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狼性,是企業家精神 | Cheng Lap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不是狼性,是企業家精神

圖/ingimage
圖/ingimage

狼性起源於一本叫作《狼圖騰》的書,狼性這字眼也被用在創業界當中。根據某些網站的說法,所謂狼性就是「貪殘野暴」,無止境的野心,不介意摧殘自己和朋友,突破所有的困難,實現自己相信的手段。用「野心大並不擇手段」去形容,應該算是很簡潔的歸納。再簡潔一點的話,他目標就是讓人積極行動。

英語文化有另一個詞語去鼓勵類似的態度,不叫狼性,叫作Entrepreneurship。

中譯叫「企業家精神」。這個詞語源自十八世紀的法語,它指的是人類能夠成功營運一個企業所需要的多種品質。在二十世紀初,因為大蕭條,大家想要找出為何人類會失去動力,經濟的流通為何停止,所開始注意到的品質。

一般的老百姓,他們想要的是盡快保障自己的生計,因此他們傾向加入已經有盈利與保障的產業,並希望在裡面分一杯,這就是臺灣所謂的「卡位」。這些人需要的是怎樣盡可能適應這個已成的秩序,適應成功,成為其中的一部份,那麼利潤就會源源不絕而來。

可是,如果所有人都這樣做,長遠來看經濟的流動還是會慢慢停止,因為沒有創新,市場會逐漸走向飽和,經濟會萎縮,那些有保障的利益不夠分配,社會慢慢走向動盪。

市場必須不斷有新的東西才會運轉下去,但是要怎樣才有新的東西?就是要有人把新的思想,技術,發明,轉化為可以運作的事業。但這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因為它是無中生有,沒有保證,成功率也很有限。

創造的基礎問題,就是沒有成功的保證,新的東西無法用經驗去判斷它是否正確,經驗主義在創新這一塊,幾乎是完全無效的。必須要有人願意承擔巨大的失敗風險,並有著實現一些現在不存在的東西的野心,以及面對後果無法預計的勇氣。企業家要不斷應付各種沒有辦法計劃,也無法預測的突發問題。

因此,企業家不能是一個因襲故常的人,也不會是一個「我不懂所以不做」的人,亦不可是一個斤斤計較付出與冒險的人,各種疑難雜症與挫折,都不會令他放棄自己的目標或野心。絕不會雙手一攤,說自己解決不了,然後就讓事情放著不管。

其實就是探險家的精神被應用在商業上。比方說哥倫布,麥哲倫,或者登陸月球的岩士唐,這些人在險境中以有限的資源,想出生存的方法,最後成就人類前所未有的功業。

創造的本質,就是野心,勇氣,靈活性,對既成的規則或多或少的不喜歡。跟安全,保守,守規,尊崇權威是相反,而這種能承受危險和脫離社會產業常規的性格,正正就是企業家精神。一種能夠適應不確定環境的性格集合。

狼性,其實就是企業家精神的一套。

只是,在我們的成長中都沒有強調過企業家精神。我們雖然讀了哥倫布的故事,卻不知道他偉大在哪裡,只知道他從西班牙駕船向西走就找到新大陸,聽起來還很輕鬆似的?而沒有說清楚,他會被人敬重,是他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敢冒一個別人不敢冒的風險,敢帶著有限的物資,去闖進隨時會死絕,沒有法律的大海。

而我們自少都學習當乖孩子,鼓勵保守,稱之為穩健,我們畢業第一件事就是想要在政府或大企業找個保障,快些買房子組家庭穩定下來。企業家精神,跟這種生存態度完全是相反的,但當我們大部份人都追求這些,又保障這些時,社會沒有人創新,經濟正走向停擺,我們才又會留意到,這社會必須要有人冒險犯難。「狼性」二字,才會因此而風行起來。

不過我們最常用的,還是批評別人,特別是下一代沒有「狼性」,而沒有認真的把企業家精神,放成我們的品德培養中。其實,這不是狼性,而是人類勇敢的天性,人類自原始人以來,都是透過冒險去拓展生存空間,找到更肥沃的土地,只是我們忘卻了這種天性,而覺得必須從其他動物中尋找。

我們只需要將企業家精神納為我們的道德當中,只要別讓我們的人變成豺狼,我們就能變成比這更好的東西。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