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選擇:地緣悲情之子,還是領先東亞轉大人
寫作六年,這可能是其中最嚴肅的一個議題,但容我輕鬆開場,先「做出一個吸引眼球的動作」(XD),從三個歷史穿越劇的場景開始。
穿越歷史看台灣
第一個歷史穿越場景。近兩年網上出現一個笑問,而那肯定出自台灣年輕人的創意;該則網上瘋傳的笑話,首先例數今日荷蘭社會的經濟發達、福利豐厚、低工時,然後最後一句問到:當年鄭成功為什麼要把荷蘭人趕跑啊?
感到好玩,我也將此無奈的黑色幽默轉傳諸友,多皆哈哈,只有一位學識豐富的老友冷冷的回了一句:如果荷蘭人沒走,台灣就會是印尼。
的確,再細推敲,如果荷蘭人當年再實質佔領台灣三百年,台灣勢必印尼化,甚至成為印尼國在東海的「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也就是一個五倍大的峇里島,至於我本人,肯定不會被生出來,這篇文章的讀者中的99.99(再加10個9)%,恐怕也不會在世。
第二個歷史穿越場景。二戰後,若台灣被規畫為日本國所屬一部份,台灣將怎樣?依常理推,台灣會成為一個30倍大的沖繩,主要經濟來源為農林漁,人民抗議的對象主要是美國駐軍,但蓮舫更可能成為日本首相。
第三個歷史穿越場景。1950年,毛澤東集結60萬部隊,即將發動渡海佔領台灣,但在最後一刻,爆出朝鮮金日成統一半島的南侵戰爭,俄國史達林強令毛澤東中止侵台,將已經部署好的侵台部隊調往朝鮮「抗美援朝」。史達林出手這招,達到了一石二鳥之目的:制止了美軍打到鴨綠江,同時保存了共產國際多年來培養的兩個相爭義子中敗落的一方,國民黨,以創造中國繼續分裂的局面,牽制越來越不聽話的勝方義子,共產黨。
如果沒有金日成和史達林,台灣今天會怎樣?合理的推斷,大概和今天的海南島差不多,成為內地人的旅遊聖地和東北人的退休天堂,也是中國的東海潛艇基地,而在那之前,三反、五反、人為大饑荒、文化大革命會先讓今天還活在台灣的人至少一半沒有存活的機會。台灣,會成為冒險家惡搞的樂園,馬雲現象一定還是發生在杭州,而不會在台北。
鐵一般堅硬的大現實
穿越了歷史三次之後,讓我們回到鐵一般堅硬的大現實。台灣,一直到今天,就是一個地緣的產物,它位於東海、南海要衝,又距離中國大陸塊不到兩百公里,台灣海峽平均水深50米;未來一千年,台灣島都不會向東南西北移動。西半球的荷蘭人、葡萄牙人來台灣,為了地緣;日本要台灣,也是為了地緣;國民黨敗退台灣,因為地緣;韓戰後美國重新重視台灣,因為地緣;今天中國不放過台灣,還是地緣。
地緣,是台灣一切悲情的來源。然而銅板有兩面,韓戰之後,由於美國在地緣考慮下將台灣納入保護傘,國民黨治下的台灣得到依賴地緣向國際發展經貿的機會,也得到了台灣人向世界移民擴散的機會,因而地緣也是台灣一度成功的基礎。然後,美國走向聯中制俄,地緣再度成為台灣的噩夢,一直到今天。
這幾年發生在台灣的歷史課綱之爭,在我看來有些瞎鬧,無論是贊成中國史觀、日本史觀、西方史觀、台灣本土史觀,那都只是基於片面不完整的恩怨情仇。台灣倘若一定要有官定的歷史教科書,只有一種史觀是客觀的,那就是:地緣史觀。
未來百年、千年的台灣,無論是被中共武力統一,或是事實獨立、法理獨立,都不可能地緣獨立。然而同樣肯定的,在已經存在的過去四百年因地緣而起的歷史經驗下,即使未來台灣被中共武力統一,台灣對事實獨立、法理獨立的追求,也不可能消停。中共若愚蠢到發動武力攻台,那就等於是在已經解決不了的北部新疆、西北西藏難題上,主動再為自己添加一個東南方向的高壓鍋。
