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者的紀念碑,敗者的慰靈塔——美日在瓜島的戰爭悼念
瓜島戰役過了將近半世紀之後,美國戰爭紀念委員會(American Battle Monuments Commission, ABMC)在首都荷尼阿拉東南邊天際嶺的七三高地(Hill 73, Skyline Ridge)頂上建立了瓜達康納爾美國紀念碑(Guadalcanal American Memorial),以向在瓜達康納爾戰役期間陣亡的美國及盟國軍人致敬。
紀念碑是一座高24英尺、赭紅色大理石柱,上面銘記:
This memorial has been erec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humble tribute to its sons and its allies who paid the ultimate sacrifice for the liberation of the Solomon Islands 1942-1943.
這座紀念碑是美利堅合眾國所建立,謙卑地向1942至1943年為解放索羅門群島而奮鬥犧牲的子弟及盟軍致敬。
紀念碑周圍也豎立幾面大理石牆,記載瓜島戰役數次重大的海戰及陸戰經過,還有一幅銘圖標示在鐵底灣沉沒的美國、澳洲及日本的艦隻位置圖。
瓜達康納爾美國紀念碑於1992年8月7日正式落成,並舉行盛大的50週年紀念儀式。在這之後,每年的8月7日都舉行紀念儀式。
勝者:美軍的盛大紀念儀式
美軍及盟軍在瓜島戰役六個月期間共有約七千二百人陣亡,其中海軍(含陸戰隊)4,911人,陸軍1,768人,飛行員420人,以及85名澳洲海軍(應該是澳洲巡洋艦坎培拉號的官兵)。有許多參戰者及陣亡者的眷屬及後世子孫,都會參加每年8月7日的紀念儀式。當然,當年參戰而幸運存活者受邀參加紀念儀式時,都會受到與會者的注目與尊敬。瓜島戰役發生於1942年,已經過去七十幾年,這些老兵都已經超過九十歲。曾經參戰的老兵逐漸凋零,未來不太可能以近百高齡遠渡重洋回到當年的戰場。
2017年8月7日是美軍登陸瓜達康納爾島75週年,美國特別在美軍紀念碑舉辦盛大紀念儀式,美國海軍陸戰隊四星上將司令特別率領大批陸戰隊、海軍、陸軍、空軍(戰後1947年成立)、海岸防衛隊及國民兵(當年曾參與亞美利加師)等軍種將領前往瓜達康納爾,英國、澳洲、紐西蘭等當年盟國也都派高級代表團出席。當然,地主國索羅門群島總理及大批官員,作者羅添宏大使也與其他外交團成員,英國、美國、澳洲、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及日本等國高等專員、大使等應邀與會。一時間在天際嶺的美軍紀念碑,將星滿天、冠蓋雲集、熱鬧非凡。美、澳、紐三國也派軍艦停泊鐵底灣參加紀念儀式,美國海岸防衛隊一架HC-130H長程偵搜機也低空衝場掠過會場上空表達敬意。
當第一陸戰師軍旗及美國星條旗由四人旗隊隊伍引入會場,再次飄揚在瓜達康納爾的這個舊戰場時,全體人員起立向軍旗致敬。當年如果沒有第一陸戰師官兵在島上奮勇抵抗日軍、阻擋日軍擴張,其後的情勢不知會如何發展,太平洋戰爭的歷史可能就要改寫了。對第一陸戰師而言,瓜達康納爾對他們有非凡的意義。瓜島戰役是他們參加太平洋戰爭的第一場戰役,也是他們揚名立萬的地方,他們犧牲奮鬥贏得的勝利是盟軍在太平洋戰爭的第一場地面戰勝仗,成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捩點,鼓舞美國及盟國的士氣,努力奮戰不懈,最終導致日本無條件投降。
當時的第一陸戰師師長,亞歷山大.范德格里夫特少將因為瓜島戰役指揮有功,獲得了美國軍人最高榮譽的榮譽勳章。後來擔任第十八任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並且是美軍陸戰隊成立以來,第一位以上將階就任的將官。這不但是他個人的成就,也是美軍陸戰隊在長時間奮鬥之後所換來的榮耀。而在瓜島戰役之後的1943年重新設計的第一陸戰師新臂章,紅色數字「1」字代表第一師,正中央白色直書的是瓜達康納爾的英文字樣「Guadalcanal」,並以代表南太平洋的南十字星作為點綴。足見第一師,乃至整個美軍陸戰隊對瓜島戰役的重視。
