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台南電影城的前世今生——讀《大井頭放電影:臺南全美戲院》 | 彭紹宇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見證台南電影城的前世今生——讀《大井頭放電影:臺南全美戲院》

座落於台南的全美戲院,70年來陪伴一代又一代台南人,這裡就是屬於他們的新天堂樂園。 圖/鳴人堂攝
座落於台南的全美戲院,70年來陪伴一代又一代台南人,這裡就是屬於他們的新天堂樂園。 圖/鳴人堂攝

一座電影院的故事,有時甚至比電影本身還要精彩。每個人心中或許都有這麼一座電影院,像義大利電影《新天堂樂園》(Nuovo Cinema Paradiso)中的小男孩多多,儘管長大離家多年,故鄉的電影院依然是他與童年的連結。

電影院滋養著無數人,其中搬演著無數戲碼,黑暗中進入人們的想像,幻化成長的養分。座落於台南的全美戲院,70年來陪伴一代又一代台南人,這裡就是屬於他們的新天堂樂園。

全美戲院的「舊」與「新」

翻開《大井頭放電影:臺南全美戲院》,這不僅是一本全美戲院史,也是台南電影城發展的縮影,更與戰後台灣戲院文化有著不可剝離的關係。本書作者王振愷是出身台南的影評,也是我的好友,知道他在寫全美戲院專書已經一段時間,也期待相當久。作者前後花了兩年四處進行訪談、爬梳史料以及著手書寫,終於在今年看見這本書的誕生。

即便不是台南人,應該也都對全美戲院有所耳聞,這間戲院之所以聲名大噪,來自它的「舊」與「新」。在更鮮豔、更省事的數位浪潮席捲下,全美戲院依然保持手繪電影海報的文化,經過看板畫師顏振發的巧手,電影海報栩栩如生呈現在畫布上。

畫師在寫實與抽象之間揮灑,讓這個曾經在上世紀風靡全球,卻又因數位轉型戛然而止的手繪海報技藝,持續在這個時代延續風華。事實上,顏師傅已是第六代,無論在台灣或世界其他區域,都是少見的手繪師傅。

另外,全美戲院人情味十足的經營模式,以及數十載在報紙上刊登場次表等等,都讓它的「舊」更顯珍貴。然而同時,它也持續朝著未來前進,全美戲院最引以為傲的觀眾,或許就是台灣導演李安,這個曾經陪伴李安成長時期的戲院,或許也是他初遇「電影之神」的現場,更有無數像李安一樣的觀眾,在這個地方開啟了眼界。

全美戲院依然保持手繪電影海報的文化,經過看板畫師顏振發的巧手,電影海報栩栩如生呈現在畫布上。圖攝於2010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全美戲院依然保持手繪電影海報的文化,經過看板畫師顏振發的巧手,電影海報栩栩如生呈現在畫布上。圖攝於2010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南電影城發展的縮影

本書從一口井說起,也呼應了題目的「大井頭」。水源造就聚落,聚落創造文明,藝術文化也因而才會活絡。事實上,電影院幾乎與聚落、城鎮發展息息相關,書中細數歐家建立全成體系,從全成戲院、全成第一戲院到今日戲院與全美戲院;從一輪戲院改變為專注於二輪戲院;歷經台灣歌仔戲與布仔戲崛起、台語片興衰、牛肉場文化的鼎盛而後消亡。

戲院也得在政府法規和人民習慣轉變的雙重考驗之中求存,儘管曾有大發利市的黃金時期,大多數時間都是削價競爭與轉型困境。而跨入新世紀後的放映技術革新、乃至於放映平台多元,又因一場疫情遭逢再一波打擊,戲院仍舊不停地在尋找新的定位與角色。

全美戲院的文創轉型起步甚早,書末也特別花了篇幅提及戲院場所多角化經營的想像拓寬,就像是一場實驗場,多樣領域的碰撞在此發生。全美戲院的存在不僅僅是一套活歷史,也是一個極富創新活力的變形體,它的潛力與魅力,在作者研究間展現淋漓盡致。此外,本書雖以全美戲院為軸,也相當有野心地看向更廣的視角,納入周邊其他戲院的發展樣貌,台南市的電影地圖也因而勾勒完成。

全美戲院是陪伴李安成長時期的戲院。圖為2006年,畫師顏振發完成李安獲得奧斯卡的大型看板,並張掛在全美戲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全美戲院是陪伴李安成長時期的戲院。圖為2006年,畫師顏振發完成李安獲得奧斯卡的大型看板,並張掛在全美戲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每日開門、電影不斷」的精神

記得2020年春天到台南旅遊時,曾經特別造訪全美戲院。當時正逢戲院成立70週年,同時也是《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上映80週年的特別重映活動,遠遠地即能看見在燈光下更加顯眼的「全美戲院」四字,抬頭便是引人定睛的手繪海報。

周遭人們駐留、拍照然後離去,對於旅人而言,它可能只是一個觀光景點,但對於了解它的人來說則截然不同。閱讀此書後,或許更能體會它的價值與歷史,那才是瑰麗之處,宛如一座文化之泉屹立不搖。

電影院之於影迷的記憶,是電影放映的載體,也是觀眾與電影第一線接觸的空間,這個幕後功臣支撐著一場場夢在影院中成真。可惜的是,我們對於電影院的記憶和了解似乎一直都不夠多,而如今戲院逐漸式微,觀影體驗轉線上的潮流因疫情更急劇加速,也讓戲院又再陷入岌岌可危的困窘。

攤開全美戲院70年歷史,從來不缺乏考驗與挑戰,困難遠比穩定來得顯眼,苦撐也總較安逸更加漫長。正如作者在本書所寫:「不同的時代要面對不同挑戰與課題,關關難過關關過,緣起緣滅,大戲院歇業的歷史不斷在島國上重演著」。

然而,每次難關都是蛻變的動力,全美戲院度過重重險灘,終將成為它的養分,帶著「每日開門、電影不斷」的精神,持續成為下一代人心之所向的「新天堂樂園」。

小結

本書資訊量豐富,但比起工具書的功能導向,更在忠實陳述歷史與情感注入間平衡,可以讀得出作者對於台南的熟稔,以及在電影院歷史研究上付出的心力。讀這本書時,除了彷彿走回那段戲院風華史,也對全美戲院產生更深厚的認識與情感。

我總覺得,此時還有人願意如此娓娓道來一間電影院的故事,有人願意傾聽這些曾經發生在這座黑盒子的前世今生,真的是一件相當浪漫的事。

每次難關都是蛻變的動力,全美戲院度過重重險灘,終將成為它的養分。圖攝於2005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每次難關都是蛻變的動力,全美戲院度過重重險灘,終將成為它的養分。圖攝於2005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