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能創業嗎,參加創業競賽所為何來? | 謝宇程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高中生能創業嗎,參加創業競賽所為何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市三所高中學生發起了一個創業競賽,StarTaiwan正在高中職學生之間宣傳發酵,意外地引發了產業界前輩的論戰。

有一些意見領袖直接了當地認為給高中生辦創業競賽是沒有好處的。他們的論點包括:

  1. 許多創業競賽的評審根本不懂創業,會誤導年輕人。
  2. 創業比賽和真正的創業差太多,讓年輕人得獎,可能誤導他們「創業不難」,日後沒有萬全地準備就走上創業之路。
  3. 創業很複雜,真的想要學創業,最好的方式是直接創業,但代價很大。比較小成本的學創業,是加入創業公司,或是閱讀相關書籍。

我私下和賴岳林先生 (Raymond) 討論起這件事,他有多年矽谷軟體創業經驗,近年來在台灣推廣程式教育不遺餘力,還成立程式教育學校【橘子蘋果程式設計學苑】。談了之後才知道,他不但贊助這個活動,而且還幫這個活動找資源與合作對象。我問他:「你支持高中生創業嗎?你覺得創業競賽是學創業的好方法嗎?」

討論到最後,我們發現關鍵其實在於:高中生的創業競賽,目標真的是鼓勵學生「創業」嗎?

▎創業競賽,重點不是「創業」

Raymond 本身就曾經創業,他自己很清楚創業路途中的複雜艱辛,而且很清楚「創業比賽」和「創業成功」之間的距離。

「第一檔次的創業比賽,是要能幫投資人找到最好的創業團隊,幫創業團隊找到適合的投資人,加上有實務經驗的評審能提供很中肯深刻的建言想法。在台灣,能夠辦成第一檔次的創業比賽真的很少。高中生的創業比賽,當然不會是一流投資團隊,也就無所謂投資人,以及創業建言。」那為什麼要出錢辦創業競賽?「因為即使辦得不夠好的創業競賽,也是一個貼近教育核心本質的契機。」

Raymond 在美國矽谷生活和居住多年,女兒也在美國成長受教育;他身為美國學生的家長,太清楚現在美國許多一流學校,極為重視培養4C能力架構:溝通 (communication)、合作 (collaboration)、創造力 (creativity)、批判思考 (critical thinking)。

「有大量的研究都指出,真正一輩子帶著走的,是這四種能力,也是高效人士普遍具有的特質。但是,台灣的教育似乎很少著墨這四個能力,甚至常常在壓抑、消滅這樣的能力;中學階段尤其嚴重。」

Raymond所說的,我們都很熟悉:學校還是首重考試成績,溝通合作無從演練;考試一向有制式的標準答案,創造力和批判思考無處發展。

「創業競賽之中(就算辦得不夠有「創業價值」),4C架構下的教育元素都有機會出現:在創業方案發想時會用到創造力;在選擇方案與構思計畫的時候需要溝通和批判思考;從構思到發表(甚至做出設計圖、雛形)則需要大量的合作協調。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明白,他們有資格為自己和社會解決問題、改善生存的環境。這些元素都是日常上課不很重視,甚至很少出現的事情。今天如果有一個活動讓他們大量使用、鍛練這些能力,讓他們知道這些很重要,而他們很缺乏,這不是很有價值嗎?當創業競賽有這樣的功能,我會支持。」

從這個觀點來看,創業競賽的重點其實不在鼓吹高中生創業,尤其不是「開公司」、「產品上市」定義下的創業,重點在培養企業家精神和能力,也正是「溝通、合作、創造力、批判思考」。這些明明重要,台灣教育體制卻常常忽略和壓制的素養與能力。正如鼓勵孩子打籃球,並不是「皮球進框」這件事本身很有價值,有價值的是背後的精神和能力:團隊、毅力、體能、反應、榮譽感。

▎創業競賽,重點不是「競賽」

Raymond接著指出,在美國不但有許多辦給高中生的創業活動,而且多有知名大學主辦、合辦。舉幾個例子:

麻省理工學院從2012 年就開始經營專門給高中生的暑期營隊MIT Lounch,到目前為止,參加這個活動的高中生已經開了超過五十間公司

創業風氣興盛的史丹佛大學,以及政治法律為重心的喬治城大學,都和一個叫 Summerfuel 的教育機構合作,在暑假的時候辦理社會企業營隊,供高中學生參加。

哥倫比亞大學暑假也有辦兩梯次的創業與創新營隊,專門針對高中生。柏克萊大學的哈斯商學院(Haas School of Business)暑假開辦為期兩週「高中企業精神營(High School Entrepreneurship)」。至於各種媒體上的報導、意見領袖的評論分析,實在很多,就先不一一摘述。

看完這些之後再回來思考:高中生參加「創業競賽」是有意義的嗎?嚴格說來,上述活動主要的調性都不是「競賽」,它們更像是夏令營、短期課程、實作坊。

但在另一面上來說,這些活動在結業前都會有個發表會──無論英文叫Showcase,Presentation還是Pitching──畢竟,創業學習成果,絕不是用分數、證書呈現,而是把想法化為事業方案,當眾呈現、互相觀摹、激勵。至於是不是「競賽」、有沒有評獎,那就是活動設計上的選項。不過事實上,美國的相似營隊確實都沒有把重點放在最後的競賽。

其實高中生的創業活動,無論叫什麼名字,「競賽」並不該是重點,評審認為誰得第幾名並不重要,它只是個發表會,只是活動的結業式,學習結果的呈現舞台。但即使有「比賽」的元素和色彩,是否就會誤導學生,讓他們以為創業簡單,或是學到一招半式就走上創業的冒險之路?

在我來看,「避免誤解」總可以透過小心的規劃和操作達到。評審當然可以用心挑選優秀的人選,課程中也可以對學員多說明、解釋真實創業的難度,但並不見得要因此禁絕學生體驗從做中學的機會。

▎暑假只能去補習班嗎

如果要我做個總結的話,台灣幾十年來,教育體系中的危險物質,可能誤導或耽誤學生的事情,例如追逐排名、填鴨補習等,佔滿多數人高中階段的學習經驗。在這個背景之下,一個創業營隊、課程和競賽,即使不見得完美,即使定位還不是很精準明確,它也可能是一道清新空氣,流進這個淤塞滯悶的教育環境,提供一個嶄新的選項。如果我有高中年紀的弟妹,我會希望他們暑假能參加這樣活動,而不是到補習班冷氣房裡當人型墓碑。

 

|參考資料|

  • 4C能力架構的具體內容,可參閱《教育大未來:我們需要的關鍵能力》;該書的兩位作者:柏尼.崔林、查爾斯.費德,都是博通商業、教育、科技的人物。這本書在美國引發相當大的迴響,建構了一個前瞻的教育思維模式。可惜它的內容較為理論,在台灣的市場中沒有受到應得的重視。
  • 創業競賽相關討論可參考:翟本喬的臉書討論翟本喬的談話錄影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