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義真的變酷了?這個術語如何成為流行文化 | 鳴人選書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女性主義真的變酷了?這個術語如何成為流行文化

美國知名歌手碧昂絲。 圖/美聯社
美國知名歌手碧昂絲。 圖/美聯社

我並不是要著手寫一本關於女性主義商品化的書,但你可以說我已經等待這個議題發酵二十年了。

多年來,探究流行文化的女性主義者社群持續壯大,身為這個無遠弗屆的群體一員的我已經見識過,無論好壞,流行文化和媒體都改變了女性主義——同樣地,女性主義也回頭改變了流行文化及媒體。但就在我著手寫這本書的時候,怪事發生了:女性主義變酷了。

以往只在主流文化表面底下嗡嗡作響的一股激情,突然掀起浪潮。2014年8月,碧昂絲在MTV音樂錄影帶大獎的尾聲稱霸全舞台,拼出「女性主義者」的霓虹燈在她背後閃爍的同時,她在歌曲〈完美無瑕〉(Flawless)中引用奈及利亞作家奇瑪曼達.恩格茲.阿迪契(Chimimanda Ngozi Adichie)的文字。

我們教導女孩要縮小自我,讓自己變得更渺小。我們告訴女孩:「你可以有野心,但不能太過頭。」

這段取樣以阿迪契改述「女性主義者」的字典定義作結,即「認同社會、政治和經濟性別平等的人。」儘管這首歌已經非常出名,碧昂絲那種特別具商業頭腦的女性主義總貫穿歌詞的形象,也可以回溯到她還是真命天女的時代,但這項視覺展示相當於她的正式宣示。這位全球最大咖的流行巨星此刻沐浴在鎂光燈下,把這個曾受汙衊的標籤駕馭地宛如一襲曲線畢露的高級訂製禮服,就這樣在逾八百萬名觀眾面前亮出來。

女性主義好酷?

碧昂絲搶占女性主義話語權的舉動,就是媒體圈骨牌效應的開端。過沒多久,在《哈利波特》(Harry Potter)中飾演妙麗而備受歡迎多年的艾瑪.華森(Emma Watson)也在聯合國發表一場關於性別平等之重要性的演說——她強調,縱使其他先不談,「我們都應該開始把性別視為一道光譜,而非兩種對立的理想典型。」在幾年前曾與女性主義撇清關係的流行歌手泰勒絲隨即以一份聲明稿更弦易轍,表示其實她一直以來都是女性主義者。

巴黎時裝週上,香奈兒時裝秀的終場也以女性主義者集會形式呈現,模特兒們身穿該品牌經典毛呢衫的同時,雙手高舉「歷史即她的歷史」和「婦女權利絕不能只是夠好」等標語。諸如威瑞森(Verizon)、好自在(Always)和潘婷(Pantene)等品牌,也都開始在無線網路方案、衛生棉和亮澤洗髮精的廣告裡聚焦女性主義主題。我訂閱的「女人與女性主義」Google快訊以前總是推播寫著〈女性主義:過時又惹人厭〉之類標題的冷門文章,如今卻開始跳出滿滿吹捧女力的報導,像是〈碧昂絲的時髦新陣營:女性主義〉、〈艾瑪華森賦予女性主義新生命〉、〈為何男性女性主義者很性感〉。

2014年巴黎時裝週上,香奈兒時裝秀的終場也以女性主義者集會形式呈現,模特兒們身穿該品牌經典毛呢衫的同時,雙手高舉「歷史即她的歷史」和「婦女權利絕不能只是夠好」等標語。 圖/美聯社
2014年巴黎時裝週上,香奈兒時裝秀的終場也以女性主義者集會形式呈現,模特兒們身穿該品牌經典毛呢衫的同時,雙手高舉「歷史即她的歷史」和「婦女權利絕不能只是夠好」等標語。 圖/美聯社

