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現代化的試煉:日本航空自衛隊採購建案前途多舛 | 全球防衛雜誌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兵力現代化的試煉:日本航空自衛隊採購建案前途多舛

空自的F-2A戰機展示掛載武力。 圖/日本自衛隊
空自的F-2A戰機展示掛載武力。 圖/日本自衛隊

日本航空自衛隊二戰後雖受憲法和諸多國內法限制,無法明正言順執行作戰任務,對具攻擊性的武器採購或是部隊編成,也多受外界嚴格檢視。但身為美國東北亞的一級盟邦,自衛隊在面對中國擴張壓力下也開始進行兵力現代化,將原本冷戰架構下的防禦性輔助兵力,轉變為具有區域性投射能量的獨立聯合作戰武力。

在上述前提下,自衛隊近年來不僅加速編成航空總隊,且積極強化在快速部署作戰中具關鍵地位的戰鬥機隊。除藉此強化本土防衛作戰的機動打擊火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配合海上自衛隊的直升機護衛艦,協同執行離島收復作戰的三棲密接火力支援。

迫在眉睫的汰舊換新需求

航空自衛隊的F-15J戰鬥機群原本是為對抗前蘇聯而引進,但由於服役已超過20年,不僅原廠生產線早已關閉,相關零附件庫存也所剩無幾,妥善率只能說差強人意。

另個問題在於,為彌補零組件的消耗,空自早開始拆零報修,也就是從機況較差的F-15J上拆下可用零件供其它F-15J日常補保需求。因此航空自衛隊目前能夠備便起飛的F-15J頂多只有編制數量的8成。

除了妥善率和數量問題外,F-15J的戰場生存性和多任務能力也不符合現代網路化戰場需求,就算想要進行延壽升級,考量機體構型限制和結構壽命亦非長久之計。

因此,2001年日本防衛廳招標後決定引進美造F-35作為F-15J的後繼機種,但因當時的防衛預算不斷遭刪減,加上為了確保國造能量採用授權生產導致單價水漲船高,讓航空自衛隊每年只能採購1~2架F-35。

編隊飛行的空自F-15J戰鬥機。 圖/日本自衛隊
編隊飛行的空自F-15J戰鬥機。 圖/日本自衛隊

打通任督二脈從根本練起

空自在2014年11月就決定採用E-2D並和美方簽定合作意向書,並在2019年預算中將現有警戒航空隊(大隊)升格為警戒航空團(聯隊)。其中三澤基地的601中隊和那霸基地的603中隊將升格為大隊,換裝E-2D。

空自引進E-2D的目的在於強化聯合接戰能力(CEC),透過美海軍的整合火控/防空系統(NIFC-CA),提供裝有同級系統的海自摩耶級神盾艦實施超地平線反彈道飛彈/巡弋飛彈的接戰能力,次要則是配合未來F-35A換裝完畢後,結合空自現有F-15J性能提升版實施距外空對空飽和接戰,抵銷中共戰機的數量優勢。

符合經濟效益,聯合作戰無縫接軌

選擇E-2D的主要考量,除前述美軍聯合接戰能力需求外,後勤補保共通性亦為重要因素,藉此避免E-767因零附件斷料導致妥善率下降和操作成本水漲船高的問題,且在戰時可由美海空軍提供後勤支援,降低平時儲備成本。

空自未來透過E-2D除了和海自摩耶級連線外,更重要的是能夠和第七艦隊的接戰網路無縫接軌,讓空自能夠藉由安全保障關聯法中的美艦協防條文直接參加東亞周邊的接戰衝突,不受到憲法箝制。而未來在岸基神盾系統完成後,E-2D也能夠提供額外的反飛彈情資延長交戰距離,理論上將能夠涵蓋整個南韓(以中程彈道飛彈和RIM-161 SM3反彈道飛彈為例計算)。

逐漸太換的E-2C預警機。 圖/日本自衛隊
逐漸太換的E-2C預警機。 圖/日本自衛隊

多功能戰鬥機新秀的出現

由於空自戰鬥機戰力亟需汰換,加上依照作需想定下,制空反匿蹤空戰能力為第一優先,因此新戰鬥機的選定便需考量前線密接支援,甚至是短程防禦性制空能力都必須納入考量。

其中,又以灘岸水際空中火力支援作戰能力最受到重視,因為在短期內海自引進F-35B和改裝輕航艦的計畫下,未來在航空自衛隊掩護下遂行離島規復任務的水陸機動團,仍需能夠協同推進的密接空中支援火力,而這就必須由多功能戰鬥機提供。

