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的行為藝術:「繪本快閃書店」在台灣 | 李志銘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書店的行為藝術:「繪本快閃書店」在台灣

童里繪本洋行與舊香居共同策畫,以歐洲當代繪本為主題的快閃書店於今年7月開幕,活動為期一個月。 圖/作者自攝
童里繪本洋行與舊香居共同策畫,以歐洲當代繪本為主題的快閃書店於今年7月開幕,活動為期一個月。 圖/作者自攝

一個人的生命有限,一間書店也總有一天會消逝。然而,在這個紙本書與實體書店產業不斷衰退的時代,為何仍有這麼多人願意前仆後繼投入開書店?

誠如改編自英國作家潘妮洛普.費茲傑羅(Penelope Fitzgerald)的同名小說《The Bookshop》、西班牙導演伊莎貝拉.庫謝(Isabel Coixet)執導的《街角的書店》這部電影所欲傳達的,片中講述了一則以悼念過去的書店作為理想象徵,藉此隱喻未來「只要精神不死」,就能「浴火重生」。

雖然女主角佛蘿倫絲的書店最終仍不敵小鎮保守人士的多方壓力而被迫關門,但她對文學閱讀的熱情卻影響了在店裡打工的小女孩克莉絲汀。克莉絲汀原本不喜歡看書,長大後卻也開了一家自己的書店。「開書店」本身彷彿進一步昇華,成為了一代代流傳下去的故事。

畢竟,人對於真實的空間總有一種渴望,實體書店能夠帶給讀者一種翻閱紙本書無可取代的身體知覺美感經驗,人際關係的互動交流,乃至閱讀社群的情感連結。

分眾化市場,轉型中的實體書店

如今,台灣書店產業的整體生態結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劇烈變遷,包括數位閱讀媒介的普及、網路購書習慣的改變、老字號書店逐年陷入倒閉潮等,新的書店樣貌不斷在改變,就連經營書店的概念也一直都在轉型當中。

在分眾化市場的區隔下,有別於一般百貨商場式的大型連鎖書店,台灣近年已出現越來越多以帶活動議題為主軸、或採兼賣咖啡和手工物品的複合式經營、別具生活風格與地方特色的獨立書店

這些書店往往隨著不同店主的性格與喜好,各自呈現出精彩紛呈的多元樣貌,甚至有些小型咖啡館也會設置一些書架牆或展示空間,擺上幾本彰顯店家品味的書刊雜誌,或寄售的獨立出版品,搭配少量寬敞的座椅沙發,成為一處介於書店與非書店之間的閱讀空間。

有些空間乍看之下與其說是書店,倒是更像一間店主的私人書房或沙龍,有的則是進一步演化,蛻變為另一種不以賣書為目的、針對特定主題客群採「付費或預約入場」的新型態圖書館/室,諸如Boven雜誌圖書館櫞椛文庫薄霧書店。也有無需預約或付費的圖書室如Lightbox攝影圖書室朋丁,除了推廣閱讀,也提供各類展覽活動的最新訊息,並熱衷於跨界策展、持續舉辦講座及工作坊。

店裡展示法國平面設計師Fanette Mellier使用大量特別色與磷光彩墨燙金印刷的《蝴蝶彩印者》。 圖/取自童里繪本洋行
店裡展示法國平面設計師Fanette Mellier使用大量特別色與磷光彩墨燙金印刷的《蝴蝶彩印者》。 圖/取自童里繪本洋行

快閃書店是期間限定,搶完就沒

與讀者面對面,分享彼此互動、薦讀的鮮活體驗,諸如此類探索實體書店的創新嘗試,亦有所謂「快閃店」(Pop-Up Stores或Pop-up Shop)的誕生。

這是晚近歐美時尚產業開始流行的一種店銷模式,其「快閃」之名,據說源自英文Pop-up,意指「出乎意料」,或是「突然彈出」的意思(故此,Pop-up也用在中文的「立體書」),表示它可能出現在街角轉彎處,也有可能是穿越小巷屋後的一片空地,或者公園的樹蔭裡。

總之,是在你最意想不到、卻又最熟悉的地方出現。因能在短期間內創造話題、拓展異業合作的品牌知名度,且比起傳統商店更加靈活地運用小坪數空間,來提供某種「限時限量」展售的新鮮感,故又稱為「游擊店」。

2004年,日本時尚設計師川久保玲最早在柏林Mitte District舊城區一家舊書店為自己的服裝品牌Comme des Garcons開設了第一家快閃店,為期一年,自此開啟了日後的快閃店風潮。

在台灣,則是先從百貨業如微風廣場、新光三越,逐漸影響到書店業如誠品書店。2016年,誠品書店與台北101首度合作,於該大樓四樓中環開設限期一個月的「風尚 x 攝影藝術書店」,販售Chanel、Fendi等國際時尚品牌的限量藝術書、設計類書與攝影集。

法國插畫家Benjamin Lacombe典型的繪本女主角形象:一雙充滿焦慮的大眼睛、憂鬱的神情,以及幽暗華麗的背景色調。 圖/作者自攝
法國插畫家Benjamin Lacombe典型的繪本女主角形象:一雙充滿焦慮的大眼睛、憂鬱的神情,以及幽暗華麗的背景色調。 圖/作者自攝

