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有忠/綠求穩、藍求變?從高雄市長補選解讀三黨未來發展 | 特約作者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沈有忠/綠求穩、藍求變?從高雄市長補選解讀三黨未來發展

高雄市長補選於日前結束,陳其邁以七成的高得票率贏得市長選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高雄市長補選於日前結束,陳其邁以七成的高得票率贏得市長選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 文:沈有忠,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

高雄市長補選於日前結束,在略低於罷免案的投票率下,陳其邁以七成的高得票率贏得市長選舉。補選的結果雖不令人意外,但仔細觀察這場選戰,從政黨提名、競選過程到選舉結果,仍舊可以嗅出在高雄,乃至於整個台灣,未來短期間內各政黨發展的趨勢。

簡單的來說,有幾個觀察點值得先點出來討論。首先,對高雄而言,形式上暫時結束了罷韓以後的政治競爭,但因為偏低的投票率,各黨的基本盤不見得因為此次補選而出現鬆動。其次,對於勝選的民進黨而言,陳其邁的得票數不止低於6月的罷韓,甚至低於2018年的選舉,背後的意涵值得探究。

第三,對於國民黨而言,是否能藉市長補選再次挫敗的機會,擺脫韓國瑜路線,徹底展開黨的改革,帶來一個轉折的契機。最後,柯文哲創立的民眾黨,形式上提名親民黨的吳益政,想藉補選插旗高雄,也想試2022年、甚至2024年的水溫,結果顯然不如預期。對民眾黨、甚至廣義的第三勢力來說,要突破兩黨政治仍舊需要努力。

國民黨李眉蓁在補選中僅獲得24萬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國民黨李眉蓁在補選中僅獲得24萬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國民黨能否擺脫韓國瑜路線?

先談高雄的政治結構。2018年韓國瑜意外替國民黨收復高雄,甚至創造席捲全國的「韓流」,但僅僅兩年不到,就連本帶利輸給民進黨。之所以說是「連本帶利」的慘敗,主要的原因在於李眉蓁在補選中僅獲得25%的得票率,選後有些分析甚至認為,國民黨連基本盤都沒有守住。

以得票數來說,國民黨兩年內從89萬跌到24萬。無論是沒有出來投票、或是轉投其他候選人,帳面上高達65萬張選票的流失,是不爭的事實。這65萬張選票,有些是淺藍、有些是韓粉、也有些是在2018年受到韓流帶起的庶民風所吸引的獨立選民——其中值得國民黨用心爭取的,是獨立選民。

他們在2018年票投韓國瑜,是渴望從改變中找到希望,但很可惜的,因為國民黨以及韓國瑜誤判情勢,沒能繼續耕耘這批獨立選民的支持,反而背棄承諾離開高雄,甚至發動民粹選風,以致於在2020年出現連三敗的窘境。這樣的結果,說是遭到中間選民,甚至淺藍選民的懲罰,一點也不為過。

2020年總統選舉後,韓國瑜路線無法替國民黨爭取全面執政,已經是既定事實。江啟臣在500多萬選票,加上黨內大老的壓力下,展開了艱苦的改革。可惜的是,這場改革沒有建立國民黨的共識,而且也沒有被黨內大老、甚至鋼鐵韓粉所接受。罷韓過後的國民黨,從提名李眉蓁到競選的輔選過程來看,黨中央一邊喊改革,一邊安撫大老情緒,一邊還想保留韓粉的群眾基礎,在其中進退維谷,喪失了掌握選舉節奏的主動權。

在補選的選戰最後,韓國瑜再次成為選戰主角,但結果也三度證明韓國瑜路線遭到否定。如果國民黨仍舊被困在韓國瑜的氛圍中,不只是高雄,恐怕整個政黨的支持度都將持續探底。

如果國民黨仍舊被困在韓國瑜的氛圍中,不只是高雄,恐怕整個政黨的支持度都將持續探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如果國民黨仍舊被困在韓國瑜的氛圍中,不只是高雄,恐怕整個政黨的支持度都將持續探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贏回流失的選票,是陳其邁未來連任關鍵

回到民進黨來看,陳其邁的得票是67萬,低於2018年的74萬,也低於罷韓的93萬。這個數字意味著,和2018相較之下,有7萬選民沒有出來投票,而保守估計也有將近25萬的選民,有出來罷韓,但沒有參與補選,或是沒有把票投給陳其邁。

對民進黨而言,這25萬選民是未來陳其邁擔任市長應該努力的目標。七成的得票率在帳面上看起來很亮麗,但這是在約42%投票率之下的結果。當然,一年三次政治動員,加上補選的投票氣氛本就冷清,但要如何努力爭取這些未出門投票、或是轉投他黨的選民支持,是陳其邁能否在2022年連任的關鍵。

今年民進黨在中央全面執政,遭逢COVID-19疫情肆虐,加上美中台關係劇烈變化,提供了民進黨選舉時的動員素材。儘管補選只是地方選舉,但不可否認的,67萬張的選票,是民進黨此次補選強力動員的結果。這場選戰到最後,民進黨一方面要處理日前發生的立委收賄案,二方面要重新爭取高雄市民的認同,如果不是因為對手李眉蓁太弱,加上韓國瑜最後的反動員,帳面成可能還會再往下修。

不過以結果論,終究是陳其邁順利當選。民進黨必須努力執政,拿出成績單,重建清廉與民眾的信心,否則2018年的海嘯,在2022年仍有再次發生的可能性。

如何努力爭取這些未出門投票、或是轉投他黨的選民支持,是陳其邁能否在2022年連任的關鍵。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如何努力爭取這些未出門投票、或是轉投他黨的選民支持,是陳其邁能否在2022年連任的關鍵。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難以突破的柯文哲與民眾黨

最後是柯文哲與民眾黨。這場補選民眾黨提名了親民黨的吳益政,但在選舉過程中,沒有辦法整合宋楚瑜、郭台銘的聲量,因此實質上無法看成第三勢力的整合,仍舊是柯文哲與民眾黨的單打獨鬥。論選舉結果,吳益政的得票甚至低於2020年高雄市選民投給民眾黨的政黨票。

這不但證明了第三勢力沒有整合,也透露出柯文哲以及民眾黨,在兩黨政治的氛圍下,如果是單一選區,依然難以擺脫兩黨夾擊的結構。若是在SNTV的複數選區(縣市議員)或是比例代表(立委不分區),民眾黨或許還有機會,但縣市長、總統這種單一選區的對決,民眾黨、柯文哲仍舊難以突破。

結語

補選結束,必然有形式上的勝負,但這也是各政黨劍指2022年、甚至2024年的一個開始。此次可以從高雄參加補選的三個政黨,看到政治氛圍變化的趨勢,後續就看這些政黨如何解讀,以及是否能立刻因應民意來做出調整。民進黨要盡快從形式上的勝選回到現實認真執政;國民黨要設法擺脫韓國瑜路線的包袱徹底改革;民眾黨要扎根立基然後徐圖緩進。這場補選帶來的不只是高雄市的市長,也是下個階段政黨發展的訊號。

縣市長、總統這種單一選區的對決,民眾黨、柯文哲仍舊難以突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縣市長、總統這種單一選區的對決,民眾黨、柯文哲仍舊難以突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