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賣房地產,就是在炒賣他人的「謀生工具」
問:在臺灣,從過去的炒股票開始坑殺散戶,現在則是圈地炒房讓越來越多的人無力負擔購屋成本,炒股讓我們看到散戶血本無歸的慘況,炒房則讓更多青貧族庸碌一生買不起房,或買了房被貸款壓著無法喘息。這些炒作的行徑製造更多的社會對立,如果我們的社會再繼續炒股、炒房的話,會成為什麼樣的社會?
答:我有個朋友,出身農民,他說過一句話,農民最重視土地,他們可能其他事都不懂但就知道有土地的人就有權力。
因為謀生的事情,永遠都跟土地有關。農民比較直接,他們直接種地,從土地上獲得收成,所以他們也理解其他房地產,都是同一道理。
比方說市區的住宅,之所以值錢,不在於它可以住;單純講住,住在鄉間的大屋和市區沒分別,但是市區住宅賣的其實是位置,也就是住在那地方,是為了方便在那邊謀生,例如找工作,做生意,開店鋪。你住在郊外開店也沒人來,工作也找不到,生意也很難找著。
所以炒賣房地產,本質上其實是在炒賣「謀生工具」。大家要買和租那些土地房產,是為了謀生或方便謀生。
自古中華就以農立國,大家都很清楚這點,所以說「炒房地產」,不如說,大家都有這思想時,土地房產的價格就是會不斷上升。而你看古代王朝的發展,一開始王朝建立時,亂世剛剛完結,大家都有土地,社會才安定下來。但大家都知道「有土斯有財」,便像臺灣一樣不斷的囤積土地。農民們和百姓們支撐不起房價地價的事情,不是今天臺灣才有,而是自古以來的中華王朝,都有相同的發展。
所以去到王朝後期,總是出現大量無地農民不堪租稅反抗,他們跟現在的「無殼蝸牛」一樣,要謀生就一定要租別人的地方,可是他們永遠買不到自己的土地,一時失收交不起租,就會進退兩難,最後便會走向動盪。而帝國政府又永遠只會視之為亂民,派兵鎮壓,亂世就會開始。
當然,官軍強大,動亂往往有能力鎮壓下來,可是問題沒有解決,不敢反抗的農民只好接受非人的生活,更多的勞動,收成卻被地主收走,自己勉強貧窮沒尊嚴地活下來,人生沒有選擇,社會完全沒有流動,有地的人永遠有地,沒地的人永遠沒地。有些不想要過這種人生的窮人,則把人生寄望在考科舉,期望可以當官改善生活。當然,最後他們就利用權力貪污了。
對照一下現代,其實也一樣,雖然不是農業,但是掌握房地產就是掌握別人謀生工具這點不變,只是不是種田而是「上班地點」,「店面」,這些一樣是謀生用的。至於大家囤積好的店面,住宅,則也是囤積土地的變種。慢慢地,百姓買不起房,就像是買不起土地的農民。某天生意不好就像是失收,交不起店面的租就得關門。或者產業不好就失業,結果因為看不到未來而示威,政府用警察鎮壓。社會的流動停止,大家瘋考公務員。
雖然表面上不同了,其實運作本質不是很像嗎?炒房就是「要脅別人的謀生工具去牟利」,最終的結果就是令付出努力的人,得不到回報,因為被隨意控制租金和有可能被取走謀生工具(地點),而失去了工作的動力,生意風險也會變得更大,漸漸地,務實勞動工作的人,以及冒風險做生意的人,都會發覺,原來掌握別人謀生工具才最好賺最安全。而其他事情都太辛苦太冒險。
結果社會就變成了一個不鼓勵做實事,鼓勵爭奪房產、遺產的社會,因為做事的人不僅得不到回報,還被擁有房地產的人剝奪。而爭奪成功的人,甚麼都不用做,租金和資產增值已經足夠他取得比任何勞動或創造的人,更好的收入。整個社會的成功標準變成了「奪回房地產的能力」而不是「對社會貢獻的能力」。
當大家把心思放在這裡,而不是創造與勞動時,社會就會變得沒有流動,懶惰,保守自閉,內鬥頻繁,然後爭奪房地產靠的也不是知識,技術,而是裙帶關係,家底,人脈資訊等。最後就是形成一個靠關係多過靠能力,靠爸多過靠學習,創業不如當官的社會,所有人要不走進這種規則裡一起玩,要不成為邊緣人,過沒明天希望的生活。
