自己。

是啊……我們的確活在同一個世界,在網路遊戲裡,為了財寶的利益結盟與背叛、因為權力地位而滋長的情慾關係、成群結黨所能瓜分的國家利益,也比比皆是。差別在,網路線拔掉,遊戲週期一過,虛擬的轉瞬成空;而在現實的遊戲裡,累積的一切可以世代相傳。

如果可以,誰想沉浸在一個短則半年、長則五年就歸於虛無的遊戲?誰不想在人世的金字塔上奮發向上、永居高位?

然而,那張入場券呢?得要輪迴才能取得嗎?

人往往是自私的,人的立場、觀點、視角容易是偏執的,無法理解青年人的生活處境,我們不怪你……那是生活方式與成長環境造成的必然鴻溝。

但可以不要挑釁嗎?可以閉嘴,停止假裝自己很懂嗎?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