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龍爭霸:印太軍事圍堵,重演東亞冷戰?
美國國防部2018年的中國軍力報告指出,自歐巴馬政權以來,始終被視為非主流的「中國威脅論」重新受到重視。該報告不僅不再像過去一樣對中國軍事威脅及擴張行動相對含蓄,而是毫不保留地以五個附加專題,直指中國的全球擴張野心,且表明中國的威脅程度已今非昔比,是繼俄羅斯之後美國的主要戰略對手。
不難發現,中國對美國而言,已不是冷戰時期牽制蘇聯的重要籌碼,甚或鐵幕瓦解後邁向改革開放的合作夥伴;而是對美國於全球,特別是印太地區戰略利益造成威脅的對手。因此,自2018年在川普主政下,美國開始在經貿上與中國針鋒相對,此為美中貿易戰的開端。
解放軍組織再造打底完成
美國防部在附加專題中指出,解放軍在2015年全面進行改編戰區和強化聯兵作戰能力後,有效提升了解放軍現有的作戰力量。
美國防部認為,經過改編的解放軍不僅跳脫長久以來陸軍本位的中心思想,提升距外縱深打擊的海、空軍與戰略火箭軍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讓原本疊床架屋的軍事官僚系統得以扁平化,確保中共領導人能透過中央軍委會直接控制實兵部隊,而非像過去需要多重確認和政治協調。
解放軍在軍改後,軍隊組織縮減為中央軍委會—戰區—實兵部隊的三層架構,其意義不僅在於命令架構減少,更在省去軍區/軍種司令和四總部的折衝影響,加上各戰區皆設有聯合作戰指揮單位,因此中央軍委會對於整體戰略局勢的管制能力較過去強化。而各戰區雖然看似比過去軍區在軍政方面的權限降低,但事實上,在軍令部份的權限反而增加,讓戰區司令員在解放軍所謂的戰略戰役指揮上,享有更大的行動自由。
可以發現,解放軍組織再造可說是支撐中國對外擴張戰略不可或缺的基礎,也讓解放軍成為一支能夠全時戰備應付內外周邊局部突發狀況的部隊。解放軍未來必然會走出過去防衛優先的框架,力圖轉型為一支在印太地區戰略要地,能維持前進部署態勢的聯兵作戰部隊,藉此在平戰時期都能夠發揮關鍵性的戰略說服(恐嚇)效果。
中國一帶一路戰略背後目的
不可否認的是,許多立場迴異或顧忌資金來源的智庫與學者專家,會採用不同角度淡化或詮釋美國防部在2018年中國軍力報告中,對於中國軍事擴張與企圖在印太區域取得主導權的說明。
但美軍對印太地區的中國軍力擴張,絕非束手就擒、或放任其後發先至,而是加速戰略轉向步伐。且該戰略作為不限於美軍,包括重要印太盟邦或戰略關鍵國家,都全面納入總體戰略中。雖然就驚天動地的程度來說,比不上當年肯楠(George F. Kennan)提出的長電報(the Long Telegram)和X論文(X Article),但也反映出美國防部對於中國擴張損害美國國家戰略利益,早已有所警覺。
中國挾經貿實力對地緣戰略關鍵國家造成多重影響,並有計劃地以國家資本,強化其於印太和非洲的海外據點建設,更把觸角伸入地中海的南歐國家。這些海外活動據點,將成解放軍實施對外武力投射的重要基礎。
中國實施海外經濟投資時,多半與其戰略目的有高度重和,就如同中國在聯合國維和行動中的作法一樣,以合法方式強化中國在戰略關鍵地區的影響力。
而在一帶一路戰略名義掩護下,中國不僅獲得經貿投資機會以紓解國內經濟成長壓力,更重要的是,藉此掩護獲得戰略立足點的企圖。如中國以反海盜和維和部隊為名,在東非吉布地擴張軍事基地的作為,並非單純僅為維和行動或保護僑民需求,而是藉此展示中國對非洲周邊的影響力。
換言之,中國軍力的延伸既受到一帶一路戰略的協助,反過來也確保一帶一路戰略在南亞、中東乃至於非洲得以維持戰略立足點。
中國將成為全球霸主之一?
美國防部在報告中開宗明義地指出,解放軍汲汲營營於發展距外打擊作戰能力並非倉促為之,而是早就計劃多時的戰略決策。主要目的是讓解放軍得以有效攻擊第一島鏈及以外的西太平洋目標,除美國海軍航艦打擊群,還包括作為美軍西太平洋戰略樞紐的關島。
不可否認的是,解放軍已在上一個十年,透過俄羅斯和烏克蘭技術援助,發展出新一代長程巡弋飛彈和超音速反艦飛彈,進而獲得顯著的距外打擊能量。雖然中國在缺乏藍水打擊能量和遠距離相對空優的不利狀況下,仍能達成打擊目標區域內海、陸目標的能力。近年中國海軍雖造艦能量全開,也逐步建立航艦戰鬥群,但目前要跟美國海軍分庭抗禮,顯然力有未逮。
除了遼寧號航艦編隊的西太平洋遠航,解放軍還利用空軍唯一的戰略轟炸機轟-6K頻繁穿梭第一島鏈,以及對西太平洋周邊實施戰略嚇阻任務。而在解放軍具備空中加油能力後,掛載長劍系列巡弋飛彈的轟-6K、轟-6N,更能執行24小時高強度警戒任務,也能在必要時對美軍關島基地實施巡弋飛彈攻擊。這不僅相較於出動航艦戰鬥群或水面艦的成本低廉許多,在戰術層面也更加靈活。
解放軍自2016年起開始針對台灣、日本和南海周邊派遣轟-6實施長程巡弋。其中轟-6已經完成環繞台灣一周,未來則可能實施對日本和菲律賓的環繞作戰,目的當然是展示解放軍有能力進行即時距外打擊,對周邊國家的軍心士氣產生壓迫效果。
習近平大力推動的「中國製造2025」,其目的是針對美國先進科技與尖端製造優勢而來,也就是在結合真正的經貿和科技實力下,達成全面性的戰略領先,堪稱中國版的第三次「抵銷戰略」(Offset Strategy)。
美國防部對中國國力升級計劃自然是戒慎恐懼,因為美軍的綜合優勢實乃根基於強大的國家實力,包括基礎科學研究、輕重工業製造和教育醫療發展。而中國所推動的國家發展戰略,正是企圖從頭拉近與美國國家實力的釜底抽薪之計。
在中國擴張行動超過底線,對區域安定造成一定程度威脅後,美國自然被迫調整其戰略重心和腳步。從重返亞洲到印太戰略成型的過程,可說與中國的對外作為進程亦步亦趨,也從實務層面說明了美中衝突架構的互動基準。而從美中貿易戰開打後,接下來是否會配合印太地區的軍事圍堵、重演東亞冷戰,將成為後續觀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