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田彌太郎的裝幀藝術(上):戀慕南方想像的「華麗島」 | 李志銘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宮田彌太郎的裝幀藝術(上):戀慕南方想像的「華麗島」

2017年洪福田以「水印木刻」方式重新復刻宮田彌太郎繪製的《西遊記》封面。 圖/作者提供
2017年洪福田以「水印木刻」方式重新復刻宮田彌太郎繪製的《西遊記》封面。 圖/作者提供

念想數年前(大概在2015年左右),出身台南的插畫家洪福田以自家工作室「蘭心巷書房」為名,採用傳統版印方式搭配黃竹紙印刷,獨立出版了第一本自製手工書《赤崁再記——我的西川滿》。

書裡透過樸拙可愛的漫畫筆法,藉由一名外地觀光客少年的視角,走訪台灣古城赤崁樓、大天后宮等在地名勝,旅途中甚至偶然遇見了從日治時期穿越而來,欲在台南「米街」(今稱「新美街」)金銀紙店尋找蒐集民俗版畫的詩人裝幀家西川滿,彼此牽繫起對台灣風土文化的眷戀及鄉愁。此書除了以西川滿小說《赤崁記》為線索,試圖引領讀者感受百年前台灣傳統版印之美,更帶有濃厚的致敬之意。

其後,大概又過了一年多(2017年),福田兄捎來訊息,得知他因緣際會從友人手中獲贈一冊昭和十七年(1942)西川滿改編自吳承恩原著的奇幻小說《西遊記》(上卷),並打算以「水印木刻」方式重新復刻此書由宮田彌太郎原作、繪製小說主角「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封面版畫。

有趣的是,1908年出生於日本福島縣會津若松市、三歲時隨家人移居台灣,生肖屬猴的西川滿本人,綜觀其一生熱愛「造書」的興趣與成就,簡直就像他筆下改寫《西遊記》裡的孫悟空七十二變,身兼小說家、詩人、裝幀家、報社文藝欄編輯、日籍作家在台的文壇領袖(當時許多作家友人皆暱稱他為BOSS),以及台灣最早的藏書票推廣者等多重角色。

甚至,舉凡祭祀鬼神的金紙銀紙、祖母的遺物衣服布料、漢人社會的媽祖信仰,乃至鄭成功後代在台南赤崁的歷史傳說,西川滿幾乎都能一一信手拈來,並且善用那些過去不曾被知識分子重視的本土民間素材,搭配各種變化多端的限量版本設計,毫無違和地融入他親手製作的書籍裝幀樣式當中。

從戰前跨越到戰後,西川滿曾經兩度翻譯改寫《西遊記》。第一次是在昭和十七年(1942)以「劉氏密」為筆名在《國語新聞》上連載,同年隨即由「台灣藝術社」發行《西遊記》(上卷、元卷、大卷、燈卷、會卷)全系列共五本,封面畫作皆出自宮田彌太郎之手,上市後旋即洛陽紙貴、大受歡迎。第二次則是戰後1947到1948年間,由「八雲書店」發行一套三卷本(百花の卷、火雲の卷、草龍の卷)的《西遊記》,同樣也在日本掀起暢銷熱潮,毋寧更為當時剛被遣返回日本、經濟狀況仍屬拮据的西川滿,帶來了一筆足以安家的版稅收入。

2017年洪福田以「水印木刻」方式重新復刻宮田彌太郎繪製的《西遊記》封面。 圖/作者提供
2017年洪福田以「水印木刻」方式重新復刻宮田彌太郎繪製的《西遊記》封面。 圖/作者提供

1928年宮田彌太郎(左)與西川滿(右)在學生時代的合照。翻拍自張良澤、高坂嘉玲編《圖錄:西川滿先生年譜以及手稿.藏書票.文物.書簡拾遺集.紀念文集》。
 圖/作者提供
1928年宮田彌太郎(左)與西川滿(右)在學生時代的合照。翻拍自張良澤、高坂嘉玲編《圖錄:西川滿先生年譜以及手稿.藏書票.文物.書簡拾遺集.紀念文集》。 圖/作者提供

竹馬之友:優雅樂天的紅顏美少年

回顧西川滿生平投入裝幀藝術的造書生涯當中,最主要的合作對象有兩人。一是自幼出生成長於台北城內東門街、原先從油畫逐漸轉習版畫的「灣生」畫家立石鐵臣(1905-1980);另一則是在東京出生、隔年即隨父母來台,初期以美人繪膠彩畫作(當時台灣稱作「東洋畫」)聞名藝壇,西川滿暱稱為「竹馬之友」的版畫家宮田彌太郎(1906-1968)。

在創作風格上,宮田彌太郎的畫作裡似乎總是帶有一股明朗、清秀,宛如童話般的優雅氣息,即便是外在大環境的悲傷氛圍下,也仍能讓人明顯感受作者本身的樂天性格。迥異於立石鐵臣那種近乎樸拙、熾熱、濃郁的筆法,透過深入的田野調查與採集,所捕捉到台灣風土民俗的時代感。兩人皆以各自獨特的作品風貌,用來呼應西川滿的浪漫唯美傾向及「為藝術而藝術」的偏執,從而形塑出其裝幀書物的台灣想像。