以戰鬥機作為三棲登陸支援火力的編裝並不少見,海空力量首屈一指的美軍陸戰隊,也把戰鬥機列為重要的密支火力單位,特別是在遂行機降突擊時,戰鬥機除了護航之外,還能先行清掃著陸區周邊的殘餘防空火力和地面單位,讓立足未穩的先遣部隊能有足夠時間鞏固空投堡周邊。

由於任務需求多樣化,目前被認為最符合需求的仍是美造F-35戰鬥機,其次則是美軍陸戰隊使用的AH-1Z。

就整體而言,F-35的最大優點在於強大的網路作戰能力,不僅可以充當前線部隊的偵搜節點,還能和戰場上其他陸海空單位透過戰術資料鏈傳送各種情資,讓前線部隊能夠獲得更為完整的戰場圖像。

此外,由於武器酬載量大,能有效對抗各種軟硬性目標。更重要的是,在未來無人機協同作戰能力完成驗證測考後,理論上F-35和無人機的搭配組合將升級為一組能夠遂行監偵和攻擊任務的整合戰鬥系統。而美軍目前才陸續開始升級作業,因此預計至少到2040年為止,都不會有後勤補保的問題。

海上巡弋的空自F-35A戰鬥機。 圖/日本自衛隊
海上巡弋的空自F-35A戰鬥機。 圖/日本自衛隊

老而彌堅,大黃蜂的優勢

F-35外,另一競爭空自後繼機的為F-18,其優勢在於和美軍的裝備共通性,不僅原始設計就考慮到艦載操作需求,包括機體抗腐蝕和海上操作的安全等,都經美軍陸戰隊的全球部署實兵驗證過。

不過,F-18的缺點在於機體升級空間有限,就算加裝外掛毫米波雷達也無法達到和F-35同級的戰場覺知和掌控能力。至於其他國外競標廠商中最特殊的首推BAE集團在2017年推出的颱風戰鬥機改良版。為了因應航空自衛隊需求,特別強調續航力和酬載,原廠還表示在設計時就已將在海洋周邊的反艦作戰需求納入,因此僅需小部分修改就能符合航空自衛隊的多功能需求。

除了專職戰鬥機之外,其他的競標廠商則是另闢蹊徑。改為推銷現役或日本自製通用直升機的改裝套件。像是洛馬集團就直接把UH-60直升機使用的多用途掛架升級套件搬上檯面,標榜只需低廉成本和工時就能完成現役陸自UH-60J通用運輸直升機的改裝,除執行攻擊任務外,必要時還能充當簡易版戰搜直升機使用,彌補現役OH-6直升機退役後的戰力空檔。

此外,歐洲直升機公司也不甘示弱地推出可安裝在BK-117直升機上的H-Force武裝套件。由於BK-117通用運輸直升機是川崎重工的合作產品,其主要賣點便在擁有高度自製率上。對此,歐洲直升機公司強調未來包括生產和維修都能由日本企業全權負責,不需像美造裝備一樣需要獲得原廠許可。但是H-Force武裝套件的弱點,在其酬載量遠低於洛馬集團推出的多用途掛架升級套件,在武器操作介面的整合上也需額外處理。

雖然航空自衛隊目前還沒有決定花落誰家,但考量到東亞局勢變化和戰力更迭的緊迫性,不論採用何種方案都必須要盡快下定決心,否則從下訂到部隊接收整訓,仍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形成有效戰力。

特別是在F-15機群已逼近操作極限下,繼續延宕換裝期程,只會對戰力造成更嚴重的損耗。但這一切在日本文官體制和主計規章的強力牽制下,防衛省能否有效貫徹作需想定進行招標採購,恐仍在未定之天。

空自採低視度塗裝的新換裝F-35A。 圖/日本自衛隊
空自採低視度塗裝的新換裝F-35A。 圖/日本自衛隊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