彷彿在一夜之間,幾乎每一位女性名人——還有相當數量的男性名人——在走上紅毯時,記者都會問他們是不是女性主義者。引用麗娜.鄧罕(Lena Dunham)和《挺身而進》(Lean In)的話語突然在各個地方冒出頭,從八卦專欄到機上雜誌滿滿皆是。主流流行文化裡的跨性別女性也越來越常出現——拉維恩.柯克斯(Laverne Cox)、珍奈特.默克(Janet Mock)、亞馬遜影集《透明家庭》(Transparent)——為社會提供全新的機會,探討性別(gender)這種侷限的社會建構。

儘管取悅男人的性愛祕訣聖經《柯夢波丹》(Cosmopolitan)還是會教你〈四十個吹得他神魂顛倒的方法〉,但它已經開始接納更多立場明確的政治撰稿人和主題。長久以來被譏諷是專屬憤怒、有一堆惱人毛髮、憤世嫉俗及仇男人士的女性主義竟正式流行了起來,而且還很性感,但或許最重要的是,「有賣點」。

照理來說,這就是雜誌共同創辦人和我一直期待在我們所沉浸的流行文化和媒體裡看見的突破。無庸置疑的是,女性主義在過去幾年間才剛在各方面文化上取得進展,不僅女性參議員和執行長的數量有所提升,也影響了我們談論政治、娛樂、育兒和藝術的方式。大眾曾認為家暴指控與體育界及其選手無關,如今已是漫長激辯和記者會的主題;喜劇演員口中冒犯人的玩笑話在十年前肯定無人置評,現在卻是在社群媒體點燃微型論戰的根基,可以取得足夠威力對開玩笑的人造成長久衝擊。每週出刊的娛樂雜誌也開始用女性角色是如何(或者說,有無)呈現的新視角評析電影

在《哈利波特》(Harry Potter)中飾演妙麗而備受歡迎多年的艾瑪.華森(Emma Watson)在聯合國發表一場關於性別平等之重要性的演說。 圖/美聯社
在《哈利波特》(Harry Potter)中飾演妙麗而備受歡迎多年的艾瑪.華森(Emma Watson)在聯合國發表一場關於性別平等之重要性的演說。 圖/美聯社

女性主義超級受歡迎,事情有變比較好嗎?

在極短時間內,女性主義已經在美國、甚至是全球文化中占據了歷來最複雜的角色。在這個範疇當中,大多數促使女性主義運動開展的問題依然屹立不搖;但與此同時,主流文化、名人及消費者擁抱女性主義,將它定位成新潮有趣又親民的認同,任何人都能輕易採納。我見過有人稱這種現象為「流行女性主義」、「愉悅女性主義」和「白人女性主義」,而我稱它為「市場女性主義」(marketplace feminism)。它既去脈絡化、去政治化,可能還是女性主義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迭代。

到了2015年,不過是去換個棉條都會看到某人或某種東西,在你絕對料想不到的領域吹噓它的女性主義意涵:指甲油、內衣、能量飲料或除塵撢等等。情況開始變得有點詭異了。2014年尾,婦女基金會(Ms. Foundation for Women)和《柯夢波丹》聯合公布「前二十位名人女性主義者」的名單。不久後,《野獸日報》(The Daily Beast)興致高昂地發表一篇文章〈格言雜誌晉身新女性主義聖經〉,大肆炒作這份原為男性雜誌的內容新方向,因為該雜誌在新上任的女總編帶領之下,將不再列出名女人的可幹度(fuckability)排名。(其實是不再「只為」名女人排名,現在它還會幫度假勝地和餐廳排名喔!)無獨有偶,《花花公子》(Playboy)猖狂地發行六十二年後,終於決定將不再於內頁刊登裸體照片,外界視此舉為大膽的擁女立場,過於美化的緬懷文章跟著出現,例如〈兔女郎:性別歧視遺跡還是早期女性主義者形象?〉