因為你怎樣做都無法改善處境,何不輕鬆一點?積極性就全部消失了,大家都只求過得現在快樂就算了,因為要改變自己的地位,太過困難。這就是一個不鼓勵勇敢,創新,積極,而獎勵保守,退縮的社會,最後的結果。大家都不再寄望自己成就了甚麼,而把全副心意放在如何獲得多過一套房產好得以脫貧,不論是走險,還是儲蓄去買房子,都是同一樣道理。
所謂「炒房」,其實就是那種拿謀生工具來脅持他人分享收入的行為,德國與某些國家之所以用徵稅等政策,壓抑房地產泡沫化,就是強制這些資產去作更有意義的用途,而不是囤積出一堆只會收租和等資產增值的人出來。也防止他們太過份,壓抑了社會原本該有的創造力和工作意願。
那社會就會因為欠缺創造,工作消極,壓抑自己的理想與興趣只為房貸,而變得死氣沉沉,這就是縱容炒房的結果。
問:以香港來說,它炒房的風氣比臺灣還盛行,香港是個非常資本主義的社會,比臺灣右得多,炒房也更兇,是嗎?
答:首先我覺得房產,不是資本主義,而是資產主義。
資產主義不是今天才有的,自古以來,人類都在爭奪土地資產,早在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之前,土地房產早已是財富。而人類的階級問題也一直在於這些資產不斷繼承,有能力的人再努力難以取得,而繼承的人沒甚麼能力都可以有豐厚的財富,享受很多東西,掌握很多權力,卻沒辦法做出合理的決策,也沒辦法贏取民心。
如果沒有現代的法律,國家體制去壓抑,土地房產自然而言就是會不斷增值,因為他們的本質就是「能帶來收入的東西」,這種東西永遠是被搶奪的。不是不可逆轉,但需要很有魄力的法律和強勢的政治,而官僚主義盛行的中華式政府,往往很容易跪倒在既得利益者的跟前。
但不是沒有成功的例子,例如德國。而情況若不這樣去逆轉,則不會改變,慢慢國家會因為極端的不公義,而走向崩潰,亂世,重新來過。
問:共產主義社會不會一人分一棟嗎?
答:共產主義不是這回事。
況且每片土地(或房產)的價值本來就不一樣,絕不可能均分,怎分都是不平等的。每次土地改革到最後的結果就是土地被重新兼併,所以土地改革也只是一個短期的方案。
至於拚死賺一個,相對而言,還是有很多人一出生,父母就不繼承任何土地,但不等於他們是無能之輩。如果社會不給他們任何機會去上進,他們就會自己去創造這種機會,那就是亂世了。
最好的例子就是洪秀全,洪秀全一直考科舉考到三十幾歲,連個小官都弄不到,在清朝的標準他就是個廢物。然後這個沒有希望,考不上科舉,所謂的中年廢物,竟然成功發動了十九世紀最血腥的戰爭。
所以我從不嘲笑別人是「魯蛇」,搞不好你嘲笑的對象就是下一個洪秀全,那就真的笑不出來。
問:隨著少子化跟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人口結構將產生巨變,或許這樣的結構性改變將影響勞動力定價,未來的劇本將有所不同?
答:不會,人口結構變化的結果就只會是輸入外勞。
問:你說的我們都瞭解,這些問題也不是第一天被提出了,但事實上,這很難被逆轉啊。
答:不,這並不需要逆轉,而是需要有足夠的理性主義者,走進議會,控制立法。
改變這些資產的利益走向,使他的利益變成公共資源,其實也就是孫中山所謂的「漲價歸公」,最實在的方式就是空置稅,資產增值稅,保障居住權,租務管制等政策。這些都可以將從資產中得到的利益,轉換成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