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錦鱗/虎井由來是老虎躲在洞穴裡?釐清澎湖公部門的文史謬誤與貧乏 | 特約作者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郝錦鱗/虎井由來是老虎躲在洞穴裡?釐清澎湖公部門的文史謬誤與貧乏

因美麗沙尾與石滬而知名的「吉貝(吉貝嶼)」其實地名與貝殼無關。 圖/作者提供
因美麗沙尾與石滬而知名的「吉貝(吉貝嶼)」其實地名與貝殼無關。 圖/作者提供

(※ 文:郝錦鱗,資訊工程師)

在台灣民眾漸漸適應與疫情共存的2022年,澎湖旅遊與觀光持續蓬勃發展,從大街小巷到各處知名景點,無數的遊客透過難得的機會來到澎湖旅遊,探索這裡的美景,認識這塊土地。無論是地方鄉市公所單位、是中央管轄之澎湖風景管理處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海洋管理處,它們都不斷透過網頁、實體看板及文宣介紹等方式,向來訪遊客介紹澎湖,從文化、歷史到地理等個個面向,期盼讓來澎遊客旅遊地同時,也加深對於澎湖群島的認識。

然而,各位來澎湖的旅行者們,你們真的確定透過這些公部門的看板與網站,瞭解「真正的澎湖」嗎?

澎湖白沙鄉講美村,知名景點「尖嶼」燈塔。
 圖/作者提供
澎湖白沙鄉講美村,知名景點「尖嶼」燈塔。 圖/作者提供

不在「尖嶼」的尖嶼燈塔,白沙鄉公所的將錯就錯

近兩年,白沙鄉講美村的「尖嶼」燈塔,因長髮公主的彩繪而聲名大噪,許多遊客紛紛慕名而來,穿越小徑,想一探「尖嶼」燈塔的高地景致與插畫。撇開此建築物——實際名稱非燈塔——而是「漁業導航標識燈」不談。根據《臺灣地名辭書卷六(澎湖縣)》與日治時期地圖之記錄,此裝置實際位於講美村「嵵板頭山」區域山頂或阿班仔山(更精確之地名稱呼)之山頂,距離「尖嶼」差距約八百公尺之遙。不知何時起始的錯誤命名,造成來訪的旅客不明究理,誤解澎湖地名,誤認稱地區為「尖嶼」。

白沙鄉公所非但未立即正名,以正視聽。反倒「從錯如流」,將錯就錯,漠視文史地名傳承錯誤帶來的風險不顧,只求快速以利炒作地方景點。理應講求資訊傳達正確的公部門,絕對有責任與義務追求資訊的正確性,如今卻選擇對於地名錯誤稱呼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燈塔(導航標識燈)與實際尖嶼之距離示意圖。 圖/實景照片為作者提供、日治時期地圖
燈塔(導航標識燈)與實際尖嶼之距離示意圖。 圖/實景照片為作者提供、日治時期地圖

根據白沙鄉公所提供之漁業導航標識燈略圖,也明確標記該燈塔(燈杆)之名稱,為「蒔板頭山頂」,明顯與現有之「尖嶼燈塔」不相符。 圖/白沙鄉公所
根據白沙鄉公所提供之漁業導航標識燈略圖,也明確標記該燈塔(燈杆)之名稱,為「蒔板頭山頂」,明顯與現有之「尖嶼燈塔」不相符。 圖/白沙鄉公所

講美村尖嶼實際樣貌。 圖/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講美村尖嶼實際樣貌。 圖/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虎井與好井,旅遊單位與文史真相的徹底脫鉤

因北迴歸線經過,打造成藝術貓島的虎井,近年吸引許多朋友的來訪。關於虎井地名由來,到訪過的朋友若從澎湖公部門紙本刊物或到臉書上搜尋相關資訊,大多都會獲得以下訊息:

一隻老虎躲在一個乾涸的洞穴裡,因而名為「虎井」,亦有島上出甘泉的井稱「好井」......

