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影在台灣(上):愛情萬歲?二〇年代家庭倫理劇裡的自由戀愛 | 李政亮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上海電影在台灣(上):愛情萬歲?二〇年代家庭倫理劇裡的自由戀愛

台北廳長梅谷光貞曾會晤大稻埕人士,指出大稻埕商業繁昌,應有大旅館、大菜館與大劇場。大旅館已有1914年開設的攝津館。 圖/台灣舊照片資料庫
台北廳長梅谷光貞曾會晤大稻埕人士,指出大稻埕商業繁昌,應有大旅館、大菜館與大劇場。大旅館已有1914年開設的攝津館。 圖/台灣舊照片資料庫

1921年11月29日《臺灣日日新報》(下簡稱《台日》)刊載一則「台北大舞台募股」的記事,其中,提到台北廳長梅谷光貞曾會晤大稻埕人士,指出大稻埕商業繁昌,應有大旅館、大菜館與大劇場。大旅館已有1914年開設的攝津館(今重慶南路一段1號華美大飯店)、大菜館則有建於1921年開始營業的江山樓,獨缺大劇場。1921年新世界館新式的氣派建築,對大稻埕人士來說有激勵作用,新世界館開張之後,獲利已有六、七萬圓,大稻埕人數又多於城內與艋舺,因此發起台北大舞台募股。

上海電影在1920年代的台灣

儘管台北大舞台募股不了了之,但1923年位在大稻埕的永樂座工事進行的相關消息陸續被報導,接下來,有兩件帶著「台灣味」的事情出現。一是1923年11月底,《台日》刊載永樂座開始「出贌」。所謂的「贌」,是荷蘭人遺留下來的商業方式,也就是承包之意。永樂座的經營方式是開放承包,時間為一年,要請劇團表演或是放映電影,則由承包者決定。此外,就像現代人看電影吃爆米花喝可樂,一百年前的人們無論看戲或看電影,也需要茶水,這部分也由承包者再外包。

二是1924年2月6日《台日》報導永樂座首演。這一天正是舊曆春節(台灣農曆新年),這跟日本人經營的電影館以西曆新年為最重要檔期大不同。永樂座所留下的照片不多,蔣渭水大眾葬的紀錄片裡有匆匆數秒拍到外觀:永樂座是帶著歐洲風格的建築,外觀的柱子上還有三個西式人像捧燈的設計。永樂座經營之初,主要以中國傳統戲劇演出為主,直到1924年底開始才陸續放映電影。1920年代到1930年代初期,永樂座以中國電影放映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國內1912年步入璀璨的大正時代,「大正民主主義」、「大正教養主義」與「大正浪漫主義」等都是當時的形容詞。在那個風氣自由、生氣勃勃的年代,殖民地台灣也正逢1920年代都市化的步伐。有趣的是,在那個相對自由的1920年代前後,在台日本人經營的電影館漸上軌道,所放的電影與日本本土上映的時間差也慢慢縮小之際,另一種文化選擇與品味卻在台灣開始形成。

1920年代也是中國電影開始興盛的時刻,上海是其中心。此時也開始出現到上海買片的台灣人,他們的公司規模都不大,買片之後回台灣出租放映。永樂座是最重要的放映之地,這裡所放的上海電影是大眾取向的商業電影。在相對自由的環境下,當日本電影的時代劇或新派劇在日本觀眾為主的電影館放映時,大稻埕也放著上海電影。

此外,當日本與中國電影在台灣各具人氣之際,也是臺灣文化協會(文協)從興盛到分裂之際。1927年文協終因民族主義路線或階級路線分裂,而這兩種路線也分別放映中國電影作為宣傳主張之用。

1924年2月6日《台日》報導永樂座首演,這一天正是舊曆春節(台灣農曆新年)。 圖/台灣電影史研究史料資料庫
1924年2月6日《台日》報導永樂座首演,這一天正是舊曆春節(台灣農曆新年)。 圖/台灣電影史研究史料資料庫

台灣最早放映的上海電影是1923年出品的《古井重波記》。圖為《古井重波記》在1924年10月14日放映的剪報。

 圖/台灣電影史研究史料資料庫
台灣最早放映的上海電影是1923年出品的《古井重波記》。圖為《古井重波記》在1924年10月14日放映的剪報。 圖/台灣電影史研究史料資料庫

