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上當個「雜種」,是個正常而愉快的選項
一直以來,工作場域的主流是「純種」:一個專業頭銜、在一個公司上班、效命於一個老闆。
還記得我在第一份工作上班的第一天,聽到一個資深同仁聊到他的工作經驗:「我在這間公司追隨X老闆工作,已經25年。」還記得聽到「追隨」兩字的時候,我耳朵嚴重癢了一下。在心態上,在工作模式上,走「純種」路線的職場人,至今還是主流。
但我發現,「雜種」工作者可能正在興起,甚至日後可能愈來愈走入主流,引領風潮。最近我採訪的時尚設計師 Alison,就是一個例子。
▎工作像變形蟲也很美
Alison 畢業於帕森設計學院 (Parsons) 服裝設計研究所,是從這個研究所畢業的第一個台灣人。在畢業後就一直從事時尚設計的工作。她仔細地描述了,畢業三年間她如何安排與選擇她的工作。
在過去幾年中,Alison 一直以獨立設計師的身分接服裝設計專案,合作過的對象包括知名大廠牌例如 Calvin Klein 以及 Diesel;也做過三星的專案,為平版電腦設計配件。
她說:「我現在還是會做一些業界的案子,最近才剛把一些單子送到工廠打樣,但不是來者不拒的接,重點放在時裝週或是自己有興趣的案子,跟業界維持一定的關係還是滿重要。」
她特別喜歡設計藝術性高、概念前衛的的衣服。因為擅長開發新穎的設計概念,特別有比賽緣,於是她也持續設計概念性的作品參與比賽或展覽。例如她在 2014得到西班牙畢爾包藝術與時尚大賽的第一名,除了得到一萬歐元獎金,還可以被招待去歐洲參訪。
在2016年Alison 設計的作品在紐約展覽,之後會轉往歐洲展出。有一間學校開了不錯的價錢,要購入 Alison 的創作納為學校收藏(雖然Alison考量重製不易所以回絕了)。此外,她也曾得到普瑞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的贊助,在那邊當了半年的駐校創作者(fellowship),完成一個展覽專案。
Alison 也找了幾個高手共同創立了一個公司:谷得設計與顧問公司 (Gude Design and Consulting LLC),同時經營服裝設計和顧問教學。以服裝設計這部分來說,當他們面對大企業形態的客戶放出比較大的案子,他們就以公司的名義接案,好幾個人合作完成。例如最近他們正準備爭取一個頂級酒店制服設計競標案,已進入最後一輪。
而谷得設計另一項主力業務,是設計領域的跨國線上一對一教學顧問,主要的授課對象,是希望進入歐美一線設計學院的亞洲學生。亞洲藝術設計教育心態和方法和歐美相去甚遠,因此一般亞洲學生即使有意願、有資源要讀歐美一流設計學校,也很難申請上。
Alison 的公司招集了一群優秀的年輕歐美設計師,為亞洲學生提供遠距線上教學,幫學生從基礎開始補足美感教育、藝術與設計思考方式,然後是討論實際作品、風格、技巧,建立作品集,規劃申請策略;踏實地一步一步累積提升自己的設計能力、申請優勢。
如果試著把 Alison 現在的工作形態用傳統方式分類,我們會發現真的是跨越多種類別的「雜種」。
▎常態瓦解中
我們一般會認為,每一個人在工作上會有一個標籤,教師、設計師,或是藝術家。並且認為,每個人和「公司」的關係是,效忠於公司,為公司打拼。一個人的身分也許是老闆,或是管理者,或是基層員工,或是個人工作者,而很難「都是」。
這些過去認定的常態,都在漸漸瓦解。而 Alison 的工作狀態是個例證。她是教師,是顧問,是設計師,是藝術家;她「同時」是個人工作者,是公司共同創辦人;她是老闆,是管理者,也是第一線工作的員工。
她開公司的創業同伴,都可以在外面以個人身分接案。公司的教學顧問業務做出品牌後,現在也以計時方式邀請歐美優秀設計師擔任教師,擴大師資陣容。而 Alison 公司的兼任教師,在外面也各有設計業務,偶而還可能和 Alison 的公司打對台競爭案子。
這個新的工作方式會不會太鬆散?事實上,Alison的公司發展得欣欣向榮,2016 年輔導學生申請服裝設計研究所的成績是在亞洲區(包括中港台)所有同性質的公司中居第一名。無論是Alison的個人事業,或是公司的品牌口碑,都透過多方累積而慢慢建立起來。
▎從前荒唐,現今不怪
以前,之所以可能需要兼任數個工作,是因為找不到薪水養得起自己的全職。以 Alison 來說,她是有機會得到很優沃、安定的全職工作。她的母校 Parsons曾經邀她報參加全職助理教授的面試,但她因為想要發展更靈活、更助開創性的工作形式,因此決定婉拒。
以前,兼差的生活指的是一個全職工作下班之後,再到另一個工作場所工作到深夜。現在,多種職業角色集於一身,是指隨時都可能切換不同工作身分──早上八點以網路視訊教學,十點進行自己的設計案,下午再和公司同仁一起討論未來策略。
以前,員工似乎「屬於」公司,沒有個人身分,要以公司為家,要聽任公司的安排,要對公司心懷忠誠。Alison 所經營的公司,每個成員的個人資歷、個人品牌都很重要,公司中的個人是平等而彈性的同伴關係。
以前,非正職兼任的身分 (freelancer)常常備受輕視,被認為「替代性高、用過即丟」。但在,Alison 的經營經驗中,那些功力高強的非正職兼任設計師是公司的重要伙伴。她的公司會設計健全的待遇與管理機制,使這些身分自由設計師願意穩定地和公司合作。
以前,職涯似乎該走一條單向道──從被人管走向管別人,初期重在技術能力,隨年歲成長逐步晉升到高層,並且開始有調控組織和策略的資格。而現在,Alison擔任一線的技術專家,也同時為自己的公司做組織管理、策略規劃。這種多元、多面貌的生活,Alison覺得既有趣又充實,在短時間內心智高速成長。
雖然在這篇文章之中,我只仔細描寫了 Alison 的工作模式,但其實類似這樣的工作方式,在大都會區的專業人士中已經愈來愈普遍。愈來愈被一些追求自由、追求自我實現的工作者所刻意採用。
▎「純種」神話消散中
基因學上,某個族裔的「純種」是不存在的,每個人都是多種族混血的「雜種」,而且常常是愈混血愈漂亮好看。
在職業場域,很多年以來,我們好像要有純種的身分、單一的標籤、效忠一個公司、走固定的職涯路徑……符合這些,才是正常、安穩、有成就的工作。現在,這樣的路愈來愈不是必然,在工作形態上當一個不正統的雜種,不但可能日益普遍,而且可能成為一個優勢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