登陸瓜島75週年紀念儀式中安排各國駐使獻花,作者也代表中華民國向瓜島之役盟軍陣亡官兵獻花致敬,我特別請日本大使幫我拍下這歷史性的鏡頭。
與勝者的紀念碑隔幾個山頭是敗者的慰靈塔,兩地述說的是截然不同的脈絡。
敗者:日軍寧靜的四面白柱
日本先於1942年5月佔領索羅門群島當時的首府圖拉吉,以及與鐵底灣相望的瓜達康納爾島。因為觀察瓜島倫加角地區地形平坦適合建設機場,所以日軍於6月20日開始整地清理現場,並於7月6日以12艘運輸船載來2,200名朝鮮工人及海軍設營隊的500名日軍士兵,日夜趕工興建。日軍準備派45架戰鬥機及60架長程轟炸機進駐這個具有戰略價值的倫加機場,以便保護進軍新幾內亞的側翼,及控制往返澳洲與美國之間的航路。
也就是這個機場,「瓜島無罪,懷璧其罪」,在即將完工之際引來了一萬多名美軍第一陸戰師官兵登陸瓜島並加以奪取,因而引發日軍與美軍間一連串激烈的陸海空交戰。在六個月交戰期間,被切斷補給線的日軍稱瓜島為餓島,他們在這裡損失超過三萬一千人的死亡、約一千人被俘,38艘軍艦沉沒,以及超過八百架的飛機損毀。
當年曾參與瓜島戰役而存活的日本退役軍人,於1980年10月在瓜島戰役後半期頑強抵抗美軍攻勢的奧斯丁山(Mt. Austen)一處面向鐵底灣的鞍部,佔地3,540平方公尺的土地,花費1億7,000萬日圓設立「索羅門平和慰靈公苑」(Solomon Peace Memorial Park,ソロモン平和慰霊公苑)。後來又於2011年由「財團法人南太平洋戰沒者慰靈協會」(The South Pacific Memorial Association,財団法人南太平洋戦没者慰霊協会)重新修建。
日本的「索羅門平和慰靈公苑」入口,位於瓜島海岸公路的苦昆(Kukum)。當地就是美軍於1943年4月負責截殺山本五十六大將、美國陸軍航空隊第三四七戰鬥機大隊的P-38G閃電式戰鬥機隊的基地。轉進入口岔路之後沿山路而上,馬路崎嶇蜿蜒,泥土路面狀況不佳,前行約三公里之後可以看見路旁日軍所建的幾處碉堡。可以停下環顧四周想像當年美軍冒死仰攻,日軍砲彈及子彈在頭上飛竄之景象。「公苑」約在3.5公里處右手路邊,需購票入場,與美軍紀念碑免費入場相比大異其趣。
日軍紀念碑係純白色的四面石柱,象徵「愛情、信賴、勇氣、智慧」,矗立在廣場上頗為醒目。這裡可以俯瞰荷尼阿拉東半市區,也可以遠眺整個鐵底灣及環繞鐵底灣四周的瓜島西北角、沙沃島及佛羅里達群島,景色十分壯觀。日軍紀念碑範圍內沒有關於瓜島歷次戰役的敘述,只有簡單的詩句表達對亡者的撫慰及對和平的期盼。
白雲蒼狗:戰後日本在索國的面目
作者在索國兩年半期間,與兩任日本大使都相當友好,交往密切。據我所知,日方沒有在平和公苑舉行官方紀念儀式,外交團也未曾受邀前往參加相關活動。每年有數批日本民間人士戰友會或遺族會等組成的團體,到瓜島平和公苑致敬或舉行慰靈儀式。
索羅門群島於1978年7月7日脫離英國統治而獨立,日本於當年9月就與索國建立外交關係,而且也是少數在首都荷尼阿拉設立大使館的國家。我駐索期間,外交團每兩個月聚會一次,成員也只有英國、澳洲、紐西蘭、日本、巴紐、歐盟及中華民國等7位大使。日本與索國建交後似乎是基於贖罪及補償的心理,積極提供索國各項協助,在首都及各主要島嶼興建道路碼頭、校舍、市場,捐贈藥品、醫療設備,派遣國際協力機構(JICA)志工等等,成為索國最主要的援贈國。因此現今日本人在索國普遍受到歡迎,我經常跟許多索國各界人士接觸或聊天,未曾聽聞有人表示厭惡或痛恨日本人。這種現象頗為有趣,值得觀察。
2016年起,日本替索國興建首都荷尼阿拉至國際機場(前美軍韓德森機場)的道路,2018年該道路跨越馬坦尼考河的兩座橋梁(一為「友誼橋」、一為「和平橋」)完工,我與其他外交團成員也應邀參加啟用儀式。與日本大使及索國官員一起步行走過橋上時,想起1942年瓜島戰役期間美日雙方在此數度激戰的情形,令我感嘆白雲蒼狗世事何其多變。
※ 本文摘自《我在索羅門群島:台灣大使的美日戰場見聞錄》第九章「勝者的紀念碑,敗者的慰靈塔——美日在瓜島的戰爭悼念」,燎原出版授權刊登。
《我在索羅門群島:台灣大使的美日戰場見聞錄》作者:羅添宏出版社:燎原出版出版日期:202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