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奉/「新年快樂」歌曲史:說到過年,你內心第一個浮現的旋律是? | 特約作者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因奉/「新年快樂」歌曲史:說到過年,你內心第一個浮現的旋律是?

由喬治.麥可(George Michael)和安德魯.瑞吉里(Andrew Ridgeley)組成的Wham!合唱團的歌曲"Last Christmas"迄今依舊風靡全球。 圖/美聯社
由喬治.麥可(George Michael)和安德魯.瑞吉里(Andrew Ridgeley)組成的Wham!合唱團的歌曲"Last Christmas"迄今依舊風靡全球。 圖/美聯社

(※ 文:因奉,樂評人,曾任音樂雜誌《小白兔通訊》編輯,文字散見於線上線下各媒體。)

1984年Wham!合唱團發行的 "Last Christmas",如今已經家喻戶曉到了有點惱人的程度,每條商店街總會有幾個店家在聖誕節的時期大聲反覆播放,唱進你心坎。瑞典就有一對夫妻,因為受不了每年12月持續不斷地聽到這首歌,發起群眾募資,試圖買下這首歌的版權,打算將其封存,視之如核廢料。

如今,在傳統聖誕歌謠之外,流行音樂人的聖誕金曲,似乎也成為另類人氣指標。慈善合輯It's a Cool, Cool Christmas在兩千年之際找了紅極一時的Snow Patrol、Belle and Sebastian、Grandaddy等樂團一齊錄製聖誕歌,吉他音樂鋪上層層雪霜,風味獨樹一幟。2021年首度發行黑膠,也順應時代將音樂放上串流,讓人重溫當時的樂團熱潮。

關於聖誕歌的愛憎始終是熱議話題,再美的旋律也經不起日日夜夜的放送,台灣人可能還算幸運的,多少保留一些距離帶來的美感,我曾經問日本朋友,當走在東京街頭,究竟是 "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 還是山下達郎的 "Christmas Eve" 比較惱人?他認真陷入長考,回以我無奈的一笑。

但別高興太早,我們有我們自己的難關:聖誕一過,每條大街小巷開始用五聲音階和傳統樂器奏出紅色的譜面提醒你,噹噹,鑼鼓響連天,接下來就由國曆年和農曆新年輪流來做你的對手吧。

瑪麗亞・凱莉(Mariah Carey)的"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也是聖誕過節必播歌曲之一。 圖/美聯社
瑪麗亞・凱莉(Mariah Carey)的"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也是聖誕過節必播歌曲之一。 圖/美聯社

翻開華語流行音樂近代新年歌曲史

細數華語流行樂壇的新年相關歌曲,在解嚴後我就個人記憶所能列出的,從1989年雙人女子組合憂歡派對和小虎隊合唱的〈新年快樂〉、1995年黃品源《新年快樂》專輯同名歌曲、四大天王(有羅志祥和歐漢聲,模仿香港四大天王的台灣組合)在1997年初發行的〈嘿耶噢啊嘉年華〉以及劉德華2005年的〈恭喜發財〉。歡喜也好怨恨也罷,如果經歷過那段歲月,裡面總有幾首深入你的記憶儲藏空間,如附骨之蛆,久久揮之不去。

2001年,滾石唱片的馬來西亞分部,召集了阿牛、梁靜茹、品冠等彼時在華語市場頗有聲量的歌手,錄製了《全球賀年發發發》合輯(台灣版的名稱為《時來運轉》),幾位歌手翻唱了經典新年歌,是罕見的大拜拜陣仗,1997年底也曾經出過相仿概念的《滾石98 湊湊熱鬧新派新年SONG》。但如果以人氣和洗腦程度來說,同年度由泰台女子團體中國娃娃演唱的〈發財發福中國年〉,肯定是更勝一籌。

