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以外的第三者——我怎麼看《十年》? | 麥若愚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中港以外的第三者——我怎麼看《十年》?

《自焚者》。 圖/取自十年 Ten Years 臉書
《自焚者》。 圖/取自十年 Ten Years 臉書

我在三月中旬的香港影視展FILMART電影市場展的放映會上,看了有強烈政治隱寓與控訴的香港獨立製片《十年》,此片剛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大獎,加上年底金馬獎應該會參賽,就片論片,我認為會為今年中港台三地的電影關係,添上不友好的變數。

香港FILMART市場展電影放映會,各地買家顯然對這部中國大陸下禁令的電影《十年》非常感興趣,兩場放映都爆滿,但我這場放完片,觀者的心情顯得沈重,幾乎都不發一語快速離開戲院,我也看得不太舒服,心中五味雜陳,嘀咕「香港有這麼被迫害嗎?」半個月後,此片不顧金像獎頒獎轉播被封殺的禁令,拿到最佳影片大獎。

《十年》由五部短片集合而成,以十年後的未來香港想像做起點發展出題材,五位導演都是對香港現下社會與政治問題發聲的新人,不到40萬港幣(200萬台幣)的小成本獨立製片規格,電影海報標語是「五個香港故事,一個不想見到的將來」、「若我們未能認清一個厄困的未來,何以有資格說盼望,何以有勇氣去改變」。此片去年底在香港百老匯藝術影院小眾上映,接著在社區巡迴放映,變成社會議題。

《十年》五個故事雖然多是寓言或喻意手法,但多少反映了創作者在現存中港關係下,對政治與生活發展的看法與思想,以我一個中港關係之外的第三者、試圖抱著持平角度與心境的觀者,幾乎有三段情節都讓我感到尷尬與不安,內心有點替港人捏一把冷汗。

首先,《自焚者》這段強調「港獨」這樣的敏感字眼。一群人到英國駐香港領事館抗議、甚至有人自焚,抗議中國不尊守香港回歸前、中英簽署的《中英聯合聲明》裡一國兩制或港人治港的承諾。這是真實事件紀錄衍伸而來,但看起來還是有點「告洋狀」的味道,英國殖民時期應該是香港的黃金年代,但現實已經回歸,英國政府早已抽手,對香港問題不會管也不可能再管。

《本地蛋》。 圖/取自十年 Ten Years 臉書
《本地蛋》。 圖/取自十年 Ten Years 臉書

《本地蛋》這段假想2025年,廖啟智飾演的雜貨舖阿伯,還在販賣強調「本地」農場生產的雞蛋,由於「本地」兩字的字面與實際意義已被剷除,遭到三位類似小紅衛兵的「少年軍」檢舉,整個場景與服裝彷彿回到文化大革命時代,我覺得此段有很嚴重的「被迫害」恐慌與訴求。

《浮瓜》。 圖/取自十年 Ten Years 臉書
《浮瓜》。 圖/取自十年 Ten Years 臉書

提到恐懼訴求,第一段的《浮瓜》也很浮誇與動亂,政警高層為加速中央實施《國安法》,派出兩名黑道份子、在勞動節里民聯歡會上演出刺殺議員製造混亂的局面,這段也把普選議員都弄成是被操控的傀儡。

《方言》。 圖/取自十年 Ten Years 臉書
《方言》。 圖/取自十年 Ten Years 臉書

《方言》這段算溫和,計程車司機面臨普通話成為香港唯一一種語言後,學不了普通話只會講廣東話的司機面臨被貼上「非普」的標籤而受到歧視與不公平對待。這段也令我有些錯愕,九七之後很多人以為香港就此講普通話了,但二十年後現在的香港,打開電視機或是進戲院看電影,仍然是廣東話的天下,連我在香港看大陸演員主演普通話拍攝的《美人魚》,都要被配上廣東話發音;而香港的「的士大佬」 (計程車司機),目前也仍是以廣東話為主吧!

杜汶澤、黃秋生等港星,在香港因支持佔中言論,至今仍處於被封殺的處境,《十年》已經被大陸當局下禁令,這五位新導演心裡應該有譜,未來等於放棄了大陸市場。

倒是五段短片中,政治意味較少的「方言」這段,導演歐文傑被杜琪峰的銀河映像公司相中,在杜琪峰與游乃海監製的今年香港電影節開幕片《樹大招風》擔任三位導演之一,「樹」片是杜氏家族招牌的悍匪片,任賢齊、林家棟、陳小春飾演三個90年代的香港賊王,在九七回歸後還想或還能玩出什麼新花樣。

我比較好奇大導演杜琪峰敢啟用歐文傑,是在《十年》這部電影被大陸點名封殺之前?還是事後的事呢?

《十年》於香港金像獎拿到最佳影片大獎。 圖/美聯社
《十年》於香港金像獎拿到最佳影片大獎。 圖/美聯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