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烏/女人乳房不是國家的KPI:母嬰親善政策不該侷限於母乳哺餵 | 特約作者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烏烏/女人乳房不是國家的KPI:母嬰親善政策不該侷限於母乳哺餵

2001年政府為了達到WHO提出「6個月前純母乳率50%」的指標,政府全體總動員發動母嬰親善政策。原是媽媽與寶寶之間親密的母嬰連結時光、依附關係構成的哺育,竟變成只講求「母乳哺餵比率」的數值。示意圖。 圖/美聯社
2001年政府為了達到WHO提出「6個月前純母乳率50%」的指標,政府全體總動員發動母嬰親善政策。原是媽媽與寶寶之間親密的母嬰連結時光、依附關係構成的哺育,竟變成只講求「母乳哺餵比率」的數值。示意圖。 圖/美聯社

(※ 文:烏烏,婦產科醫師)

日前無黨籍立委林昶佐在立院院會,針對許多婦幼診所與產後護理機構沉痾已久「推銷餵母乳、實則賺點數」,所謂的「母嬰親善政策」,對衛福部部長陳時中提出質詢。「母嬰親善」政策的檢討終於終於能進入國會殿堂討論。首先感謝林昶佐委員幫所有媽媽發聲

母乳哺餵率不該只是講求績效的數字

誠如委員所說,2001年政府為了達到WHO提出「6個月前純母乳率50%」的指標,從中央衛生署(現為衛福部)到衛生所,教學醫院到產後護理中心,全體總動員發動母嬰親善政策。

透過24小時母嬰同室、禁止網路販賣配方奶粉以及鋪天蓋地的文宣,傳達「母乳好處多」、「餵母乳好輕鬆」、「給寶寶最好的」,以致讓任何沒有知識背景、相關經驗的人都敢對媽媽指手畫腳,說上一句:「母乳不是對小孩比較好嗎?妳為何不餵母乳?」

也因此,原本是媽媽與寶寶之間親密的母嬰連結時光、依附關係構成的哺育,竟變成只講求「母乳哺餵比率」的數值,成為所有女性在產後最強大的壓力來源。而此時,產假比大多數國家少、沒有任何公費泌乳顧問資源的台灣,竟在20年來超英趕美,成為世界哺餵母乳的模範生。

講一句令人沉重難過的話,事實上,每一個哺餵比率數成長的背後,都是無數媽媽的血淚。

其實,英國皇家助產學會早在2018年就宣布,要尊重女性不想或不能哺餵母乳,若媽媽在獲得充分資訊後,決定以配方奶餵養嬰兒,就不該被譴責。別讓女性在照護新生兒的第一階段,就對自己的任何決定感到內疚。

陳時中部長對此則回應:「沒聽說過母嬰哺育對小孩子是不好的,對推動的手段是否友善,是執行面的問題。」

2017年,Janet也曾提及哺餵的辛苦,她寫道:「妳的奶頭會去一趟地獄,然後期望它會回來。但是還沒有回來之前,它會在地獄」,母嬰親善政策應該也要看見母親的需求。 圖/取自Janet Hsieh 謝怡芬粉專
2017年,Janet也曾提及哺餵的辛苦,她寫道:「妳的奶頭會去一趟地獄,然後期望它會回來。但是還沒有回來之前,它會在地獄」,母嬰親善政策應該也要看見母親的需求。 圖/取自Janet Hsieh 謝怡芬粉專

該被檢討的從來都是母乳「政策」,而不是母乳

必須被強調的是,這些倡議絕對不是要反對母乳,我們反對的是只在意量化數字的哺餵率,而不在意媽媽感受的僵化政策。母嬰哺育不是只有「嬰」,還有一位活生生的母親。

執行面是否友善,首先要顧慮到媽媽與嬰兒的個體差異,女性的胸部不是水龍頭,打開就有乳汁。新生兒吸吮乳汁更不是大人在吸珍珠奶茶。

母乳來得比較慢、乳汁發太快會塞奶、剖腹後傷口痛找不到良好哺餵的姿勢、寶寶舌繫帶過短不願意吸、黃疸指數高、大便次數多,每對母嬰的問題不盡相同,院方是否能提供正確的資訊和足夠支持?國健署的衛教資源是否充足?還是媽媽只能各憑運氣,自力救濟。更不用說兩個月後,很多媽媽要面臨重返職場的各種問題。

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親不親善,從來不是評鑑說了算

不可諱言,就以我服務的診所來說,它是以「非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為宣傳,難道這就代表我們不親善了嗎?當然不是。

以我任職的診所提供的服務為例,產前產後均設有泌乳顧問門診,鼓勵媽媽做好產前哺育計畫,多數媽媽都可以在產檯上立刻與新生兒肌膚接觸,絕大部分伴侶可以全程陪產,且有彈性的母嬰同室。若媽媽願意,產後有專人指導親餵,人力配置充足,從護理師、專科護理師、物理治療師、保母,到泌乳顧問,盡可能讓媽媽遇到餵奶相關問題時,得到直接的協助。

當然這一切的服務都是成本,受制於在健保體系的醫療院所根本很難照本宣科。而隨著生產數降低,我也擔心產科在醫療體系將會越來越弱勢。

這也讓我想起12年前的虎年,由於生產數下降,產科病房只能「割地賠款」,不只出讓病房給其他科別,產科護理人員還得輪調其他單位。資淺的護理師光是適應新單位便已分身乏術,根本無法獲得足夠的哺乳知識、累積照護經驗,但哺乳指導是一項專業,並不是女人的天份,很多媽媽不是不想餵母乳,而是沒有人能正確協助、指導她們該怎樣起步,如何克服後續可能遇到的難關,好比塞奶、乳腺炎。

產科一切的服務都是成本,受制於在健保體系的醫療院所根本很難照本宣科。而隨著生產數降低,也擔心產科在醫療體系將會越來越弱勢。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產科一切的服務都是成本,受制於在健保體系的醫療院所根本很難照本宣科。而隨著生產數降低,也擔心產科在醫療體系將會越來越弱勢。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哺乳指導是一項專業,並不是女人的天份,很多媽媽不是不想餵母乳,而是沒有人能協助與指導。

因此委員也在後續的留言提醒,該被檢討的是不完整的母乳政策,而不是一線的醫護人員,因為在錯誤制度下,每一個人都是受害者。

真心盼望這個議題能持續發酵,政府機構、醫療院所到所有婦女團體,以此為契機,討論母嬰親善該追求的指標到底是什麼?

檢討政策背後的初衷其實很單純!就是要有更健康快樂的媽媽與寶寶。

母嬰親善政策絕不能只關注母乳哺育率,當然也必須包含媽媽的身心狀況,產後低潮、產後憂鬱、漏尿、恥骨痛。此外,友善哺乳的職場氛圍,設計能自在地推著嬰兒車的安全道路、規劃完善的托育政策,都能讓媽媽自在且有力量地選擇親餵、瓶餵、混餵,重返職場還是在家育兒!

檢討政策背後的初衷其實很單純!就是要有更健康快樂的媽媽與寶寶。示意圖。 圖/美聯社
檢討政策背後的初衷其實很單純!就是要有更健康快樂的媽媽與寶寶。示意圖。 圖/美聯社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