然而,事實上,澎湖群島百年來未曾出現老虎,因此所謂老虎存在而產生地名,絕非合理之推斷與說詞。

澎湖縣政府旅遊處推廣地方觀光時,忽略考證文史資訊的重要性,因而造成錯誤資訊一再對外傳遞,形成謬論當真相的慘況。清領時期的相關文獻如《臺灣府志(蔣志)》提及:「虎穴嶼:形如猛虎,中裂一港,故名」,或《臺灣府志(高志)》亦記載:「虎井嶼(形如虎臨深)。」由此可知,虎井實際命名原因與島嶼地貌形似臥虎而得名,也應證先民在命名地名時的直覺觀察,絕非刊物或網路上以訛傳訛「老虎出沒井口」的超譯地名。

虎井的可愛貓咪、地方的裝置藝術與島嶼的壯麗地景,希望在未來持續吸引更多遊客前往之餘,也能夠讓虎井真正的地名含意發揚光大,讓旅行者們,觀察那威猛臥虎,並感受百年前虎井先民對於地貌的精確觀察與豐富想像力。

虎井嶼。 圖/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虎井嶼。 圖/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 澎湖縣政府旅遊處臉書資訊,原文以傳說作為地名主要介紹由來,現已修正(讀者可點查看編輯紀錄查閱原文)。

被捏造馬匹故事的緝馬灣(赤馬村)

因美麗的沙灘及熱愛建築朋友間所津津樂道的清雲家園,西嶼鄉赤馬村近年來知名度也不斷提升。但當筆者閱讀西嶼鄉公所赤馬村之介紹時,卻也為公部門提供錯誤百出的資訊,感到萬分惋惜與遺憾。

無論是地方知名旅遊網站和鄉公所,它們都口徑一致描述因明朝軍隊為了追緝元朝時期之馬匹,而使該地命名為「緝馬灣」。然而,從清代方志《澎湖臺灣紀略》(杜臻,1699)、郁永河《稗海紀遊》、《澎湖志略》(胡格,1740)等書籍記載可知,赤馬村原名「䗩仔灣」,後來演變為緝馬灣,再轉變為赤馬。

「䗩」是何物?䗩為軟體動物腹足類,殼扁平、長寸許,鈍圓錐形,表面平滑,色淡碧......。由此可知,實際赤馬村之地名由來,於馬並無關連。此外,赤馬村之台語發音為「tshiah-uân」,地方也有社團稱「樵晚郎」,更應證地名源頭實際並非赤馬二字。鄉公所在地方文史介紹考證與引用上,應該要下更多心力。

西嶼鄉公所網頁中對於赤馬村的背景介紹。 圖/取自西嶼鄉公所網頁
西嶼鄉公所網頁中對於赤馬村的背景介紹。 圖/取自西嶼鄉公所網頁

赤馬村聚落。 圖/作者提供
赤馬村聚落。 圖/作者提供

美麗的南方四島,不太理解地方的海管處

由於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之成立,南方四島的美景,是近幾年來澎遊客爭相造訪不容錯過的標的,從薰衣草森林的珊瑚美景與海洋生態,到美麗的建築、風林與菜宅等,給無數遊客留下了美好的記憶與無盡的讚嘆。然而,錯誤百出的資訊介紹,也凸顯海管處對澎湖地方文化與地理知識的漠視。

1. 東嶼坪七尺門不是沙灘

在澎湖地名中,海陸重要的通道航道皆稱之為門,如同西嶼鄉之「小門村」、望安鄉「潭門港」,或台灣的鹿耳門。而東嶼坪的七尺門,實際是位於島嶼北方的狹窄水道,因寬七尺而得名。然而,實際打開海洋管理處網頁,卻完全標示錯誤,與實際意涵及位置大相逕庭。不僅如此,即便許多地方居民多次向單位反映錯誤,海管處似乎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漠視地方民眾需求之餘,至今仍未修正網頁上的嚴重錯誤,令人感到心寒。

圖/取自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網頁
圖/取自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網頁

影像中的黃色圈圈,才是實際東嶼坪七尺門的位置。 圖/penghu.info
影像中的黃色圈圈,才是實際東嶼坪七尺門的位置。 圖/penghu.info

2. 地理資訊走精(tsáu-tsing)的西吉嶼地圖

近年來因灶籠(又名藍洞)、新娘房與聚落美景得名的西吉嶼,是許多觀光客打卡拍照的首要去處。然而,當筆者多年前實際申請走訪島嶼紀錄,打開網站時,發現十處地點竟標識錯了六處,位置全面偏移。由此感受出海洋管理處漫不經心的散漫態度,更難過中央單位對於地方文史及地理知識經營的不用心、不認識與不理解。

