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建核四外,我們更應該做什麼? | 吳家誠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停建核四外,我們更應該做什麼?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約45年前,在筆者還是高中生的年代,修自然組理工科的中學生,化學課本內都會有一章「核化學」,說明原子核的構造與核反應的原理,以及核能發電的基本知識。筆者也曾經擔任國立編譯館高中化學教科書審查委員會的主席多年,在審查的過程當中,發現這一部分的科學知識,基本上,已不再被列入課程大綱中了。

多年前,筆者也曾經在不同大學內教授核子化學與實驗,以及放射性廢棄物處理的相關課程,然而,自1988年「張憲義叛逃事件」發生後,談核敏感勢微,相關的課程均已取消,實驗設備均已報廢。據筆者瞭解,其他大學有關於核工方面的科系與課程,也受到重大的影響。多年下來,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台灣百姓對原子能、核能與核能發電相關知識的瞭解程度,相對地越來越不足,這是很容易了解的普遍現象。

任何一個獨立而強大的國家,都希望能夠掌握足夠資源,尤其是糧食、金融以及能源,可以說是缺一不可。台灣目前必須面對核能四廠是否興建,以及電力重新分配的問題,筆者也認為這是一個重大的能源、經濟、環保、國家安全相關問題。如此廣泛的問題,實質上,也關係到台灣是否可以永續經營的現實;即便是在科學工程的層面,核電廠及其興建相關的科學工程知識領域,本來就非常的廣泛,有鑒於我們對下一代相關知識的提供方向,做了重大的改變,對一般百姓要做相關的溝通,自然會產生更大的困難,而這一個議題關係到全民,在科學性與工程性安全,尚釐不清楚的爭議外,甚至迅速地併入更多社會、宗教、政治的考量,眾多的口水戰自然是在所難免。

在電視新聞上,筆者也看到鴻海集團郭台銘董事長,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對核能四廠應否續建的說法,他直接點明,這是一個科技工程的問題,大家卻想用政治的方式來解決,這幾乎是一個接近一針見血的說法,似乎也說明在台灣社會這樣的口水戰是免不了的;也可以看到某宗教團體的領袖對於核廢料處理的方式表達意見,自然也受到反對方的批評與指責,似乎也成了理所當然的現象。

筆者認為一個國家的能源規劃,不是面對未來五年或十年的事情,更不是所謂的緊急應變,至少要有五十年,或者百年的規劃,在乎的不只是現在這一代人的需求,更應該要重視整體國家環境的永續發展。畢竟,我們後代的子孫還需要存活在這一片土地上,如果在我們無權又強為借貸了他們的資源情況下,又做了還不起的決定,這自然也會造成世代之間的衝突與抗爭。當然以台灣目前的局勢來看,大量的電力供應以及核電安全性的相關資料,很多來自台電的提供,執政者要能夠明察判斷、開放胸襟、凝聚想法與產出周全作為,是高度困難的事,自然也成了大家關心與擔心的焦點。

...

面臨現代的能源危機,美國前助理國務卿,也曾經是美國能源部、國家安全局的資深負責人,大衛‧山達羅,他也是服務於布魯金研究機構的著名的能源與環境學者,在2008年完成一本提供給美國政府能源決策的重要書籍《免於原油的自由》。2007年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第45任副總統高爾,對這本書下的評論:當大衛‧山達羅寫有關能源與環境的書時,我們應該給予高度的關注。筆者很幸運地在這本書剛出版的時候,就仔細拜讀了。這本書中充滿許多解密文件,與來自美國政府各個單位提供給美國政府,以及總統對未來能源政策的建言與具體的應對方案。

美國的能源需求龐大,其來源分佈,燃煤火力發電占約百分之50,核能發電佔約百分之19,和台灣相當,天然氣佔百分之19,再生能源佔百分之9,直接用油來發電約百分之3;相對台灣的電力結構,火力發電約佔百分之72,核能發電佔百分之19,再生能源僅佔百分之4.5,其餘為氣電共生及水力發電,接近百分之77的電力來自台電,百分之23由民營電廠提供。在山達羅的書中,一再強調的能源短缺解決方案,在於加強省電與節電的生產與交通方式,省電與節電的交通工具研發、省電生產設備之研發與提供,優質可靠新再生生質能源的開發利用,都會地區生活型態與建設方式的改進,有效提供能源效率的管理方式。

