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讀經典還是看谷阿莫「經典速讀」?
做電影行銷或是長期關注電影產業的朋友,大概不可能不知道,有位名叫谷阿莫的網友,擅長在3分鐘或是5分鐘講完一部電影,有時甚至可以花8到10來分鐘講一整套系列電影(如《暮光之城》、《小時代》、《星際大戰》等片)。他經營的粉絲團破百萬,每回發佈的影片都有數十萬以上點擊率,這對專業Blogger來說都不一定能達到這般能耐,換句話說,這種笑鬧嘲諷體確實是有相對市場熱度與經濟效益的。
基本上大家對這類嘲諷體笑笑便罷,筆者以電影產業看的話,其實是佩服他有此心力虧損片,但老實說他的語氣不知道是否刻意裝小屁孩風格,刻意念詞很快(帶著刻意缺乏抑揚頓挫聲調),還是覺得這樣比較有笑果?
再回來看日前爆發的楊照不爽新北市府文化局想找他選冊勾經典,再給谷阿莫拍攝「5分鐘看完一本經典小說」短片,作家楊照氣到直呼這是「摧殘文化」。文化局副局長于玟說,對於冒犯經典已致歉。
谷阿莫對於速讀作品中所呈現出來的口吻,也不適合套用在經典文學作品身上。掛在流行影片就算了,放在商業爛片罵罵也罷,放在經典文學,這種速讀口吻語調,持著某種優越輕蔑感,這肯定不適合放在經典文學上。
再就行銷力觀點來看,找文學界大師楊照選書給谷阿莫拍,就倫理輩份來說就犯了個大忌。想想楊照何許人也,谷阿莫又是何許人,這兩人要搭在一起並非是谷阿莫的問題,而是新北市若只是要找谷阿莫拍「速讀經典」的行銷做法,為何你要大師幫小鬼抬轎?今天若換成找楊照選書,侯孝賢或蔡明亮李安以3分鐘短片拍宣傳,相信不會引起楊大師這麼大的反彈。
但真的用幾分鐘讀一本經典有這麼不對嗎?事實上,坊間也有很多書,專冊討論如何速讀經典。
如《真的可以不用讀完一本書》就是極佳例子。或是引導文學入門的一百本經典,這種背後策士角度,其實文化局自己做就可以。筆者認為讀經典本來就有各種方式,慢讀或是速讀各有風景,先別急著引戰。
有本事的速讀找重點看,消化後有所反餽就是好事。沒本事的讀得再仔細,隔一兩天還是忘光,每個人閱讀經典效率不等,旁人無從置喙。你文化局沒事找大師楊照幫忙谷阿莫抬轎,這種輩份差異沒顧好,只能說文化局美意十足但做法有缺憾了。
為何說是美意呢?想想現在多少經典書都是躺在書市特賣會,大家會不知道嗎?若非用一些比較奇趣的角度介紹,你覺得有多少人會去看經典?別說經典了,台灣人一年平均買不到兩本小說,更別說讀幾本小說了,就連電影也平均看不到三部。下點猛藥引起觀眾好奇,並非是多麼邪惡不敬之事。
當然,好好讀一本小說,確實誠如楊照大師所言,50小時還差不多。比起5分鐘,經典被這樣簡化未免太草率。小說之所以迷人在於細節描繪,而谷阿莫的影片之所以受歡迎,就在於簡化大量情節後,抓出最具趣味與矛盾之處,產生網友共鳴。
谷阿莫的速讀電影心法在業內毀譽參半,其一是引用影片版權問題,相信這種重製剪接是有幾分商榷空間,因為大量簡化之後,確實可以狠虧那些大製作爛片的邏輯狗屁不通之處。其二是他本身念白與影片剪接效果,相較之下如「旁白鴿」等人的念白更具文學造詣與雙關語娛樂效果,谷阿莫影片比較像是嘲笑,而不是諷刺了,這兩者之間的區隔,有時會讓觀眾為之不快。
國外的許多類似這類諷刺影片,如「Honest trailer」或是「how it should have ended」這類作品,既發揮了幕後團隊對影片的厚度經營,也能廣度旁徵博引許多笑點。谷阿莫算是近期台灣消遣影片的當紅代表,也許這種風格深受年輕網民喜愛,但距離雅俗共賞這回事,其實還有一大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