圖為《花花公子》著名的兔女郎。 圖/美聯社
圖為《花花公子》著名的兔女郎。 圖/美聯社

2015年夏季,觀眾最愛的空手道英雄布偶豬小姐(Miss Piggy) 獲頒布魯克林物館薩克勒中心(Brooklyn Museum’s Sackler Center)的女性主義藝術首獎,這份殊榮之前可都是頒給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和酋長威瑪.曼基勒(Chief Wilma Mankiller)這樣的人士。豬小姐先前當然曾避談堪稱髒話的女性主義,但隨著這個詞彙在新聞中頻繁出現(其實是因為新《布偶歷險記》情境喜劇要開播了吧),現在終於是它和葛洛莉亞.史坦能(Gloria Steinem)同台以法語腔英語宣示「窩是一隻信奉女性主義的豬」的理想時機了。到了2015年秋季,流行歌手凱蒂.佩芮(Katy Perry)在某一期時尚雜誌中,形容她推出的個人香氛「殺手女王淡香精」是「高貴、反叛、極富女性主義精神」,這個詞彙似乎已經變成一種媒體和流行文化用來行銷內容的籠統形容詞。

然而,儘管「女性主義」成為傳遍各地的流行潮語,從麥迪遜大道到好萊塢都聽得見,但推動女性主義運動向前邁進時會面臨的真實關鍵問題卻依然嚴重。首先有最高法院暫緩一項德州法案,因為該法案試圖藉由要求州內每一間婦女保健診所都必須符合門診手術中心的醫療標準,進而迫使全州內的墮胎診所關門大吉;還有一位是女性主義者的電玩評論人被迫取消一場校園演說,因為校方收到一封紙條,有人威脅要對女性主義支持者發動一起「蒙特婁大屠殺」式的攻擊;再來,俄克拉荷馬市警察丹尼爾.霍茲克勞(Daniel Holtzclaw)多次專挑少數族群黑人婦女性侵,竟帶薪停職將近一年才被解職。(霍茲克勞於2015年底遭判刑入獄。)對了,還有微軟(Microsoft)執行長也對一群女性專業人士說女人不該要求加薪,應該要「相信這個體制」——你知道的,就是那套數十年來都讓女人比男人更低薪的體制——就當作是積陰德。

這下子好消息和壞消息開始不斷競逐。我們慶祝女性製片人和編劇的人數不斷增加的同時,共和黨參議員卻兩度匿名投票反對一項旨在消弭性別化薪資差距的法案。正當國內的小報雜誌記錄著凱特琳.詹納(Caitlyn Jenner)平安變性的每一步過程,德州一項反歧視的公投卻宣告落敗,全是因為電視廣告將跨性別女性描繪為獵童罪犯,警告「只要宣稱自己是女人,任何男人隨時都能走進女廁。」正當我們興奮地狂追網飛(Netflix)上有關女子監獄裡的人生及愛情故事影集時,近年來卻有數十位黑人女性竟在警方拘留下死去,死因還得不到半點令人滿意的解釋。

2017年,支持跨性別人士在德州議會大廈抗議針對跨性別人士帶有歧視的法案。 圖/美聯社
2017年,支持跨性別人士在德州議會大廈抗議針對跨性別人士帶有歧視的法案。 圖/美聯社

流行文化下的女性主義

市場女性主義無法更不會解決這些問題。寫著「終極女性主義者」的項鍊及「我譴責父權體制」的獨角獸T恤對那些問題根本沒轍(但我對那些商品沒意見,真是可愛死了);《艾米舒默的內心世界》(Inside Amy Schumer)在艾美獎上打敗所有男性主持的深夜節目對他們來說沒什麼大不了,更不在乎泰勒絲對女性主義有什麼新見解。如今我忍不住要擔心,我們這些期待流行文化與女性主義結合將產出甜美進步果實的人,恐怕有很多問題要面對了。