童里繪本書店 x 舊香居快閃

2018年盛夏,由民間獨立書店自行策劃、並以歐洲當代繪本為主題的網路書店童里繪本洋行(Maison Temps-Rêves),首度透過快閃店、店中店的實體模式在舊香居藝空間華麗登場,展開為期一個月的Pop-up Bookstore書海奇航。

舉凡來自法國巴黎的插畫界男神班傑明.拉孔(Benjamin Lacombe)筆下充滿暗黑迷幻、懸疑、陰森的幽暗色調,人物造形每每帶著鬼魅的中世紀哥特風格,包括他描繪墨西哥已故女畫家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的紙雕繪本《Frida》。

採用經折式裝幀的長卷繪本《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色彩一貫濃烈詭譎、妖氣十足,亦與俄羅斯插畫師亞雷珊德拉.德佛尼柯瓦(Alexandra Dvornikova)的暗黑萌系畫作「月光女人」、《迷走森林》(Lost Forest)繪本相映成章,總令人聯想到好萊塢鬼才導演提姆.波頓(Tim Burton)的黑色驚悚電影。

另也有法國插畫家拉堤莎.德弗內(Laëtitia Devernay)講述海洋生態環保的無字繪本《海之舞》(La Danse de la Mer),透過剪紙拼貼和水墨媒材,帶領讀者進入海水、魚群、翻頁、浪潮的洋流律動當中。

來自法國馬賽的插畫界「剪花少女」夏洛特.嘉斯朵(Charlotte Gastaut)繪製《璞登思小姐的大旅行》(Le grand voyage de mademoiselle Prudence)一書巧妙運用半透明描圖紙素材,結合塊狀鏤空紙雕技術與細膩的繪畫筆法,來呈現水底下霧色瀰漫的朦朧感,委實堪稱一絕。

除此之外,更有法國平面設計界女王菲內特.梅麗耶(Fanette Mellier)帶來一系列採用十三色絲網印刷與磷光彩墨燙金的《蝴蝶彩印者》(Le Papillon imprimeur),不禁教人遙想已故詩人戴望舒早年寫下〈白蝴蝶〉一詩以蝶翼聯想書頁之喻:「給什麼智慧給我,小小的白蝴蝶,翻開了空白之頁,合上了空白之頁?翻開的書頁:寂寞;合上的書頁:寂寞」。

而其中最熱門的書籍,據說是一本運用特殊油墨印製、由法國紙張設計師Mona Leu-Leu繪作的《閣樓倉庫探黑》(Le grenier),此書能夠在紫外線光照之下顯現出平日肉眼看不見的隱藏圖案,令讀者在翻閱過程中產生一種極為特殊的感官體驗,在童里繪本快閃書店開幕第一天便已瞬間完售。

快閃書店亦有舉辦講座活動,店主小萩特別展示插畫家Benjamin Lacombe繪製的十米長卷繪本《蝴蝶夫人》。 圖/作者自攝
快閃書店亦有舉辦講座活動,店主小萩特別展示插畫家Benjamin Lacombe繪製的十米長卷繪本《蝴蝶夫人》。 圖/作者自攝

從網路到實體書店的想像

我私自以為,喜歡閱讀繪本的人往往能夠經常保有純真的童心,看世界也會更充滿樂趣。

早在語言文字尚未發明之前,遠古人類最原始和最本能的情感表達與溝通記錄的方式,便是透過圖像(塗鴉)。「繪本」即是一種以圖像為主、並不一定需要依賴文字來表現的紙本媒介,且因圖像思考與記錄方式比文字快、有空間感,能傳遞最直接的情感訊息,甚至還可橫跨藝術、設計、時尚產業等各領域。

多年來從事法文圖書這一行,童里繪本洋行店主小萩從很早之前就特別喜歡研究、尋找歐洲各個出版社的繪本畫家,觀察他們一路走來的創作風格與脈絡,一旦發現氣味相投,便會將這人的作品從早至今、一口氣全搬到書店裡來個還原現場,讓書迷們有機會完整地體驗其精神。

對於過去主要以網路預購歐洲書籍為大宗的童里繪本洋行來說,儘管喜歡出版、紙本與獨立刊物的讀者一直都在,卻因為有了實體空間,他們才被看見。殘酷的是,面臨當下景氣低迷、閱讀風氣低落的台灣書市,即使是經營書業多年的識途老馬,也都得要隨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因此,就行銷而言,快閃書店(Pop-up Bookstore)的形式不僅可藉由創新的策展活動快速聚焦、匯聚人潮,實際上更能大幅減少一般長期定點開書店所必須背負的龐大店租壓力與人事成本,乃至更能有效地切中或觀察讀者的興趣和習慣。

尤其對那些一股腦懷抱著熱情、急切衝動想要開書店的準新手老闆來說,嘗試從短期的「快閃店長」開始做起,毋寧更是一種在正式開店「逐夢」(跳入火坑?)之前,先讓自己試水溫的理想方式。

▲ 法國巴黎插畫家班傑明拉孔的筆下充滿暗黑迷幻、懸疑、陰森的幽暗色調。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