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演習實戰化:別讓「無劇本」演習成「隨機」測試 | 張賢龢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反恐演習實戰化:別讓「無劇本」演習成「隨機」測試

圖/取自NPA 署長室
圖/取自NPA 署長室

日前警政署在台北車站舉行無預警反恐演習,強調「沒有事前預演、沒有架設佈景,更沒有約定對白的演練,在收到緊急集合指令後,第一線特警人員面對的是如同實戰最直接的狀況」。同時,警政署也認為,「我們絕對需要更貼近實戰的演練」,並指出「唯有在訓練中失敗,才能發掘並解決真正的問題」。

然而,這場「無劇本」反恐演習看在災害應變的研究者眼中,雖是有別於以往行禮如儀,如同演戲般的「展演式」(Display)演練,但因為警政署的說明中並未提到這項演練測試的項目,演練的具體目標,甚至事前針對這項無預警演練的規劃與推演,我因而擔心是否將「無劇本」的演習當成另一場「隨機」的測試,把應該詳細規劃的無劇本演習,當成另一種向民眾宣示決心的表演,而非實際測試的機會。

「無劇本」演習也需事先規劃

首先,在辦理「無劇本」演習前,必須先推動其他小項目的演練,從最基本的應變人員聚集討論,提出可能狀況並討論解決方式的研討會;到空手跑位現場練習的功能性演習,甚至是更高階的實際演練,這些都必須事先完成。

「無劇本」的設定是強調現場狀況無預警,但人員如何應變,現場會發生怎樣的困難,還有演練時觀摩人員與評核人員要觀看哪些內容,都需要事先的規劃,並進行大量的討論(各項演練的類型,演練的目的與頻率,請見我之前的專欄文章〈災害應變演習到底在「演」些什麼?〉)。

以演練的目標而言,依美國國土安全部頒訂的「國土安全演練評核計畫」1的內容來說,至少要滿足五大要求;即便想要以無預警方式測試特警隊伍的能力,至少演習的辦理單位,或是現場評估人員在事後也必須清楚說明。

這五大要求分別是:有具體目標、可評估成果、參演人員能力所及、相關性,以及清楚說明每項任務的達成時間(Specific, Measurable, Achievable, Relevant, and Time-framed,通稱為SMART)2

其中第一項「有具體目標」,係辦理演練的單位必須清楚了解每一狀況所要達成的目標為何,如按照此次演練,具體目標應該細到說明每項戰術的目標,例如所有的人在事前都畫好了傷妝,那屆時遇上了,特警隊員如何攻擊;而現場人員的傷勢,將引發後續什麼樣的狀況,而後送醫療院所的規劃與配置又為何。

圖/取自NPA 署長室
圖/取自NPA 署長室

其次,「可測量」係指各項任務的完成與否必須有指標加以評估。如特警隊員要進入車廂的目標為何,怎樣進入才算完成目標(破窗或是撬開了車門?抑或等到下一車站開門後,從哪一節車門進入?)多少時間內要控制現場狀況,多少時間後須完成車廂內部搜索,排除危險狀態;整場演習共安置了多少傷患,特警人員將這些傷患全部交由醫療或消防單位送往醫院的時間應該多長等。而「參演人員能力所及」及「相關性」,則指演練的規模是否考量派出人員的數量與能力,並依據這些人力與資源給予合乎現狀的狀況派遣。

「無預警」的演習如果未經事先規劃,不經考量參演人員的壓力,很容易變成了「無預警的測試」,到最後除了消耗了應變人員的精力,更容易打擊他們的士氣,因而美國在進行無劇本演習前,需要先推動好幾種演練以了解每個組織、每支隊伍的能力與可以執行的工作範圍,是有其必要性的。

最後,「清楚說明每項任務的達成時間」係指在辦理這種演習時,釐清參演人員的角色與受測的目標十分重要。一來既然是要測試反恐,且以特勤人員為主(警政署主辦),重點應該放在反恐人員可以做到的目標,並為各個目標訂出完成的時間。定出完成的時間並不是要打分數,而是利用這樣的方式檢討各項反恐整備的計畫。

例如,在計畫中寫到反恐部隊進到捷運車廂後發現有人員受到槍傷,因而連繫消防單位前來協助,並將病患送往某某醫院,共需花費多少時間?可能遇上哪些困難(例如消防人員無配槍,因而要派人護送接近現場,方能運送傷患,因而需要更長的時間等)這些實際可能發生的狀況,都可以利用「無預警」的演習來加以測試與紀錄,進而修改與完善各項緊急應變計畫(Emergency Operation Plans)。

圖/取自NPA 署長室
圖/取自NPA 署長室

從0到1,無劇本演習要更上層樓

筆者當年在鳳凰城消防局實習時,協助該局規劃新設的消防廳舍據點。規劃新設消防據點的前提是找出當前廳舍不足的地方。當年為了找出這些所謂「消防力薄弱」的地點,所用的方法正是「無劇本」演練。方式是由我與鳳凰城消防局的官員,實地到場報案,然後紀錄分隊到場的時間,出了第一條水線放水或是找出我們置放假人所需的時間等等。這些相關的資料經過分析,可以找出每個消防分隊反應時間過長的地點,進而加以規劃新設置一個分隊或是小隊以彌補當前的不足。

當初在做這件事時,我們必須對趕到現場的消防人員解釋當下的狀況,我們希望他們達成的目標(找出賣場內的假人或是在建築物的某一側出一條水線放水,且水壓需達到幾bar等等),所有的時間數據在分析後以分隊展現,不涉及個人表現評核,也不會檢討到場人員的作為(因為目標不在測試消防人員的能力,而是在測試反應時間,消防員的能力是否勝任有另外的場合測試),因而可以找出許多規劃上的盲點與實際上的困難。

各種的應變演練需要互相搭配,而且缺一不可。根據美國的經驗,更重要的是要有整體的目標(5年後要達到哪些具體的目標,然後分年分季辦理各種演練,並於每年年底進行評估,以了解是否逐步邁向5年的長期目標),以及詳細的規劃。

我欣見國內開始萌生「無劇本」演習的風潮,有了從0到1的突破。但如何更上層樓,加強無劇本演習的內涵並將之反饋予應變計畫的更新與充實,讓災前整備與災害應變結合得更加緊密,如此才能強化反恐應變的能力。

圖/取自NPA 署長室
圖/取自NPA 署長室

  • 這項文件請見:點此
  • 有關這五大要點的說明與細部規劃,請見美國舊金山市政府應急管理部門發布的規劃指南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