認清「中地緣」現實
對台灣地緣這話題,暫且打住,讓我們從東北亞中地緣、亞洲大地緣來看看未來。中國目前的領土橫跨東北亞,中亞和南亞,它的體積所帶來的地緣戰略,注定了台灣本身其實只是其中的一小點,並沒那麼重要;今天台灣具有超出其位置、面積的地緣意義,只是因為台灣被植入了東北亞的中地緣環鏈。
打個通俗易懂的比方,就像一家大公司,兩派各持有49%的股份,於是僅僅持有2%股份的那一方,就成為了必爭之地的關鍵少數。這兩派,當然就是中國一派,美日南韓為一派;三十年來,台灣都扮演2%的一方,但自2017年開始,台灣的2%地位已逐步被另一方侵蝕,那就是已經證明具有核子投射能力的朝鮮(北韓)。未來半年至兩年之間,視美中朝三邊關係的變化,台灣的地緣戰略佔股比例也有可能會因朝鮮而趨零。
台灣的戰略地位若因朝鮮而趨零,其實並不見得一定是壞事。相反的,如果台灣的戰略地位不斷被提升,而誘使了中共用武力併吞了台灣,其後想要武力封鎖台灣、軍事攻擊台灣的就會變成美國和日本了。因而,在東北亞的中地緣內,台灣的上策應該是設法保持當前2%的股份,以智慧遊走於大國的戰略縫隙之間,爭取時間打造國內的「最大公約數共識」,形成對外的精神堡壘;倘若因朝鮮因素而被迫戰略股份趨零,則中策應為通過手術式的變革,迅速擺脫當前桎梏台灣經濟生產力的各種結構性問題,包括變更名存實亡的雙首長制,以及深入骨髓的政治分贓、肉桶幫派習慣,以跟上時代的經濟、強化民心的凝聚力。至於被動的提高台灣的戰略股份,而引發中共的武力動機,則屬下策了。
環顧今日台灣政治氣氛,整個社會還停留在「小地緣」的視野框架內不得自拔;若台灣無能掙脫小地緣經驗下的恩怨情仇,台灣的最佳結局,也不過就是「做誰的羊仔」的選擇權罷了。台灣若還想爭取「不做羊仔」的主體性,那就至少得具備從東北亞的中地緣來思考自身定位的能力。
走出「小地緣」悲情 ,領先東亞轉大人
從面積、人口來看,台灣都是東亞最小的國家。從負面角度,這是台灣最大的弱點;但由正面角度看,這是台灣最大的強點。為什麼?因為船小好轉身,人少容易凝聚共識。今天台灣轉不了身、達不到共識,自廢強點,完全是台灣自己內部文明素養不足、擺脫不了古早思維所致,不能賴其他任何人。
整個東亞的中地緣局勢,加上過去一百年發生在東亞的不幸歷史,使得今天的東亞,沒有一個國家的心理是健康的。中國不健康、日本不健康、朝鮮不健康、韓國不健康、台灣也不健康,各有各的冤情,各有各的心魔。這種因地緣歷史糾結而帶來的集體不健康,正是今日東亞安全的最大威脅來源,也是世界戰略學界把東亞視為最有可能引發下一場世界大戰之處的原因。
正在努力爭取主體性的台灣,如果能夠利用「東亞最小國」的條件,在最短的時間內,領先其他東亞國家,走出地緣悲情而「轉大人」,在國際上樹立「東亞心理最健康國家」的形象,這可能就是台灣無可替代的軟實力。
把話再說白一點,台灣有兩個選擇,其一是繼續浸泡在地緣歷史的恩怨情仇中,部份人仇恨中國,部份人仇恨日本,以悲情作為台灣生存的心理支柱,讓悲情在這小島上一代一代的延續鬥爭,讓別人有挑撥離間、上下其手、見縫插針的機會;其二,台灣人成熟起來,承認地緣的現實但拒絕地緣歷史下的恩怨情仇,成為東亞第一個成熟起來的國家。
選擇,在每一個台灣人的腦中和心裡;這個選擇的權利,沒有任何一個外方能夠剝奪。我的看法是,讓我們選擇第二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