女性主義在時下流行文化裡獲得話語權的面向是最媒體友善的一種,關注焦點放在異性戀感情及婚姻、不挑戰現行資本主義結構的經濟成果、外表可欲(desirable)但又能保有身體自主權的權利。艾瑪.華森的聯合國演說聚焦在「邀請」男人投身女性主義,以求讓它更加正當;雪柔.桑德柏格(Sheryl Sandberg)廣為宣傳的「挺身而進」哲學,談的則是女人正在順應漸漸不把她們視為人類,而是具備麻煩生理構造的機器的職場。她倆擁護的女性主義當然有其道理,卻沒有什麼細微差別;不僅沒有深究為何男人可能不會投身女性主義,或為何企業文化會做出根本站不住腳的選擇,它挑戰信念、改變過程或霸權的力道,也不如它所提供的箝制力般強而有力。

儘管提振女性主義的訊號處處可見,各種探討審美標準的中肯影片瘋狂傳播、天天都會看到威猛強大的女性電影或電視劇角色,又或是名字取得動聽可愛的指甲油,但「女性主義」一詞背後的信念仍然在政治及社會生活裡最受爭議。女性主義一直以來的核心問題——女人是否與男人享有同等的權利、機會和自由?——正漸漸浮現於早該在數十年前就解決的領域。

這世界越看越不像終於透澈了解女性主義,我們反而是在放任一種虛有其表、自我感覺良好的女性主義,搶走社會對各種不平等沉痾已久的關注。這種女性主義利用的是姊妹情誼與情感支持等簡單的主題,例如「加油,姊妹」之類的推特或Instagram 照片,還有雜誌上那些關於為己而容的歡欣文章等等。性別平等的奮戰如今已經從一項集體目標澈底轉變為一種消費品牌。

《艾米舒默的內心世界》在艾美獎上打敗所有男性主持的深夜節目。 圖/美聯社
《艾米舒默的內心世界》在艾美獎上打敗所有男性主持的深夜節目。 圖/美聯社

不可否認的是,社會運動在媒體和流行文化上的呈現——即使只是蜻蜓點水般帶過― 確實能改變大眾態度。身為由衷相信流行文化的力量能夠並且已經改變世界的人,我希望起碼能懷抱著一種想法,那就是受女性主義改變一半的文化終將可以利用那股力量做到盡善盡美。畢竟如果我們可以有女性主義電視節目、女性主義出版商和女性主義流行歌手,為什麼不能有符合女性主義精神的內衣品牌?玩具?能量飲料?甚至是脫衣舞俱樂部?如果女性主義能以電影或專輯的形式銷售,為什麼不能以非文字的產品販賣?

女性主義如何轉變與同化?

本書將探索社會欣然接納市場女性主義——對個體經驗與實現間接、與政治脫鉤、忠實的關注——是如何銜接大眾被灌輸的那些信念,它們關乎權力、關乎誰是女性主義者,以及她們又會做哪些事。前半部將探討過去到現在的女性主義,對於呈現及傳播女性主義的媒體及流行文化產生了什麼影響,後半部則會正面迎擊未竟的議題。這兩個部分都會以市場女性主義的標準,檢視這場社會、政治且依然激進的運動之演變過程,同時探究它如何滲透作為其當代轉譯載體的流行文化和媒體。

有些人主張文化變遷的衡量標準,取決於現有社會受此等變遷同化的程度,也有人說媒體收編某種運動,就是該運動確實留下深遠影響的證據(例如〈八位最優秀及最糟糕的女性主義者〉的圖輯)。這本書將探討當代女性主義如何轉變及受到同化,還有在這個奇怪的新市場世界裡又將發展成何種面貌。

※ 本文摘自《他們用女性主義幹了什麼!:在流行文化中被架空的社會運動》引言,標題為鳴人堂編輯所加,時報出版授權刊登。

支持墮胎的示威行動。 圖/法新社
支持墮胎的示威行動。 圖/法新社


他們用女性主義幹了什麼!:在流行文化中被架空的社會運動
作者:安蒂.柴斯勒 (Andi Zeisler)
譯者:周彧廷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05/24

《他們用女性主義幹了什麼!》書封。 圖/時報出版提供
《他們用女性主義幹了什麼!》書封。 圖/時報出版提供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