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爸媽喜歡連勝文,兒女支持柯文哲? | 劉揚銘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為什麼爸媽喜歡連勝文,兒女支持柯文哲?

圖/聯合新聞網製
圖/聯合新聞網製

台北市長選舉的民調顯示,大致以50歲為分界點,高齡選民比較喜歡連勝文,年輕族群比較支持柯文哲。也就是說,50歲以上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覺得44歲的連勝文是不錯的青年;50歲以下的中青少年,卻覺得55歲的柯P才跟他們站在同一陣線。

這種候選人與支持者「年齡顛倒」的現象,在其他領域幾乎不會發生。我們沒看過哪個家庭是爸媽喜歡周杰倫,兒女買票去看費玉清演唱會;也沒有大學生崇拜張忠謀郭台銘,叔伯長輩卻跟你談Facebook、手機App這種事。這次台北市長選舉,展現出兩個世代對於經濟社會、對於生活方式不同的選擇。

連勝文:「經濟奇蹟世代」理想兒女形象

先撇開連勝文的權貴背景不談(假設他是陳勝文、張勝文好了),一個美國大學碩士、金融業高階主管、有漂亮老婆、能用流利英文跟外國人溝通、站上台也沉穩有風度的44歲青年,根本是父母心中最佳女婿的條件嘛!

對年輕時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當父母又歷經中共飛彈危機的世代,雙重國籍不僅不是問題,反而是上流社會的象徵。三十多年前,除了少數黑名單異議份子,就只有社經地位高的家庭,才有辦法取得綠卡楓葉卡,「某某親戚正在坐移民監」常常是讓左鄰右舍羨慕的一句話,也是國際觀的代表。

「我們不管政治,我們愛拚經濟;快點建設開發擺脫落後,趕緊國際接軌告別本土」是那個年代的心聲。為了達成目標,社會最好安定祥和(千萬不要亂),有競爭力是最重要的,街頭遊民、社運抗議者則是不應出現的城市髒污。當荒野空地出現大樓,破舊公寓變成嶄新商業區,我們才終於鬆了口氣,有一種「沒被世界邊緣化」的安定感、進步感。

「民主不能當飯吃」「經濟開發先於公平正義」「台灣很小很危險,出走世界才有一片天」是那些年台灣的成功方程式。而連勝文的競選主軸也走在這條延長線上。他不斷強調自己的財經背景、國際觀與經濟競爭力,要讓都市更新、更新;加上幾乎有著威權時代台灣人的理想生活──出國念書、高階職位、有房產名車還有漂亮老婆,不論是否真材實料,50歲以上的父母爺奶,把連勝文當成心中「理想兒女」的形象,因此更喜歡他,也不令人意外。

柯文哲:「崩世代」期望的長輩投射

然而50歲以上父母的兒女們,又在想什麼呢?

他們小時候經歷美好的80、90年代──當年的流行音樂最好聽、當年的動漫最好看,那時如果你進竹科上班,四十歲賺幾千萬去鄉下退休開民宿,是可預期的夢想。但這種美好台灣的漂浮感,其實是建立在威權統治、環境破壞和人權侵害的模式上,以經濟發展為最高價值,把高度成長造成的矛盾放任不管,遺留的問題今天才顯現。

2010年代,當初的小孩長大後面臨薪資停滯二十年,失業率高漲,產業不但無力扭轉還把問題直指草莓族;塑化劑、黑心油等食安風暴一波接一波;貧富差距、房價所得比創下歷史新高,政府卻用租稅、匯率政策優惠大企業與建商,剝奪受薪階級的購買力。於是降低貧富差距、實現社會正義,逐漸成為年輕人的主要價值。

當國光石化被素人發起的環境信託所擋下、美麗灣開發讓台東縣政府吃敗仗,象徵「只要經濟不要環境」的舊思維正被淘汰。洪仲丘事件、苗栗大埔案、士林王家都更等抗議事件,提高了對人權的追求。黑箱作業的服貿協議被太陽花運動所阻止,則是爭取更完整的民主政治。這一系列社會運動的脈絡,其實是對台灣過去「經濟成長方程式」一連串的質疑與挑戰,也正在找尋下個時代的方向。

柯文哲願意了解網路世界,講「開放政府,全民參與」,也能解讀洪仲丘事件、太陽花運動的含意,而不是直覺批評「年輕人只會亂、只會鬥爭,無力競爭」。 對比市面上許多死抱著過去榮光、看不見社會價值改變的大老們,柯文哲樂於接收新觀念、勇於認錯,象徵「威權時代的大人,也有改變的可能」,孩子對父母的期望也不過如此,難怪柯文哲更受到青年的支持了。

是否願意忘卻舊模式,選擇新價值

台灣過去奠基在威權統治、犧牲環境與人權的發展方式,今天已經帶來經濟停滯、社會貧富差距等問題。除了少數還在堅持相同手段的既得利益者,大部分人應該都不認為這種「成功」值得繼續下去。評論人張鐵志認為,今年台北市長選舉是一次「新舊世代價值」的對抗之戰,相較於連勝文徹底代表舊的過去,柯文哲的形象剛好鑲嵌在轉型的門檻上。

管理學有所謂創新的兩難(innovator's dilemma)理論,說明在市場、產業結構改變時,領先者愈是緊抱過去的成功,就愈無法看到新機會,導致被時代所淘汰。只有勇敢打破穩定的結構,容許某種程度的混亂、變亂、擾亂,才能發揮韌性,找出適應新環境的方向。

這次台北市長選舉給我們一個檢測的機會,投票結果將會告訴我們,有多少父母家長願意改變,別再期望兒女去當自己心中的連勝文,重複已經走入瓶頸的舊模式;而讓自己成為兒女想像的柯文哲,告別過去,放手嘗試下一種發展社會的可能。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