大正九年(1920),13歲的西川滿進入台灣總督府台北中學校(後易名台北州立台北第一中學,戰後改稱建國中學)就讀,認識了來自台北商工學校的宮田彌太郎,並於翌年(1921)受教於日籍畫家鹽月桃甫(1886-1954)。

西川滿形容當時的宮田:「小個子,瘦身,美少年,臉上不斷浮現笑容。我講是,他就應好,初見面時就肝膽相照。竹馬之友,於是誕生」1。彼時意氣相投的兩人,同樣都熱愛文學藝術,於是西川滿便委託摯友宮田替他製作了第一款專用藏書票。由於他們每天上下學經常路過台北城內的「重熙門」(今「小南門」),因此宮田選擇當作圖像主題,刻繪了這張獨具風貌的「城門」(1922),書票上印有拉丁文「EXLIBRIS」(予以珍藏之意)和西川滿名字的羅馬拼音「Mitsuru Nishikawa」。

大正十三年(1924)5月,西川滿與清家治雄、宮田彌太郎等友人合作創辦同人性質的文藝雜誌《櫻草》。由於宮田本人不僅擅長繪畫,寫字也相當秀麗,因此整部雜誌幾乎都是由宮田手工完成,包括逐字將內文謄寫抄到鋼版上,並在內頁版面繪製插畫。《櫻草》創刊號油印80部,僅寄售於台北榮町(今衡陽路一帶)的新高堂(戰後由東方出版社接收,今東方大樓現址)、文明堂、杉田書店等據點,因廣受女學生歡迎,雜誌很快便告售罄。該雜誌封面圖像以纖細、優雅、充滿活力的流暢曲線,勾勒出一名女性人物如波浪起伏的舞動姿態,其造型風格顯然受到當時歐洲興起的新藝術(Art Nouveau)浪潮所影響。

宮田彌太郎繪製的「城門」藏書票。 圖/作者提供
宮田彌太郎繪製的「城門」藏書票。 圖/作者提供

左:文藝雜誌《櫻草》封面;右:1935年宮田彌太郎繪製《媽祖》雜誌第5期封面版畫「花娘」。 圖/作者提供
左:文藝雜誌《櫻草》封面;右:1935年宮田彌太郎繪製《媽祖》雜誌第5期封面版畫「花娘」。 圖/作者提供

我是餅店師傅,而他(西川滿)是詳細指定餅乾樣式的客人

根據胞弟宮田金彌在〈憶亡兄〉文中回憶,宮田彌太郎自幼便對書畫、詩、小說等文藝特別有興趣,中學以後便立志成為東洋畫家。昭和二年(1927),西川滿與宮田彌太郎各自從學校畢業,兩人相繼赴日進修。西川滿進入了憧憬的早稻田第二高等學院攻讀法國文學,宮田彌太郎亦前往東京川端畫學校,拜入著名的東洋畫家野田九浦(1879-1971)門下習畫。

昭和八年(1933),西川滿自早稻田法文科畢業,隨即返台定居於台北市大正町二條通(今中山北路一段33巷),翌年(1934)來到《台灣日日新報》上班,負責「學藝欄」編輯工作。而宮田彌太郎也進入了總督府文教局編修課,擔綱繪製教科書的插畫。

當時兩人陸續都找到正職,有了餘裕的收入,西川滿先是在昭和九年(1934)9月於自宅創立「媽祖書房」(台北市大正町1-14號),同年10月創刊發行全書以日式宣紙手工精印的文藝雜誌《媽祖》,此後每期封面和內頁皆有宮田彌太郎、立石鐵臣發表的版畫創作,其中第五期(1935年7月號)更是台灣美術史上首見以「紙上版畫展」為主題的策畫專輯。

1935年4月,西川滿發表生平第一本詩集《媽祖祭》,宮田彌太郎負責裝幀,採限量發行330部,其中300部為紙質封面的「春龍版」,30部為麻布封面的「春福版」,兩者皆以台灣各大廟宇常見的「加冠」、「晉祿」門神作為裝幀圖像,扉頁上方浮貼著宮田彌太郎取自台灣民間常見用來辟邪制煞的「劍獅」造型藏書票。至於書籍內頁,則是使用西川滿在台北「松浦屋」倉庫初次發現一種極美的明治時代「土佐仙花紙」。後來他在台灣時期完成的所有限量版書籍都是用這種紙來印製。

提及《媽祖祭》的裝幀設計,宮田彌太郎曾有一番妙喻,他將自己形容為餅店師傅,而西川滿則是詳細指定餅乾樣式的客人,他只不過是按照西川的品味及構想,盡力把這件事情做好罷了。

▍下篇:

宮田彌太郎的裝幀藝術(下):文學與美術是同根綻放的兩朵花

西川滿詩集《媽祖祭》「春龍版」(左)與「春福版」(右)。 圖/作者提供
西川滿詩集《媽祖祭》「春龍版」(左)與「春福版」(右)。 圖/作者提供

宮田彌太郎繪製「劍獅」造型藏書票。 圖/作者提供
宮田彌太郎繪製「劍獅」造型藏書票。 圖/作者提供

  • 參考西川滿作、張良澤譯,1997年5月30日,〈宮田彌太郎遺事〉,《中央日報》副刊,18版。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