2010年,王彩樺推出〈保庇〉改編自韓團T-ara的 "Bo Peep Bo Peep",將K-pop改得吉祥喜氣,也成功換來幾年的尾牙春酒傳唱度。

相比於聖誕歌曲,新年歌的產出素來不多,近年更是少了。少歸少,絕非徹底凋敝,泛華人市場供需尚存,若在串流平台搜尋,仍然可見許多新創的年節歌曲,不少是馬來西亞華人YouTuber產製,搞怪歌王黃明志也趕在2023元旦推出兔年賀歲歌〈I Love You兔〉,以一百多年前移民潮為背景所作。這些歌曲相對於以前的電視,可能更以社群或抖音在諸多小眾之間廣為流傳,眾人未必叫得出歌者姓名,但洗腦仍然是必備的,不過這些歌曲與台灣的集體記憶之間,似乎也越隔越遠了一點。

以人氣和洗腦程度來說,由泰台女子團體中國娃娃演唱的〈發財發福中國年〉,肯定更勝一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以人氣和洗腦程度來說,由泰台女子團體中國娃娃演唱的〈發財發福中國年〉,肯定更勝一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從外國到本土:那些永不衰退的聖誕歌與另類過年歌

聖誕除了影劇帶給你的團圓、戀愛氛圍之外,還有許多其他面向,雪花是飄成稿紙或是綠豆糕因人而異,音樂人透過歌曲訴說的心境自然也是百百種。音樂Podcast Switched on Pop 前陣子討論關於聖誕金曲,雖然每年總是推陳出新,似乎也是經典款那幾首永不衰退。

根據Billboard的2022節日百大榜單統計,只有四首聖誕歌是近十年發行的,絕大多數受到青睞的仍然是經典款。然而每年仍有大量的聖誕主題歌曲前仆後繼的發行,以惡搞為樂的龐克團Blink 182就唱過"I Won't Be Home for Christmas",為所有被迫配合溫馨氣氛,受困於家人歡聚的慘綠青年出一口氣。丹麥樂團Mew的冬季金曲"She Came Home for Christmas" 在絕美的歌聲背後,暗喻了一個家暴的悲傷故事。

回到新年,以新年為背景,氣氛上卻非喜慶的歌曲肯定所在多有,關於愛情的,我一時間就能想到蔡旻佑〈你看不見的天空〉、品冠〈那些女孩教我的事〉與周興哲的〈至少我還記得〉,但是否還有其他面向,回想起來卻有點卡頓。相對於聖誕節(甚至萬聖節)被賦予的商業價值,雖然NBA也開始做農曆新年企劃的時候,農曆新年在現在的台灣卻縮得很小。

無論是南北往返的車潮、核心家庭的年菜打卡炫耀戰或是台北的朋友難得面對一片空城等,認同越分散,對於儀式的共感也就成了泥牛入海。比如若真要尋求儀式感,有些人可能會選擇在跨年看日本的紅白歌合戰,然後農曆年節再看一次緯來的中譯版。這一切只是反映了市場跟社會變遷,並無好壞優劣,只是相應的商業產品自然也就少了些,像是以往的賀歲片和新年歌曲。

近年有不少台灣樂團尋根,回返到各個不同的歷史時間點,重新詮釋自己心中的台灣味,像是百合花、裝咖人、Cold Dew都從不同方向著手,也都往更深刻的地方尋覓,相對於商業市場,他們更多是順著自己心意而行,節慶年味歌曲自然也不是這些樂團的考量之一。

而從復古浪潮來看,1990至2000年初的年節歌曲也因為不夠精緻、沒有明確的時代風格而無法成為懷舊的未來主義,卻也還沒有粗糙或獵奇到可以將之視為迷因然後廣傳,暫時就會卡在那裡。

或許就像李宗盛前幾年曾經帶著徒弟白安和李劍青合唱〈送你一首過年歌〉講的是思鄉遊子和故里母親望子成龍的心,李宗盛的歌詞依舊雕琢,在情感上這首歌卻離這個時代太遠了。反倒是1991年,任將達主理的廠牌水晶唱片,曾經發行辦桌合輯,有豬頭皮向黨外時期致敬的歪歌〈望花補夜〉,剛北上初出茅廬的伍佰將對大都市的驚嘆寫成〈樓仔厝〉。其中陳明章演唱的嫁女兒喜慶歌曲〈辦桌〉,熱鬧俚俗,一唱一應間,有那麼一絲台灣味,是如今仍然可以產生共鳴的。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