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選舉,你表態了嗎?又為什麼該表態?
雖然說我們的選舉是不記名投票,你顯然可以只在投票的那一分鐘才進行表態,而且就算你挺一個貪污政客也沒有人知道,這本是你該享有的政治自由。不過整個選舉活動長達好幾個月,你在生活上會有很多的機會可以表態,只是願不願意表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量。
其實表態並在社群中進行討論,本來就屬於民主政治的一環,也許你本來以為某個候選人很好,但是在表態支持他之後,會有人開始告訴你,那個候選人有哪些地方可能有待檢驗,不見得是那麼理想的人選,也或許在你表態之後,有更多志同道合的聲音冒了出來,讓你更堅定要支持某一位候選人。社群本來就有兩種功能:當社群偏向某種意識形態之後,會特別強化某種觀點,以及透過多樣的社群組成分子可以篩選出你自己顯而易見的盲點。
所以,如果你不是看到意見不一致的人就解除好友或避不見面,那麼在一個與社會常態符合的社群組成情況下,你在社群中進行表態與討論,將會讓你的決定更符合你自己的需要,而不會只是憑空幻想某個候選人或某個政黨有多好或多糟。我想你也知道,每個人都有可取之處,但每個人也都有其弱點,透過政見或事件在社群中激發的討論,你才能夠對自己所支持的候選人或政黨有更全面的瞭解。為什麼這很重要?因為一個政策很難只有好的影響,例如讓貿易更自由化,國家的經濟成長或許會更亮眼,但也會造成某些產業因此而在競爭的過程中被犧牲。如果真的在乎政治對你未來的影響,你勢必要認真對每一個政治抉擇做足夠的思辨。
投票這個行為,本應在經過一連串的討論與思考之後,所做的最終表態。能投票不等於就是擁有民主,獨裁政權也同樣有投票活動,而民主的重點並不在投票的那一瞬間,關鍵在於投票之前你如何決定投給誰,以及投票之後你如何監督你所投的人。所以在民主體制之下,每個人都有其應付的政治責任,選錯了人,代表你投票前沒做足功課,而你能做的,就是盡力換掉那個選錯了的人。
那麼要如何才能避免自己做了錯誤的選舉決策呢?其實倒也挺容易的,你只要敢在社群表態,並且能夠說得出為什麼自己這樣決定,也就夠了。你在社群中具有理由而非盲目的表態,將會有很大的機會讓你透過社群機制,在各方面的資訊都被充分告知(well-informed)。
在進行重要決策之前,這其實是相當必要的程序,因為沒有獲得充分資訊的情況下,你可能會只聽到某個選項好的一面,或是只聽到壞的一面,而做了與你期望不合的決定。例如,你原本想選一個重視環境保護的市長,但是這場選舉剛好聚焦於教育,那麼你只從媒體上面獲得訊息,就很難有充足的資訊可以讓你判斷,哪一個候選人的環境政策才是你認同的?而社群的討論也許能有效補足資訊的匱乏。
社群表態,並不意味著會出現群眾暴力或是多數霸凌,重點在於你是否有充分的理由支持你的決定,即使這個理由是絕對自私的也一樣合理。舉例來說,你就是支持統一,但是在現今輿論可能維持現狀才是多數共識,那麼你就會被群起圍攻嗎?只要你能說得出一個大家能聽得懂並且可以同理的說法,多數理性的社群都會捍衛你表達自己的主張。
也許你為了自己可以領更多退休金而支持某個候選人或是某個政黨,顯然是一個純粹為了自己的好處所做的政治決策,但是所有的人在投下自己的一票時,也都是為了自己好,而不是為了別人好。所以,這沒有錯,重點還是在於:你有什麼支持自己這種主張的理由嗎?因為會有人開始跟你討論,這個政策對國家的財政會造成衝擊,你有沒有想過?
當你能夠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為什麼做這樣的投票決定,並且在社群上進行表態,其實也就代表著你對這個決定有做過思考,打從心裡認同並且能夠清楚告訴別人為什麼,是一個成熟、理智的選民。但如果你對自己的決定說不出所以然,在社群表態之後被一問就倒,到最後只敢在投票的時候,不記名的情況下才敢表態,顯然你連自己都說服不了,對自己所投的那一票一點信心都沒有。
而這樣的選民越多,其實也就代表選舉的結果受到意識形態的影響越顯著,這樣的投票,其實並不是民主的活動。甚至,投票前都不願意思辨,投票後也不太可能會去監督。這樣的選舉所產生的當選人,看起來好像有民意的基礎,但是當他出了狀況之後,將很快的就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但是卻又換不掉他。換不掉一個沒有人支持的民意代表或民選官員,算是民主嗎?顯然不是。而這些現象也不難解,只要大家能夠在社群中表態,就能讓你在投票前做出一個理性的抉擇。所以對於這次的選舉,你做好表態的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