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菁英高中生搶赴陸?談中國假新聞與輿論戰 | 陳方隅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台灣菁英高中生搶赴陸?談中國假新聞與輿論戰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就在九月中旬,中國各大媒體陸續放出與台灣相關的台諜案報導。「小心台諜就在你身邊」瞬間成為熱門標題,也在社群媒體上引發關注,一時蔚為風潮。

先不談這系列報導的真實性,也不說其內容和劇本編寫的離奇程度,筆者這裡要談的是,在此新聞背後所隱而未顯的訊息意味著什麼:這表示,未來赴中國讀書的台籍學生,所面臨的風險或許將比以往更大了一些。即使不主張台獨、不挺民進黨,也有可能因為各種奇怪的原因就被舉報成為台諜。

同時,這也令人聯想到,今年4、5月時,台灣有波新聞高潮,各大媒體紛紛報導台灣學生大幅搶進中國念書,申請人數是如何地爆增,尤其是明星高中的學生大量赴中,暗示著「台灣快要完蛋」、「人才外流」,最後再以執政當局「溫水煮青蛙」、「麻木不仁」等作為結尾。

現在回頭來看會發現,這或許又是一個來自中國輿論操作的典型,很適合在假新聞當道且殺傷力不容忽視的當下來討論。

明星高中「好學生都被吸走了」 ?

筆者瀏覽近期各高中學校放榜的相關新聞,交叉比對資料跟來源後發現,今年畢業的高中生當中,建中學生赴中4名(一共77名到港澳中國,但其中73名是錄取香港的大學,結果媒體大幅報導「建中生赴陸」),其中北京大學1人、浙江大學1人、上海交通大學2人。北一女畢業生到香港地區讀書18位、中國9位

另外,尚有雄中到中國有4人,雄女到香港5人、到中國2人。家長們最具菁英色彩的學校之一的新竹實驗高中,則有6人到中國念書;而新竹高中也有9人。

這樣的數字與5月的所報導的「明星高中學生大幅搶進中國念書」似乎是差得非常遠,即使真的有出走潮好了,去香港和去中國也是不一樣的事情。那時的報導又是怎麼來的呢?

再回去查一下就會發現,2017就有多篇來自中國的文章報導中國提高獎學金、台灣的高中生「恐全面出走」,接著約在今年3月底先由人民網、新浪網等中國的媒體發出幾篇報導指稱「台灣菁英高中生」到中國就讀的人數大幅成長。而台灣媒體轉手報導時,消息來源常會引用如《中評社》這類你知我知、深具濃厚官方色彩的「官媒」作為消息來源。有些媒體的確有去進行查證,例如訪問高中校長得知同學來請校長幫忙寫推薦信的人數增加,但是推薦信與實際就讀的狀況間是有落差的,更在後續的詮釋上又與事實相去更遠。

進一步來說,這幾篇台灣的報導往往會有幾個共同點(先不提所有媒體都使用「大陸」這詞):首先,新聞會先提示中國大陸推出新的惠台政策,導致申請中國高校的台生人數大增。接著,提及「近日傳出」有校長受到「調查」,用以凸顯出台灣官方單位一籌莫展與焦慮的態度。接著,更多的媒體和名嘴就開始加碼,原來我們的高中生出走,是因為執政者讓台大校長沒辦法上任,把黑手伸進校園

等等,難道都沒人覺得怪怪的嗎?如果真的要說赴海外讀書代表台灣快要完蛋,政府得出面負責,或是執政當局害的,那麼,我們該怎麼解釋高中畢業馬上出國留學的風潮,其實從馬政府時期便開始:2012年有858位出國讀書、2016年1478位,成長了72%!