《古井重波記》:考驗台灣觀眾的愛情難題

中國電影歷經多年摸索,1920年代開始進入大量製作且引爆商業化浪潮的階段。依筆者統計自中國電影史經典著作——程季華的《中國電影發展史》(1981)書末所列片目,1921年到1930年之間,明星等八家主要電影公司生產的電影多達348部。其中,1923年的《孤兒救祖記》是關鍵作品,不但票房亮眼,甚至上映次日即有南洋片商重金購買,更重要的是引領中國電影的製作風潮。

不過,就台灣來說,對中國電影的引進未必按照中國電影出品的時間順序。台灣最早放映的上海電影是1923年出品的《古井重波記》。有趣的是,不同於日本電影在台灣都是先台北而後在其他地方放映,《古井重波記》倒是1924年10月14日先在台南大舞台放映三天。之所以如此,係因影片引入者郭炳森是台南港町出身,自小隨父親在南洋做生意,獲利頗豐,正逢中國電影興起之際,帶回中國影片若干放映。而後,也將《古井重波記》推往台灣各地的電影館放映,為此,他也製作電影本事。

一個月後,《古井重波記》1924年11月19日在永樂座放映。值得注意的是,永樂座經營之初,主要以中國傳統戲劇表演為主,大約九個月之後才開始放映《古井重波記》,而後也才接續放映其他上海電影。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轉變,主要在於戲劇演出經營不易,而電影獲利甚快。

依1930年1月4日《台日》漢文版的報導,永樂座成立之初,一如其他台灣觀眾導向的戲院,請來北京、上海等地的中國劇團前來表演。不過,請來費用不便宜,這在一次大戰之後的好景氣下還可以為之,之後就顯得吃力了。相較之下,當上海電影崛起之後,陸續出現台灣人經營的公司到上海購片後回台租借營利。上海電影成本低獲利可能更高,這一方面使得永樂座的承租者開始放映上海電影,另一方面這類型的購片公司也因上海電影熱潮增加當中。

《古井重波記》的劇情是講述少女陸嬌娜為了爭取婚姻自由,不顧家人反對,與情人成婚並遠走高飛。不料,未幾丈夫病逝,她因對愛情的忠貞不願再嫁,也憑一己之力謀生。房東胡特垂涎陸嬌娜美色,屢屢藉機靠近,幸得律師李克希相救。一日,胡特再來親近陸嬌娜,李克希相救,兩人扭打,胡特將律師刺死,義憤的陸嬌娜則將房東殺死。電影片名之所以叫「古井重波」,在於陸嬌娜在墳前祭拜李克希之時,胸中悲憤如古井之死水重生。

那麼,到底台灣觀眾如何理解這部作品?在網路上,我們可以找到當年《古井重波記》在台灣放映時的電影本事。按內容來看,是引進的郭炳森署名,這份本事是印刷而成,只有在放映電影館、門票、放映時間部分空白,這自然是視實際情況再加填寫。

在這份制式的本事當中,重點有三。一是本事當中對電影內容有詳細的說明,而這份本事的說明也成為《台日》漢文版新聞記事當中介紹《古井重波記》的內容。二是強調電影由兩名辯士以台灣語解說,可以說這是針對台灣人放映的電影。三是本事裡所帶出的問題:「自由戀愛好嗎?寡婦可以改嫁嗎?」等,這其實就是對電影的詮釋,也是激發觀眾前來觀看電影的話題。

網路上所可以找到的《古井重波記》本事,是在新竹座放映時所使用的。在《黃旺成先生日記(十二)》(2013)當中,筆者發現黃旺成恰好就是當年新竹座的觀眾之一。黃旺成,1888年出生於新竹,他曾擔任公學校教師也是文協成員,在新竹積極活動,倡導文協理念。1925年4月13日,黃旺成在新竹座看了《古井重波記》。

隔日4月14日早上,他便和朋友議論劇情。在黃旺成看來,「我是排斥陸嬌娜,同情李克希,胡特是不配說的」。依劇情推論,黃旺成可能認為陸嬌娜不應死守愛情忠貞,既然雙方有愛情便應當結成夫妻。無論黃旺成的看法如何,他的看法正呼應本事上的提問,事實上,當時文協也正積極倡議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理念。可以說,某些上海電影在台灣的流行,正是因為與台灣社會的脈絡接合所致。

左:《台日》漢文版1925年6月13日報導,本島的日光興行部向上海三星公司洽談,帶回《孤兒救祖記》與《覺悟》。右:1925年9月11日,《誰之過》將在永樂座放映三日。 圖/台灣電影史研究史料資料庫
左:《台日》漢文版1925年6月13日報導,本島的日光興行部向上海三星公司洽談,帶回《孤兒救祖記》與《覺悟》。右:1925年9月11日,《誰之過》將在永樂座放映三日。 圖/台灣電影史研究史料資料庫

