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還是迷信?從科學教育看星座與占星學 | 陳民峰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科學還是迷信?從科學教育看星座與占星學

理科太太(右)與星座占卜師唐綺陽(左)。 圖/截自理科太太YouTube
理科太太(右)與星座占卜師唐綺陽(左)。 圖/截自理科太太YouTube

最近科學傳播網紅出身的理科太太與星座占卜國師唐綺陽,兩個迥異的角色同上Youtube互動,引人吸睛。部份科學界及科學傳播工作者認為,理科太太並沒有對唐綺陽講的「占星學也是一種科學」進行反駁或指證,雖不鼓勵支持,亦沒有明確反對,顯然是失能且可受公評。

身為國小教師的我也蠻困擾的,在五年級下學期時,正好會上到星座單元,一般我們還是會教導一些星座的故事與神話,難道這就科學嗎?那麼,大家該如何從科學角度看待占星學呢?本文嘗試從科學教育、科學哲學、星座等不同角度,提供一些觀點與看法。

從科學教育觀點看占星術

首先我想問:各位認為國小的星空單元到底要教什麼?如果講求事實,那麼早就過時的星座神話有何用?

其實自然科學的教育,並不是只有單純講求「事實」,也包含一些「歷史中被人們普遍認知但非事實」的知識。科學教育的精華,在於科學史的科學發展歷程,也在於科學家們如何論破這些舊理論為非的激辯與實驗。

比如我們在國中講「燃燒」時,很可能會直接給學生「氧氣與燃料劇烈的化學反應就是燃燒」的答案。歷史上長達百年的燃燒理論之中,科學界卻一直在「燃素論(phlogiston theory)」的是非下不斷爭論。高中教育的原子論,則一定會提到約瑟夫・湯姆森(Joseph John Thomson, 1856-1940)把葡萄乾撒在布丁上的原子模型。

在科學教育中,科學精神基於懷疑精神,不斷重驗再現、支持或否證,或部份修正。科學理論是持續變動的,而且可能有不同的驗證方法或解釋觀點。就如108新課綱素養導向提到的,要讓學生「理解科學事實會有不同的論點、證據或解釋方式」,以及「回應多元觀點」。

回頭過來看星座神話,其實是在教導學生「過去人們藉由觀測星象來知道季節與時間」,星象與國家興亡或五穀豐收有關,近乎主宰了當時人們的生活。而人們透過豐富的想像力,將星座賦予神話或人格,並相信星體的運行可能會影響我們的人生。

因此在星空單元中,國小老師可以講星座故事,但也要補充說明「星座神話是一種古代的想像」,人們因為對遙不可及的星體感到好奇,因此從迷信中發展出科學。古代人們相信天體運行與人類生命相關,而開始努力研究星空的樣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如今可以從科學角度來認識真正的宇宙。科學,有時候甚至奠基於迷信。

舉例來說,克卜勒(Johannes Kepler, 1571-1630)師承煉金術師且信仰宗教,認為天體運行是神的安排,儘管他的天體模型深受火星逆行的困難,但要不是他的精密觀察,就不會奠定天文學的發展;遑論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1642)也曾為宮廷的占星學者。真正認為星星與宗教或神話、命運無關,恐怕還是要到哈雷(Edmond Halley, 1656-1742)在世的時間呢!

克卜勒(Johannes Kepler, 1571-1630)認為天體運行是神的安排。 圖/維基共享
克卜勒(Johannes Kepler, 1571-1630)認為天體運行是神的安排。 圖/維基共享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1642)曾為宮廷的占星學者。 圖/維基共享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1642)曾為宮廷的占星學者。 圖/維基共享

占星術是一種偽科學嗎?

所謂的「科學」需奠基於嚴謹的科學方法,且具有再驗性與可否證性。簡單來說,就是能判斷這是「誰做都一樣所以是真的」,或者「這可以證明是假的」。

很多相信占星術的人會認為「占星術是科學」(如唐綺陽所言),並且認為「占星學是一種統計結果」。然而,史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 1942-2018)曾經說:「科學家不相信占星的原因在於,人類統計實驗結果與占星術的說法不符合。」占星術可透過統計追蹤得知而被否證,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占星術確確實實是一種偽科學。1975年許多美國科學家更進一步在《人文主義》發表聯署聲明,認為占星術是一種偽科學。

西洋占星術並非是單純十二等分的十二種性格,還認為人的個性會因各個行星與宮位,而或多或少產生不同影響(例如水星、月亮、上升等),甚至太陽星座的時間前後也有影響。即使是五胞胎,也可能因為出生前後晚幾秒,而在個性或命運上有所變化,內在個性必然會有五種不同的樣貌。然而我們也可以把象徵外顯個性的太陽星座做為統計,在前後一個月左右出生的人們因太陽星座相同,那麼外顯性格應該具有某種程度的相似度。

