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有忠/四大公投的漣漪:後續選舉受影響?公投機制待改善? | 特約作者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沈有忠/四大公投的漣漪:後續選舉受影響?公投機制待改善?

12月18日舉行四大公投,針對核四是否重啟、禁止美國萊豬進口、公投是否綁大選進行,以及三接遷離藻礁海岸區等公投案作出決定,最終結果為四個公投案皆未通過門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12月18日舉行四大公投,針對核四是否重啟、禁止美國萊豬進口、公投是否綁大選進行,以及三接遷離藻礁海岸區等公投案作出決定,最終結果為四個公投案皆未通過門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 文:沈有忠,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

此次的四大公投於12月18日順利落幕了,因為是史上第一次沒有與全國性選舉合併舉行,因此投票率僅約41%。也因為投票率偏低,四個案子皆未達四分之一的通過門檻。不僅如此,四個案子的不同意票都高於同意票,使得四個公投案沒有過關的結果,也相對有其正當性。

暫且不論這四個案子的政治影響,在這次的公民投票過程中,對公投制度本身的檢討、對各政黨之間的動員與競爭,以及對接下來的中二選區補選、林昶佐罷免案,甚至是2022年基層選舉,都產生了一些漣漪效應。

公投機制的限制

先就公投機制來說,回到公投對深化民主政治的功能性來看,公民投票被視為政府決策的輔助機制,不是也無法取代代議制度。公民投票雖然具有直接民主的意涵,但只能把問題簡化為同意與不同意,無法在複雜的政治問題中考量全局取得均衡結果。不僅如此,公民投票結果的規範性也相對有限,因此很多民主國家要不是將公民投票限制在地方層次,不然就是根本沒有此一機制。也有一些國家在是否成案的階段就透過專責單位實質審查,以降低無效公投或是刻意工具化的操弄公投。

以台灣來看,在一個高度分歧、政黨已經二元化競爭的社會中,公民投票容易成為政黨再次極化社會的工具。歷史上來看,也有很多次的公投議案無關乎具體的政策,僅是用來在選舉中動員選民的口號。

「綁大選」是提高投票率的最佳解答嗎?

此外,公投與大選分開舉行,雖然可以避免亂象,也可以避免公投成為選舉工具,但卻面臨投票率降低的問題。因為公投對事而不是對人,加上有些議案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複雜性,選民去投票的意願本來就不高。雖然已經修法將通過門檻下修為四分之一,以這次的公投結果來看,投票率的問題仍然值得關注。要提高公投的投票率有很多方法,不是只有綁大選。

綁大選所提高的投票率,是對人的選舉動員結果所致,也可能無法準確代表民意對政策的意向。若想要準確提高投票率,不妨思考不在籍投票、通訊投票、電子投票、委託投票等各種方式,降低投票成本,也降低舉辦公投的社會資源,更可以提高選民參與公投的意願。

若想要準確提高投票率,不妨思考不在籍投票、通訊投票、電子投票、委託投票等方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若想要準確提高投票率,不妨思考不在籍投票、通訊投票、電子投票、委託投票等方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公投的後續政治效應

接著回到政治層面來看,此次公投除了議題本身的討論之外,對政黨政治、後續幾場罷免與補選的選舉,甚至2022年的基層選舉也產生了一些影響。首先是政黨政治,這場公投到最後帶有高度政黨對決的意味,以結果和投票率來看,大致也反映出藍綠的基本盤。從投票率來推估,約有三分之一選民會在大選投票,但沒有在公投表態。

民進黨而言,幾項重大政策得以延續,但也必須再強化和其他政黨以及社會團體溝通的努力。對國民黨來說,四項公投都沒有通過,不只是國民黨與朱立倫的重創,更必須思考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用戰鬥、對抗的監督方式,是否確實無法吸引中間選民的認同。對民眾黨、時代力量等小黨來說,則是要避免被邊緣化的危機。

接著是1月9日的中二選區補選以及中正萬華的罷免案。民進黨可以好整以暇地將動員能量從公投調整到這兩個選區,國民黨則是面臨現階段檢討公投失敗的重整危機。如果國民黨不能盡快完成檢討,並且重新調整步調,對補選和罷免來說,都將可能面對再一次的失利結果。不過以台中的中二選區、台北的中正萬華這兩個選區來說,基本盤都是藍大於綠,但也因為是補選和罷免,投票率預期也不會太高,所以這段期間的變數仍然很多。

圖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公投後召開記者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圖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公投後召開記者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2022年縣市長選舉對兩黨的挑戰

最後是2022年的縣市長選舉。以六都為例,公投結果在台北、台南、高雄,完整反映出了國民黨和民進黨的基本盤。桃園、台中的公投結果則是凸顯了這兩個縣市中間選民搖擺的特性。新北市在侯友宜未明確表態,加上核四就在新北市的地緣因素上,也出現了僅有核四不同意多於同意的結果。

整體來說,民進黨取得2022年較佳的一個起手式,國民黨必須調整政黨的路線、在公投失利的氛圍中重新整隊。不僅如此,侯友宜、盧秀燕在公投過程中始終低調,與黨中央選擇柔性切割,深藍選民對此極表氣憤,要如何避免分裂,或是安撫深藍選民,也是國民黨必須面對的課題。

公投結束了,帶來的問題值得我們反思公投本身的制度缺失,對政黨競爭的影響則是才剛開始。無論如何,公民投票終究帶來更多的政策討論,在一次又一次的公投實踐中,各政黨都應該負起責任,理性辯論與檢討,才能擴大公投對民主深化的契機。

公民投票終究帶來更多的政策討論,各政黨都應該負起責任,理性辯論與檢討,才能擴大公投對民主深化的契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公民投票終究帶來更多的政策討論,各政黨都應該負起責任,理性辯論與檢討,才能擴大公投對民主深化的契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