在這本書裡,他提供了很多的資訊,以及具體的做法,甚至認為以這樣的方式,可以改善能源缺乏與環境汙染,以及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並使美國的國家安全達到更進一步的保障。如此能源需求龐大的國家,也具有良好處理核廢料與核燃料的技術,而且擁有很多地廣人稀的領土,大衛‧山達羅這位重要的美國能源與環境專家,在他2008 年出版的書中,從未建議要以增加核能發電的做法與比例,以改善美國未來能源短缺的困境,其想法與考量,應該不是只為了美國未來僅10年、20年的能源與環保問題。

相對於台灣現況,國家地少人稠,多數地區處於斷層地震帶,本身並不具有終極處理核廢棄物,與核電廢燃料的能力,燃煤火力發電的比例高,再生能源的使用與生產比例相對偏低,如今政府希望以續建核四的做法,解決未來可能面對的能源缺乏困境,如此對於更多再生能源的開發,扶植更多節能省電產業的建立,有效改善電力分配與電網架構管理的做法,如果不是等同於判了「死刑」,恐怕推動程度也會大打折扣。

...

在2006年2月6日,世界性發行的《新聞周刊》,以「缺乏原油的世界,是否準備讓核能發電回來?」為當期標題,在其報導中,對世界各國核能發電的使用狀況做了仔細的分析,也對核能發電反應爐的發展與安全性,做了相當深入的報導。

該刊說明電力需求與成長最高的中國,未來應該是核能發電技術的領導者,雖然大陸的電力百分之80來自燃煤發電,在大陸幅員廣大,可用於興建核電地點多的情況下,卻很在意核能發電的兩大致命問題,一個是因核燃料生命週期所造成,而必須面對的放射性廢棄物處理,另外便是在核能電廠操作運轉過程中,必須考量的經濟與安全性成本效益問題,也就是包括一旦有核電廠出了問題,恐怕整體上的成本代價是不划算的,這一點確實在日本後來發生福島核能災變的時期得到印證。

所以大陸積極地研發、收集、比較各種核能電廠的發電方式,甚至對於第四代核反應爐,更實際設立於北京西北郊區,測試發電,也就是可以使用水,甚至氦當作熱交換冷劑的鈾圓石床核反應爐,使用碳化矽與石墨包裹二氧化鈾如網球般大小的核燃料球,當作核能發電燃料,取代傳統核能電廠的燃料棒,這樣的反應爐,即使在發生核反應意外的時候,按照基本核能反應原理,核反應爐不需主動人為操作與冷卻,也完全不會造成爐心熔毀,且能自動停爐,甚至也不需在反應爐外面,加裝厚重的防護體,也可以加以小型化。使用在船艦動力系統,所以,連美國都認為未來大陸可能是最重要的核能技術輸出國。

然而,更重要的是,大陸也是發展中國家最重視能源效益者。根據《新聞周刊》的報導,從1980到2000年,大陸的產生四倍的經濟成長,而能源僅成長兩倍,從2001年起,到2020年,大陸同樣宣布了其GDP的成長要達成四倍的目標,同樣的能源成長也企圖預計只維持兩倍,但是實際上到目前為止並未達成目標,所以從其第11屆5年計畫開始,加重了對全國能源效率改善的要求,要達到百分之20,比許多先進國家的要求更嚴格;甚至在2005年的再生能源法案規定,2020年以前,百分之15的大陸能源需求,必須來自再生能源,例如,風能以及太陽能等的使用,甚至要求各式家電產品的省電效率設計,要提升百分之十。更對用電量總和達大陸全國三分之一以上,大陸境內前1000大能源消耗企業,要求它們採用先進的省電與現代化電力管理方式,企圖大力地減少電力浪費。

其實在美國、歐洲以及日本都有許多相同的做法,從節能、省電與電力分配管理的加強上努力,達到降低電力需求,以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的。台灣全面重視再生能源開發的廣度與腳步都太遲緩,又不能於省電、節電作法加強上,電力使用與管理上沒有更積極的設計與作為,如果一直以興建新的核能電廠為應付電力需求成長的做法,恐怕不是一個維持永續平衡發展的國家之首要考量,讓一個體重超標的胖子,感覺到心情釋放,絕對不是靠放鬆其褲腰帶的做法。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