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與道德之間的取捨:曹錦輝的最後誘惑 | 劉揚銘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才能與道德之間的取捨:曹錦輝的最後誘惑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2009年曹錦輝涉及中華職棒假球案被逐出球界,在整整5年沒球打的狀況下,2015年重新登上美國職棒大聯盟拿下勝投,這新聞上周席捲了所有論壇平台。報紙、新聞和網路,專家與鄉民都在談曹錦輝,不論你支持或反對他,都很難否認曹錦輝真是始終都站在颱風眼中心的男人。

我沒有資格評斷曹錦輝的對錯,但我很好奇,為什麼他的一舉一動如此引人注目?當同在大聯盟的投手陳偉殷展現主宰力,繳出聯盟最低的得點圈被打擊率;當郭嚴文創下連續33場安打的亞洲職棒紀錄;當高國輝和林智勝開啟了中華職棒的全壘打對決時,我們的目光卻被曹錦輝一個人吸走。

這篇文章想討論曹錦輝的人氣究竟從哪裡來?我們對他的關注隱含了什麼危機?不過討論曹錦輝的文章很多,這篇既不是第一個寫的,也絕對不是寫最好的,論內容也許還排不上前段班。所以決定先把上周以來閱讀的文章整理在前面,最後才提出我的個人看法,希望讓看這篇文章的人更有收穫。

如果你想對曹錦輝的事件有整體脈絡的了解,以下是我的推薦好文:

▎關於曹錦輝的評論,你可以看這些

  1. VICE Sport今年1月的報導〈灰色地帶:從曹錦輝事件看台灣的假球文化〉:VICE這個媒體對全球社會文化、政治都有很酷的觀點,這篇報導完整論述了曹錦輝的案例為何那麼重要,從曹錦輝個人的棒球歷程,被逐出棒球界的原因,中華職棒球員薪資、黑道與賭博造成的假球結構,一直到美國大聯盟對曹錦輝涉案的看法,每個面向都有提到。
  2. 運動倫理學者周偉航,2014年12月在曹錦輝向澳洲職棒尋求復出機會時寫的〈為何封殺曹錦輝〉:周偉航為了研究中華職棒假球案,跑了五、六年的田野調查,這篇文章從倫理學來談封殺曹錦輝的原因──他動搖了職棒賴以生存的信任基礎。
  3. 運動視界專欄作家活力熊的〈你瘋你的曹,陌路莫相擾〉:這篇文章一次可以看到三個角度──從球迷、職棒球團行銷人員、媒體工作者三個階段,來談曹錦輝帶來的夢想與背叛,對職棒產業造成的傷害,以及對其他還在努力的球員的影響。
  4. 專欄作家瞿欣怡在獨立評論寫的〈比曹錦輝上大聯盟更重要的事〉:這篇文章從一個熱愛棒球的寫作者出發,談起假球,造成傷害的人離開了,承擔後果的卻是留在球場上好好打球的球員,愛棒球的人還在努力,所以現在應該有比曹錦輝更重要的事,別再執著過去那些難堪的歷史,球場上還是有很多奮力拚戰的球員,他們才是我們進場的動力。
  5. 中華職棒國際部前副主任王雲慶的〈該不該祝福曹錦輝?〉則從聯盟治理的角度來談,美國大聯盟為何不理會中華職棒的反對,主動派調查團來研究曹錦輝的假球案?
  6. 清大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林文蘭的〈他走向人跡罕至之路〉則告訴我們台灣職棒選手的工作狀況──平均職涯4.6年,退休後向上或向下的流動情形,面臨的各種困境等。

▎曹錦輝的個人告白,你可以看這些

  1. 〈浪人投手曹錦輝,埋在投手丘的祕密〉是2013年5月曹錦輝還在花蓮開麵店的時候,瞿欣怡親身走訪寫的報導。可以看到曹錦輝對自己棒球生涯的回顧,在台灣扭曲的棒球結構下,有天賦的球員如何被迫帶著傷勢奮戰,此外也有本人對假球案的現身說法(未必完全坦白,但仍有參考價值)。當時瞿欣怡勇敢挑戰這個兩面不討好的題目,也讓我深深佩服。
  2. 《自由時報》7月12日刊登的〈曹錦輝完整自白〉則是曹錦輝說明他如何在5年的空白後,努力重回大聯盟的經歷,包括內心轉折、訓練方式與球探的協助等等。
  3. 如果你想對假球案有完整的理解,可以看看桃園板橋地方法院檢察官的「不起訴處分書」,6頁A4的文件,其實並不複雜。

▎為何關注曹錦輝:才能與道德的取捨

最後談談我不重要的個人意見。身為棒球迷,我們都曾深愛過曹錦輝,又被他狠狠傷害。這令人又愛又恨的球員,在台灣棒球史上應該是第一個。

2009年曹錦輝帶著「投手絕症」的關節唇傷勢回到台灣,卻成為中華職棒的救世主、一個人上場等於一萬名觀眾的票房保證。在職棒低迷的年代,他宣稱要衝撞不合理的制度,給球員與球迷帶來更好的環境,然而不到一年,他涉入的假球案又讓中華職棒陷入最黑暗的時期,背叛了所有球迷的期待。

照理說,這樣的曹錦輝應該被球迷憎恨,但為什麼仍有許多人願意給予支持?我十分偏見的認為是因為曹錦輝的才能太珍貴──這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在5年沒實戰經驗的情況下,重回職棒最高殿堂的大聯盟?那是多少球員努力再多都遙不可及的夢想啊。

舉個不成體統的例子,曹錦輝就像我深愛的情人,結果不但背叛了我,還搶走我最好的朋友,可是我發現自己竟然無法恨他,因為他太美,我太想看到他獲得幸福的樣子,所以成為任他擺佈的笨蛋情人。

在個人情感層面,心甘情願當傻妹或一輩子的工具人沒什麼好說,不會影響到其他人。但在公共領域,眾人信仰的價值觀與道德規範,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基礎,一旦遭到動搖會影響社會存在的根基。

關注曹錦輝,是一種「只要你有才能,做什麼都值得被原諒」的誘惑,誘惑我們在才能與道德之間選擇才能。這種例子其實在生活周遭層出不窮,例如我們都無法接受職場霸凌,但業績最強的部門在公司總是最大聲,看《賈伯斯傳》或《穿著Prada的惡魔》就知道,我們甘願忍受天才工作者的羞辱,只因為他們擁有足以動搖產業的個人才能。

功課好的同學被老師處罰時比較輕,考量他有大好前途所以給他機會;帶來科技商品的大企業在遙遠的地方雇用奴工生產,但我們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關係,因為你有才能,我們願意原諒你。

曹錦輝是個危險的誘惑,讓我們看見自己的蒙昧與社會的現實。我自己承認在內心深處很想成為曹錦輝,那樣美麗、那樣有力量、可以那樣輕易地踐踏別人做夢也達不到的成就,那是我眼神始終無法從他身上移開的原因。但我只能盯著曹錦輝,警告自己別接受那種誘惑,我當然沒有那樣偉大的才能,即使有,也應該用它更善待這個社會。

任意來去的壞人時常被喜歡,默默努力的好人不會成為焦點,世界如此殘酷,或許是因為我們心中都有變壞的渴望,但只有每個個體都變得更好,社會才能存續下去。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