曾經有研究針對1958年在倫敦同日出生的2000名兒童進行後續追蹤,觀察其中的個性、教育水平、智商、戀愛與婚姻、個性與興趣等,都沒有出現符合太陽星座的應有特質。關於五胞胎都恰好喜歡上同一個人,也只是動畫漫畫中才會出現的劇情。若從目前即有的研究來看,星座從統計角度看來是毫無真實性的。

當然這個研究受到許多占星術師與相信占星學的民眾反對。然而如前述所說,科學具備可再驗性與否證性,只要我們再選個地方用類似的方法重做一次實驗,就可以知道占星術的真假,這部分就歡迎各路高手來再次檢驗。

然而撇開統計這種「再驗」的觀點來看,占星學可能不但不是科學,甚至可能也不是偽科學。為什麼呢?

西洋占星術。 圖/維基共享
西洋占星術。 圖/維基共享

也許占星不是偽科學,但也不屬於科學?

在科學哲學這領域中,卡爾・波帕(Karl Raimund Popper, 1902-1994)的否證論(falsifikationismus)認為「占星術的推測往往十分模糊,所以很難被否證」,因此雖然「感覺上好像沒這一回事」,但也難以用「真的不是這麼一回事」去反駁占星術。孔恩(Thomas Samuel Kuhn, 1922-1996)則反對波帕的說法,但基於「占星學並沒有發展出理論修正的方法,讓後人去改良占星術」,因此也不認為占星術是科學。

也有科學哲學家對前兩者的說法有疑慮,關注在「占星學這學門的理論是否有進步、是否有競爭、是否有解決困難」來認為占星術不是科學。既然不是科學,就沒有偽科學的問題,除非部份占星學者自稱「占星是一種科學」時,我們才認為此時的占星術「不夠具有科學精神,居然還自稱科學」,這才是偽科學。

然而這些科學哲學可能太過艱澀,筆者想要提另一種大角度觀點:

怎樣才算是科學?

另一種思考觀點是,儘管占星術可能不是(自然)科學,但可以稱上廣義的科學。只要是經過邏輯思考、合理性、體系嚴謹(即內部系統矛盾越少越好),就可以說這是一種科學。而不經過邏輯思考、不合理、不統一、充滿前後矛盾的,我們就可以稱為是一種「迷信」。

什麼是屬於內部系統矛盾呢?舉個例子,部份占星學學派(如漢堡學派,Uranian Astrology)認為「占星是一種虛星系統」,所以占星是一種「統計學經驗」。「虛星」觀點認為,星座的運行只是一種象徵意義,但事實上星座命盤並沒有照著真實的行星或者星座跑,這是一種借時借地的占卜術,因此「現代黃道早就已經有十三宮」的科學界反駁法就無效了。

但若是以虛星來象徵命盤,那為何目前許多占星術都會借用新發現的行星——比如過去所沒有的「海王星、天王星、冥王星」,乃至於小行星帶——都納入當今的占星學概念中呢?這就是內部前後矛盾,一下子說自己是虛星系統,但又參考當今天文學的觀測發展,因此西洋占星術(至少在那學派)真的很難稱得上是廣義的科學。

我們看看另一種虛星系統的占卜法,在台灣相當流行的「紫微斗數」。紫微斗數的精神在於「斗數」,其實星名只是一種象徵比喻,更大的精神在於把人的命運當作是一種方程式來看待,認為是可以用矩陣或者方程的方法,來估算出一個人的個性與可能際遇。

紫微斗數的星耀明亮也不完全是參照天體,且很多是虛構的星名,天空中根本找不到對應的星球。因此紫微斗數在虛星理論上具有一致性,儘管我們不太會把紫微斗數稱為科學,但也很難撇除它歸屬在廣義的科學之中。

對於信仰宗教或者相信超自然的人們來說,更常出現的解釋是:

科學只是一種解釋世界的方法。

我想,應對這種思維抱持著尊重而不評析的態度。我們目前的科學方法是基於經驗主義、基於實在論、基於物質論,若說有超越物質與經驗的存在,科學也很難說這不對,頂多只能說「這無法否證所以不在科學討論」而已。然而要提醒的是:相信一套合理解釋世界的系統,與「迷信」還是有所差異。

古代人們相信天體運行與人類生命相關。 圖/維基共享
古代人們相信天體運行與人類生命相關。 圖/維基共享

每個人都可以是直觀的科學家,卻也可能是先天的迷信者

教育心理學中,發展心理學的理論大師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說法:每個人都可以是直觀的科學家。