《孤兒救祖記》在台灣的放映,大約是在上海放映之後的兩年。 圖/Women Film Pioneers
《孤兒救祖記》在台灣的放映,大約是在上海放映之後的兩年。 圖/Women Film Pioneers

《誰之過》:百年前的台灣鄉土劇

至於《孤兒救祖記》在台灣的放映,大約是在上海放映之後的兩年,而首先放映的是台北太平町日本人經營的台灣キネマ館。從電影館所在地的地緣來看,應是以台灣觀眾為客群。

依《台日》漢文版1925年6月13日報導,本島的日光興行部(放映之意)向出品《孤兒救祖記》的上海三星公司洽談,帶回《孤兒救祖記》與《覺悟》,「(《孤兒救祖記》)其情景之宛然頗令觀客下淚,好評嘖嘖」,可見台灣觀眾對這部作品的喜愛。一星期之後的《台日》漢文版的報導,許多觀客未能看到這兩部作品頗感遺憾,於是轉往永樂座放映。這部會讓觀客落淚的電影,到底是什麼樣的內容?

《孤兒救祖記》是典型的家庭倫理劇,故事主軸是富豪楊壽昌喪子,為謀家產,姪子楊道培夥同友人陸守敬誣陷富豪的兒媳婦余蔚如不貞,蔚如被迫離開家門。而後,余蔚如生下一子,取名余璞,十歲時開始上學,其所就讀的學校正是楊壽昌出資興辦。楊壽昌對余璞甚為喜愛,但不知彼此的祖孫關係。楊道培冒領家產花天酒地,甚至欠下大筆賭債,最後索性準備謀害楊壽昌奪取家產,未料,奸計為余璞所洞悉,救了祖父一命。也在最後關頭,祖孫關係確認,懊悔的楊壽昌將財產全數交給余蔚如,她感激學校栽培兒子,將半數財產捐給學校。

附帶一提的是,不只上海電影的劇情帶以女性地位帶出家庭倫理衝突,1919年在世界館所放映的日本電影《己之罪》(己が罪)也是新派大悲劇的代表。《己之罪》是根據菊池幽方1899年開始連載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地方世家出身的女主角到東京讀書,卻被花言巧語的大學生所騙,懷孕生下小孩。女主角家人代為把小孩送給他人撫養,女主角則帶著秘密與善良的上流家庭子弟結婚,而後也生下小孩。某日,女主角一家人到某地避暑,不料,兒子溺水,漁民人家小孩見狀緊急下水救援,然而,兩人緊緊抱著為能脫困。這漁民之子,正是女主角當年生下的小孩。兩個兒子都死了,悔恨的女主角成為紅十字會的志工。

在日本與中國的家庭倫理題材裡,不約而同都是以受男性欺侮的女性為主角開展出悲喜劇。在日本與中國電影的衝擊下,也迸出台灣電影的火花。1925年7月8日的《台日》報導了台灣映畫研究會完成劇本《誰之過》的排練,此外,向美國伊斯曼柯達公司訂購的底片也已運送來台的消息。一個月後,8月14日則報導映畫研究會已在新北投、新公園、神社大道(今中山北路)等地取景開拍,9月11日更報導《誰之過》將在永樂座放映三日的訊息,廣告特別標示「純台灣製影片出世了!」。

綜合相關報導,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劉喜陽、張孫渠、黃樂天,攝影為李書(松峰),連雲仙主演。故事大綱為紈褲子弟李勢至與手下惡漢張善迎在公園打球之際,研究婦女問題的女性林佩蘭恰好路過,李勢至一見傾心,安排張善迎重金與林佩蘭母親商談婚事。母親為重金所迷惑,答應婚事,不願意的林佩蘭負氣到叔父處,騎馬於溪谷間散心,在這裡遇到礦山工程師劉克善,雙方互有好感。

不過,婚事已定,母親催促林佩蘭回家成婚,回到家鄉的她卻為張善迎所囚禁,張善迎將之視為手中王牌準備向李勢至借錢。未料,李勢至不從,兩人發生扭打,此刻,正好劉克善下礦山前來拜訪林佩蘭,見狀通知警察前來處理。歷經一番波折,李母終於知道李勢至不值得託付終身,同意林佩蘭與劉克善的婚事。

▍下篇:

上海電影在台灣(下):反殖民或反階級?電影作為社會運動的教材

大菜館有建於1921年開始營業的江山樓。 圖/維基百科
大菜館有建於1921年開始營業的江山樓。 圖/維基百科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