事實上,幾年前政府還擔心我國出國留學的人數變少了,並推出各種計劃想要刺激台灣學生出國留學的動力,馬總統還把留學生人數增加視為政績之一,尤其是赴中國讀書被視為是兩岸關係的重要里程碑。結果,改朝換代後,一樣的留學人數增加,媒體再現後成「人才外流」、「執政無能」的結果。

這不只是因果關係亂套,而是在一開始的數據與事實的呈現就是錯的,並在錯誤的事實上,推展各種毫無因果關係的論點,這些莫名其妙的論點只為了服務「台灣很爛」、「中國很棒」的觀點。可怕的是,台灣媒體報導的內容與方向往往跟中媒聲氣相通,正如同PTT八卦版上的一篇熱門文章所說:「台灣媒體根本早已就是中國的形狀了」。

其實,台灣高教崩壞又豈是一朝一夕造成的事,只是真正的問題核心往往置若罔聞,光是釐清真正的癥結,就已花掉大量時間與精力,等搞懂了之後,輿論早退潮了。這已是現今社會對公共事務討論的常態,然而,隱藏在這些錯亂的消息來源與輿論風向背後的問題,是比表面上所見更為複雜與嚴峻的。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如何應對中國製造的假新聞?

我們可以看到,來自中國製造的「假議題」一個接一個,除了專業內容農場固定產製假新聞,以及似真似假的各種爭議訊息,台灣媒體也固定會轉手作為新聞報導,再經由社群媒體(尤其Line與FB)的傳播,後成三人成虎。這些假新聞與爭議訊息,其中只要有一定比例造成台灣的輿論風潮,就足以讓各單位瞎忙許久。

九月初的日本關西機場「中國使館派車救援」事件,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從PTT網友的貼文引發熱議,媒體做成新聞加以報導,再由社群媒體瘋傳、政客「痛批」,最後導致大量輿論譴責我國大阪辦事處,讓外交官在承受外界巨大的壓力下自殺身亡,這就是中國輿論戰最極端的結果。

回到西進中國留學這件事,的確,不只是媒體,台灣學校的老師和家長們有不少人「鼓勵」學生到中國念書,但實際上,台灣學生赴中並沒有想像中來得多,中國統戰部門炒作半天結果只有這麼一點數字,他們的績效似乎很不及格。

到中國念書是一種生涯選擇,本來就不需要太大驚小怪,當然到中國會有一定的風險存在,就跟到歐美或日本韓國留學一樣都有不同的風險情境需考量,我相信學生在做出生涯規劃的重大決擇前,是會去思考這些事情的。

然而,台灣執政黨在回應中國不斷釋出的紅利政策是的作為總是力有未逮,經常是等民調和「風向」確定後才敢有所作為。或許這是民主社會的常態,所有事情都要慢慢討論一番,但是前提在於要有充份的資訊可供人民討論,這樣子慢慢來才有意義。

事實的查核是查核不完的,因為議題太多,而且也永遠緩不濟急(當然,查核還是有其必要,最終人們仍然需要一個具有公信力的組織來提供查證後的消息,如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然而,對抗假新聞或誤導資訊,終究還是得靠閱聽大眾自己的努力,包括要學習去分辨與質疑一則消息的正確性。

如果個人不在乎事實真相,只為了要黨同伐異,那就算提供再多真相和事實也沒用——例如到現在都還有很多人堅持我們的大阪辦事處沒有「像中國一樣派車去救人」就是不對——對一般人來說,首先要有的基本認識是,不少中國媒體(尤其是官方色彩濃厚的)從事的是「政治宣傳」,而不是揭露真相,台灣多數媒體往往「有聞必錄」,名嘴也見獵欣喜原樣搬上台「演出」,若閱聽眾不想成為被愚弄的大眾,甚至是「爭議訊息」的幫兇,保持懷疑、提高敏銳度,辨別消息來源的品質等,都是閱聽人可以再自我要求的事。

不過,雖然說「由上而下」的監管行為有其侷限,政府仍有許多事情要做,例如美國已經要求中國媒體在美國必須登記成「外國代理人」,世界許多國家都把假新聞當做國安層級的大事在處理,但我們的相關單位(例如NCC),儘管有著法律的明確授權,至今卻幾乎沒有任何實質的應對作為,言論自由與假新聞之間的界線該怎麼劃,都端看行政主管機關的態度為何。

在國際政治上,事實上中國不會因為台灣的低姿態就放棄統一大業,但台灣內部面臨國族認同與國家定位的紛擾,更無法提出更具體、更明快、更實質的策略加以回應,總只疲於奔命地回應「被製造」出來的輿論。

試問,當世界各國接連面臨中國「銳實力」的威脅而紛紛提出策略加以對抗時,執政黨還要繼續客氣下去嗎?難道應付層出不窮的爭議訊息,也只能有「維持現狀」這招嗎?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