作者多年前實際申請走訪西吉嶼記錄,打開網站時,發現十處地點竟標識錯了六處,位置全面偏移。 圖/取自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網頁
作者多年前實際申請走訪西吉嶼記錄,打開網站時,發現十處地點竟標識錯了六處,位置全面偏移。 圖/取自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網頁

澎湖景點地名錯誤解釋正確名稱與名稱
尖嶼燈塔白沙鄉公所將錯就錯,直接順著現有名稱延續使用。
該燈塔位於嵵板頭山頂或阿班仔山區域,而實際尖嶼則位於講美漁港旁,因建造海堤而遭破壞。
虎井嶼因村落有虎躲於井口,或有口好井而諧音虎井。
根據《臺灣府志》相關記錄,該島嶼形如猛虎而得名。
緝馬灣(赤馬村)因明朝人追緝元朝馬匹而其名。
實際名稱為「䗩仔灣」,後來演變為緝馬灣,再轉變為赤馬。䗩為軟體動物腹足類......
七尺門遊客中心前有片廣大的沙灘,當地人稱為「七尺門沙灘」。
門字實際為水道或航道之意,非沙灘地名之用字。

▲ 澎湖常見錯誤理解景點與地名簡彙一覽表

單位整合的重要性

以澎湖的觀光優勢而言,文史與旅遊絕對是彼此整合、相輔相成。而筆者觀察,澎湖的文化單位與旅遊單位,似乎是多頭馬車,各自為政。旅遊單位在呈現文史資訊時,拾起過時文史書籍「抄抄了事」,未找文化單位進行二次驗證。而文化單位對於旅遊單位的錯誤文史問題也疏於重視,造就今日澎湖旅遊與文史脫鉤,來澎旅客錯誤認識澎湖群島的現象,而縣政府高喊「文旅年」之理念,更是曇花一現。

也許我們可以這樣做:

1. 政府對於地方文史資訊介紹,必須以更謹慎態度看待。

公部門資訊一向被大眾認定最為正確、權威與客觀之之資訊來源。因此,一旦公部門在文史資訊的彙整與傳播發生錯誤時,就容易產生以訛傳訛的骨牌效應,造成資訊扭曲。大眾將公部門網站取得之錯誤資訊繼續延伸應用,那將是一場綿延無盡的地方資訊災難。籲澎湖公部門人員必須以此作為警惕,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2. 公布文史資訊前,應交由文化單位或工作者審核與檢查。

任何文史資訊在曝光前,應先交由地方學者或專業文史工作者查閱與審核,確保相關資訊的正確性,將公部門資訊錯誤的現況,減至最低。至今,澎湖公部門絕對有義務針對官方地方旅遊網站及文宣曝光之文史資訊,進行全面且完整的盤查與查核。文化單位也可以盤點、評估值得曝光與被探索的新文化景點,讓澎湖的旅遊觀光真正走向深度且多元的方向。

3. 政府對於地方文化傳承,不該淪為口號。

地方的文化傳承與知識傳遞,不該只是口號,公部門應該拿出決心、破例與執行力。在推廣地方觀光的同時,讓更多外來的朋友真正且正確地瞭解澎湖一切。在縣府指定為「文旅年」兩年後的今日,筆者仍然在各大公部門網站,發現許多文史資訊錯誤,實在令人感到諷刺與無奈。

澎湖群島在這數百年所累積的文史底蘊,絕對是值得旅客數次深度探訪且令人感到意猶未盡的美麗群島。然而,錯誤且彼此未整合的公部門單位運作,導致我們用錯誤的方式,以淺碟思維經營澎湖觀光的內涵與形象。期盼未來,在公部門能夠真正瞭解讓文史與觀光無縫接軌的重要性,讓踏上這塊土地的每位朋友理解,原來澎湖還有這麼多令人期待與發現的事物。

圖為澎湖奎壁山地質公園。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圖為澎湖奎壁山地質公園。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