皮亞傑認為,當遇到跟我們認知不同的事情而產生認知衝突(cognitive conflict)時,人類的認知可在一定的基礎(schema)上進行同化(assimilation)或調適(accommodation),直到認知趨於統整為止。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面對新事物,會先覺得「不舒服」,並藉此動力想要去檢驗這事情,或者挑戰修正自己的舊觀念。

例如剛出生的小朋友因爸媽給他看的第一個黃色東西就說是香蕉,因此小孩可能以後看到黃色的東西都覺得是香蕉,但長大以後看到向日葵卻說是香蕉而被大人糾正時,孩子會去思考什麼樣的黃色東西才是香蕉或太陽花。這就是一種趨於統整的思考歷程。

皮亞傑認為:趨於統整是人類的天性。理論上成年人是有邏輯、有因果概念、能抽象思考的,跟真正的科學家之差,恐怕只差在缺乏自然科學的知識與科學方法。

除了自然科學,其實還有許多其他的學說世界觀。相信宗教的會發展出宗教神學,宗教神學就是一種廣泛的科學,具有邏輯性與抽象、因果概念,自成一個體系;相對的,相信超自然的人們也可以發展出一套解釋世界運行的理論。所以我們很難說占星術不算是一種科學,如果占星學可以日趨複雜且不斷更新修正理論,具有某種程度的群體而非個案問題探究,那麼還真的很難說「星座不科學」,只能說「星座還不夠科學」。

只是目前的占星術還是模稜兩可,少能看到理論,沒有明顯的模型修正。就算真的有,筆者即使稍微接觸過占星學理論,也發現這些模型艱澀難懂,並不廣泛為人所知,難怪占星術容易被外行人當作迷信了。

而學習科學的人,難道就不相信星座占卜嗎?顏聖紘老師就曾經對理科太太事件評論道:

每一個人都會有理性與不理性面,你不管再怎麼受過科學訓練都不可能排除你的非理性面。儀式化行為人人都有,儀式化行為本身就未必是理性的。不要忘了,人本身就是充滿矛盾的。但我不認為受過科學訓練的人不能聊星座聊命理,因為每一個人都具備理性與非理性成份,只是每一個人的非理性面施展的地方是不一樣的。

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學系所出版的《教育心理學報》也曾經對於皮亞傑的觀點提出反對的研究,〈科學教育有助於消除迷信嗎?從思考統整層面所做的觀察〉指出,成年人並沒有因為年紀增加而變得比較不迷信。該研究認為:科學教育對於破除這些非理性或非科學的理論並沒有顯著效果,人類的理性思考是「局部統整」,在其他非科學的面向,人們科不科學依然是見仁見智,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在科學教育或者科學傳播上,理科太太防守性的緘默是否恰當?從上面該篇論文來看,環境的資訊亦會成為鞏固迷信的主因。理科太太或許可以不必攻擊唐綺陽「星座是不科學的」,但至少也該說明這「科學」的定義似乎不太一樣,否則將會助長誤解的產生。

若把星座占卜當作一種茶餘飯後的話題,當作一種標籤做為日常玩笑,又或是作為一種迷茫無助時的寄託與指引,其實也無傷大雅。身為一個折衷派的人文主義者,筆者不認為我們應該激烈反對所有迷信或者不科學的事物,因為每個人多多少少會有迷信的成分與自由,激辯只會增加人際關係的摩擦,而無助於理性思考的推廣,面對這些非科學的學理,我們點到即可。

然而若把占星術當作是一種科學,甚至用一些非常反智的方法來認定星座是唯一事實,不視為「運」而只作為「命」,這不但失去了理性思考的主宰,甚至也失去了獨立人生的主宰,那就誠心建議萬萬不可了。

延伸閱讀

  1. 顏聖紘臉書貼文。
  2. 鄭國威(PanSci泛科學新聞網前主編)粉絲專頁貼文
  3. 《科學教育有助於消除迷信嗎?從思考統整層面所做的觀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2011,42卷,3期,pp. 467-490。
  4. 占星學——科學?偽科學?統計?
  5. 我們犯了什麼太歲?你不知道的太歲天文學陳民峰,泛科學PanSci新聞網。(同時收錄泰宇出版社教通訊地科專刊第20期)
  6. The Humanist, volume 35, no.5 (September/October 1975); pp. 4-6. The statement is reproduced in 'The Strange Case of Astrology' by Paul Feyerabend, published in Grim (1990) pp. 19-23.
  7. British Physicist Debunks Astrology in Indian Lecture.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