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6.8強震災情頻傳:傳統演習能因應下一場大規模地震嗎? | 張賢龢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台東6.8強震災情頻傳:傳統演習能因應下一場大規模地震嗎?

台東6.8強震造成花蓮玉里鎮房屋及橋樑倒塌,玉里鎮一處大樓因強震倒塌,大樓壓到隔壁超商,傳出有五名顧客受困在裡面,經過警消搶救已全部救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東6.8強震造成花蓮玉里鎮房屋及橋樑倒塌,玉里鎮一處大樓因強震倒塌,大樓壓到隔壁超商,傳出有五名顧客受困在裡面,經過警消搶救已全部救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昨(18)一場發生在台東池上的地震喚醒了大家對九二一大地震的回憶。無巧不巧,今年國家防災日的演練本來預計9月21日在花蓮舉辦。這場上天臨時加進來的情境,讓我們重新反思,如果二十多年前的地震規模與破壞重現,我們準備好了嗎?如果不足,還要加強哪些部分?回答這問題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改變演習的辦理方式,讓演習內容、防災計畫,以及相關人員教育訓練的方式結合,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找出實際的問題並加以改進。相較目前多數演習以表演的角度切入,邀請相關單位來展現英勇救災的面向,實事求是的演習強調找出問題,而不是照著事前規劃好的劇本,所有人配合演出預設的標準答案。

本篇文章延續兩年前紀念九二一大地震21周年時,〈災害頻生時,安全何日有?〉一文 ,討論傳統演習的限制,並進一步介紹美國國土安全部所推廣的演習內涵。希望藉由拋磚引玉,讓大家更加重視演習,並逐步轉向實事求是的演練方法。

傳統演習方式的限制

傳統演習方式囿於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因而內容與實際應變的方法有很大出入,如此一來耗費時間,二來每年演習的經驗與成果無法累積,自然收效甚微。

空間的限制方面,傳統演習為求觀演者方便,把所有的情境塞在觀演台視線所及之處,這樣一來忽視了可能發生在不同場景,而且許多災難現場的狀況也並非一個結束後,才會換下一個,也漏掉了驗證同一空間內其他可行的方式。例如震後疏散人群時,必定會影響救災人員進入建築物內的動線,因而需要討論其他可能的方法,例如將疏散人流與救災人員分開,使用不同的樓梯/路線移動。

在時間的誤解上,將不相關的情景硬湊在一塊,因而在國內演習中,不管主題為何,常見高樓火災後接的是水域救生,檢傷分類後銜接了倒塌建築物的搜索與救援。這樣沒有時序的演法,除了造成觀演人的混亂之外,參演人員也多半不相信這些情境的設定。

再者,傳統演習方式由少數人撰擬劇本,其他人配合跑位,這樣的方式雖然容易規劃與執行,也就是只需要少數人參與劇本討論,多數人只要依時聽命動作即可,但卻排除了許多災害應變可能的作法與可行的答案。假設災害沿著時間軸發展,時間軸上的每一點應該都有多種選項,即不同的應變作法,各選項進而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傳統演習的思維下,製作劇本的人基於種種原因,刻意地刪減可能的情境發展,當這樣的演習規模越大,辦理的次數越多,參演人員應變災害的能力越弱,越不敢根據各轄區的特性,提出各種可能的應變方案。請見下圖一與圖二說明:

圖/作者自行繪製
圖/作者自行繪製

圖/作者自行繪製
圖/作者自行繪製

跳脫出傳統演習的方式

第一個解套方法是先辦理討論型的演習,讓大家在沒有空間與時間的限制下討論各種可行方案,討論出來的方案利用操作型的演習來驗證 ,並據以修改相關防災作法與流程,往後逐年進行,定期檢視各項救災規劃文件,並據以不斷地更新,把整備與應變連結起來,才不會各演各的。別讓演練人員明明都知道應變時不會這樣做,但演習還是得這樣操練。

其次,演習最重要的事情是驗證現有的標準,因而在規劃階段,要找出相關的規定與作法,在演習時可加以評估。換句話說,演習最重要的是開演之前的準備過程,而不是演習時的表演動作。各方參與演習的人,必須要在專業的指導下,提出可受測的項目,並依此整理出相關的標準或找齊相關的規定,以供主辦單位來驗證。如能這樣來辦演習,不管演得怎樣,至少在準備演習的過程中,演練人員都可以熟悉當前的法令規定,知悉合作單位的相關做法,進而體諒不同部門間的難處。

最後,要用「全災害管理(all-hazards approach)」的角度來辦理演習。災害應變涉及的是表面危機的處理,以及深層內部的後果管理。處理危機很複雜,常要看災害的類型而定。相對地,處理後果比較簡單,各種災害發生後都會碰上。因而演習應該演那些「不同災害都會產生的後果」,例如人員疏散、交通管制、與大量傷患送醫等。而非由主導者假想災害的情境與類型,再由參演人員共同配合演出。

演習的規劃應該以功能為主,國家或企業應該演練災害發生後的各種後果,例如人員疏散的方法與路徑,各種滅火方式的好壞與配套措施,交通疏導與替代路徑的選擇,還有對公眾發佈訊息的時機與方式等等。唯有跳脫出情境的束縛,大家才能認真地坐下來談災害發生的後果有哪些,然後不斷地演練與精進這些不管遇上任何災害都需管理的後果,如此方能提綱挈領,事半功倍。

九二一23週年前發生的這場地震,提醒我們應該戒慎恐懼,用實事求是的方式來提升國家災害管理的各個面向。演習參演人員,觀演人員,以及演習規劃人員都要能看出空間與時間的誤區,進而找出解套方法,讓國家整體往前進步。

九二一23週年前發生的這場地震,提醒我們應該戒慎恐懼,用實事求是的方式來提升國家災害管理的各個面向。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九二一23週年前發生的這場地震,提醒我們應該戒慎恐懼,用實事求是的方式來提升國家災害管理的各個面向。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