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注音之爭:學國際音標更有助於國際接軌?
民進黨立委葉宜津將「廢除注音」作為參選台南市長的政見,提出之後立刻引起廣泛的討論。但遺憾的是,大多數意見偏向於政治性思考,甚至黨同伐異,而不是基於教育和學習的目的。
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的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承受較大的壓力,已是不爭的事實,說是台灣社會的特色也好。許多家長和教育者認為,充實的教育內容可讓下一代在進入社會時具備更優秀的競爭力。即使這種說法成立,我們也不能不質疑:過多的不必要的學習是否壓迫到學生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而現行教材是否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台灣的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至少要學習三種以上的「音標系統」:國語課的ㄅㄆㄇㄈ,英語課的KK音標,中文的羅馬拼寫,甚至母語課程例如台羅、客羅、原住民語、新移民母語等等。一個中等程度的認真學生,總共要學至少三種不同系統的音標或拼音,而且這些系統彼此不能互通。
這樣的學習,難道真的沒有問題嗎?我猜很多人都有跟我一樣的疑惑:
從小到大,要學的音標這麼多,為什麼不簡化成一種就好?
事實上,已有一種萬用的音標系統叫做國際音標(IPA),所有人類語言都可以用這套符號來清楚標示。學了這一套之後,不管要拿來標示中文、英文、標準漢語、各種方言、原住民語都可以,拿來用在歐洲語言、日韓語、越語、印尼語等等基本上也沒有問題。
台灣的注音符號
說到注音符號的歷史,要從民國初年開始說起。中華民國在1912年成立以後,當時的政府和教育界開始推動不同於科舉、私塾的現代化教育,其中包括了全國統一的國民教育。
在語言方面,由章太炎等學者推動制定了第一套「注音字母」,1918年由北洋政府公告實施。由於戰亂等因素,並沒有全面應用在教育體系內。後來經過多次修改,包括1930年把「注音字母」的名字改成「注音符號」,刪除、增加了部份符號例如「万」「兀」「ㄜ」等,加上了四聲變化,最後才慢慢形成現今我們所熟悉的這一套系統。
注音符號真正的普遍推行,要等到二次大戰結束之後才開始。也只有在台灣成長,接受過完整國民教育的這兩三代,才能夠完全熟悉且自然地使用這一套音標。
即使在今日的台灣,也有許多老一輩的人(不管本省外省)以及新移民,都還是不會用注音符號,因為在他們成長受教育的環境理,沒有接受過注音符號的教育。但這並不影響他們日常的語言使用,因為他們直接從生活中學會了「語言」本身,而不是透過課堂和書面教育來學習語言。
注音符號的局限
注音符號是以日文假名為參考,採擷漢字(古字或變體字)的部首和偏旁為基礎,所制定的一套輔助學習國語發音的符號系統。
也就是說,這套系統在「符號形象」(外觀上)是延續方塊字的傳統,在「符號意義」(音調上)則是限制在標準化的通用腔調。前者「形象」的優點是對方塊字(東亞文字)母語環境的使用者較為親和;缺點則是封閉,對外拓展性和延伸引介性不高,外國人學習不易。後者「意義」的優點是簡潔,符號量少;缺點也是符號量少,不能標示各種方言,更不用說台灣社會環境中各種母語、外來語的使用需求。
這也是台灣學生在學完了注音符號之後,沒有辦法用注音符號來學習英文發音,而必須另外多學一套KK音標的原因。更是母語推廣者所詬病的重要理由:不能用來標示同為漢語的其他方言。
因此注音符號並不是「萬用音標符號」,也不是「所有漢語共用的注音符號」,是「標準漢語的注音符號」而已。是一個應用範圍較小的音標系統,唯一的優點是易於學習,在國小低年級時可減少學習國語的壓力,但同時卻也造成「還要另外學好幾套」音標的後遺症。總體來說,可能還是多餘的、浪費的,不太有效率的學習方式。
台灣從美國教育體系那裡沿用過來的KK音標也是如此。相較於國際音標,KK音標的符號數量較少,字型比較接近英語所使用的羅馬文字符號。但這套音標並沒有辦法標注其他羅馬語系的語言,可以說是和其他語言「部份隔絕」的一套系統。
接受KK音標教育的美國人(和台灣人),在學習其他西方語言例如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時,都還是必須學習國際音標,才能正確理解那些語言的發音,才能正確學習那些語言的字典裡關於發音的說明。
台灣學生該學國際音標?
在全球化的時代裡,我們不可避免地必須和不同文化語言的其他人交流溝通,而溝通的工具之一就是語言。使用通用性高的國際音標系統,在文化意義上當然不可避免地會面臨「拋棄傳統」的質疑。
這種拋棄可能是不得不的犧牲。犧牲了注音符號、KK音標,犧牲了對於傳統文字方塊形象的堅持,可以更輕鬆地擁抱其他語言、其他文化,也更容易幫助其他語言文化的使用者認識我們自己的語言文化。
至於在教育實務上,一開始的初級教育並不需要學習全部完整的一百六十多個國際音標符號,只要學習「能夠應用在國語發音」的小部份音標符號就夠了,實際上要學的符號數量並不會比注音符號多。
而且,現代台灣社會對abcd這套羅馬字母並不陌生,即使是對五六歲的幼稚園、國小學童來說,日常生活中也隨處可見,學習起來也不是太困難的事。比起注音符號在其他語言上無法應用的侷限性,學會了國際音標(IPA)的學生,未來不必再重複學習KK音標、台羅客羅原羅等同樣有侷限的工具。這樣的教育方式,無疑是更輕鬆的,未來的發展性也是更寬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