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試升學成功淘汰了只會考試的特招狀元,狀元卻認為免試制度是笑話 | 李柏鋒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免試升學成功淘汰了只會考試的特招狀元,狀元卻認為免試制度是笑話

photo credit:naosuke ii (CC BY 2.0)
photo credit:naosuke ii (CC BY 2.0)

台南市後甲國中的陳同學,在特色招生考了259分,終於能錄取台南一中。因為之前在第一次免試的超額比序中落榜,讓陳同學認為免試升學的制度設計有問題,他會考高分卻無校可念,而且名為免試,卻越考越多,先是會考後是特招,更證明了免試升學是個笑話

其實陳同學的成績的確好得沒話說,但是在免試升學的超額比序制度中,他就是必須落榜。因為他體適能只拿6分,幹部只拿3.2分,獎勵記錄只拿4.8分,競賽成績的滿分是20分,他更只拿到0.5分。換句話說,陳同學很會考試,但是從上述的記錄來看,他也只會考試。

只會考試的人,在特色招生的考試分發入學,自然可以如魚得水,因為只比考試分數,不比其他的項目,所以陳同學考了高分,可以進入任何一所他想去的學校。但是在免試升學的超額比序制度裡面,並不要陳同學這種只會考試的學生,而希望能篩選出在各方面都均衡發展的學生。陳同學在記錄上不是五育均衡發展的學生,但卻用他自己的缺點來批評免試升學的制度,其實是相當無知而自私的。

陳同學很會考試,按照過去的社會價值觀,相信大多數的老師和家長都會認為陳同學這樣的學生是個人才,將來前途不可限量。陳同學未來的人生到底如何,有待他自己努力去發展,但是大多數師長不肯說的難聽話,看來只好我來說了。

如果陳同學認為免試升學是個笑話,其實大可不必參加,直接透過特色招生考上想去的學校就好,而不是參加之後發現自己趨於劣勢,卻回過頭來怪罪制度很爛,這是基本的道德:承認並遵守遊戲規則。想想看,如果有一場籃球比賽,有個球員因為自己跳不高,就說其他的球員都跳來跳去害他表現不好,所以籃球比賽真是個笑話,大家會做何感想?

陳同學不就是這樣嗎?免試升學的制度,會考成績本來就只佔一小部分,而他除了會考以外的其他項目都拿不到好成績,落榜之後卻反過頭來質疑免試制度的設計有問題,我想免試制度是否有問題還有待討論,但陳同學的邏輯和品德教育看來有需要加強。而且現在回過頭來看,其實免試升學的制度還挺有鑒別度的,不會挑到只發展智育的學生。

除了不尊重遊戲規則以外,陳同學另一個更大的問題在於既得利益者的獨佔慾望。他說:「希望教育局立刻檢討改進免試入學超額比序制度,不要讓類似他會考滿分卻得再拚特招繼續上演。」陳同學很會考試,其實就在特招好好表現就好,不應該再把本就該篩選出多元發展的免試制度也搞得都只看考試成績。

陳同學成績很好,好到他可以考上任何他想讀的學校,甚至好到他覺得什麼事情都該照他的想法,不然都是笑話。在他的眼裡,好像別人在其他方面的表現都不重要,所以那些體適能、幹部獎勵記錄、競賽成績表現得很好,能在免試升學的超額比序中勝出的人,他似乎都不看在眼裡,他考這麼好怎麼可以落榜?而其他人到底憑什麼上榜?但是世界上不只有考得好的人才叫做人才啊!甚至陳同學並不喜歡讀書和考試,所以他在特招考完之後,竟然對媒體抱怨,因為免試升學的制度有問題讓他落榜,害他得多念三個月的書、多考一次試。

在學校裏面,你可能還可以用考試分數來決定勝負,但是將來出了社會,可沒有這回事,因為社會是相當多元標準的,今天可能是用你的財富來決定你的價值,明天可能是用你的專業能力來決定你的價值,後天則可能是看你做了多少的好事,幫了多少的人。在職場裡面,一個只會考試而無法與人共事,事情不合己意就都是制度不對、是別人的錯,這種人會受歡迎嗎?這種人會有成就嗎?

對,免試的超額比序可能會不公平,會讓一些有資源的家庭透過資源的挹注而創造出五育並重、多元發展的假象,但也能夠讓那些均衡發展而不是只會考試的學生有進入理想學校的機會。同樣的,特色招生的考試分發入學,就單純看考試成績,可以避免掉世代繼承的問題,讓那些缺乏資源的家庭也有機會透過十年寒窗來產生階級的流動,可是卻避免不了會篩選出除了考試什麼都不會的書呆子。

沒有完美的制度,而現在則透過更多樣的升學制度,讓更多人找到適合自己的升學管道,五育均衡發展的人,就去免試升學,資源或專長不夠多的人,就努力念書,透過特色招生來升學。這樣的升學制度,當然會讓許多人感到痛苦,因為許多人腦中的升學遊戲規則,並沒有脫離聯考制度:考得越好的學生就應該進越好的學校。

但是回過頭來想一想,為什麼應該有越好的學校這一回事?為什麼不讓所有學校都一樣好?或是說就公平性來說,越好的學校,不是應該用來照顧那些成績比較不好的學生嗎?

當然,這可能太理想化,我們也許退而求其次,讓學生能夠進去最適合自己的學校,但是學生們除了那一些過去考得好才進得去的明星學校,又到底知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而有哪一所學校最適合自己?

這些問題顯然對大多數學生和家長來說,思考起來都太過痛苦了,畢竟中學時期就知道自己興趣是什麼的人不多,而知道自己興趣家長也同意朝興趣發展的就更少了。於是在「唯有讀書高」的社會價值觀之下,大家都還是認為聯考的那個模樣最簡單,考得最好的,就應該進去最好的學校,那麼陳同學考上台南一中,根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啊!但是為什麼台南一中是最適合陳同學的學校,又有誰能夠說出個所以然呢?而我們甚至完全不知道陳同學的人生目標是什麼?難道是考上第一志願?

當然,考上了心目中的好學校,值得恭喜。但是,如果考上第一志願變成人生中最大的成就,那反而是個悲劇了。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