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前,是否該先向業界前輩學習成功經驗? | 謝宇程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創業前,是否該先向業界前輩學習成功經驗?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現在有不少年輕人沒有長期、豐富的工作經驗,就直接創業。許多人可能懷疑:他們沒有和業界前輩學到事業經營的經驗技巧,就業都還做不穩,就要創業,會不會太莽撞?是否應該要在業界扎扎實實學習前輩們累積的心法,再創業會更容易成功?

我和創業四年的Alex陳翊榮聊到這個話題,他認為:不盡然。其中道理,要從上一世代的成功歷程說起。

成功故事必有背景

上一世代的成功故事有兩類。第一類就是移民,而且主要是美國。從五十多年前一直到今天,如果有才幹、夠努力、有決心又敢闖,抽離台灣,跑到歐美札根,是許多人的優先選項,而且很多人也辦到了。這批台灣優秀的人才到了歐美,很少回來的,他們那代用一生的力氣在當地站穩腳根,而他們的下一代,有機會在當地出類拔萃,例如林書豪,陳士駿(YouTube創辦人),謝家華(Zappos 創辦人)。

另一類的成功故事,就是投入代工業。50年前到20年前,台灣在國際產業分工地圖中,確實佔了一席之地。在塑化、機械、電子,這些產業,台灣先後都是原料、半成品、重要元件,甚至最終組裝的製造基地。現在台灣知名的大企業,多是五十到三十年前創建;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企業領袖,他們現在多超過七十歲。而且,不知是不願還是不能,他們都還牢牢地掌握著這些大企業的營運管理。

因為代工型的產業太過成功,接近有一整個世代的時間,優秀人才若留在台灣,優先選項必是進入代工體系當員工、當主管。那三十年的時間,待在一個代工的企業,只要勤奮、刻苦、努力,總有不錯的薪水可以領。在企業不斷成長茁壯的階段,只要老闆不討厭,時候到了總能等到升遷。相對起來,創業又辛苦,又沒有保障。

Alex本身是一個七年級的創業者,親身接收了1960—2000三四十年的台灣成長期所帶來的富裕、改善了生活,但是也埋下了2000年後台灣停頓與無力進展的遠因。台灣的就業環境中,重視吹捧上級的技巧,輕忽研究市場的眼光;我們的長輩們常認為安定領薪水上選,冒險創新是笨蛋——那些都和他們的工作經驗有關。

背景變化,老路變死路

2000年之後,中國經濟開放的效果逐漸出現,全世界製造代工業受到中國便宜的勞動力磁吸,像鐵釘抵抗不了萬磁王的超能力。便宜勞動力也不只中國有,東南亞、印度、孟加拉,甚至部分非洲國家,在政經情勢穩定後,都開始走向原料和部件的生產代工,這些國家人口相加,超過三十億,台灣的製造業地位再也不特別。我們已經富裕,人工變貴、勞權和環境的規範趨嚴,都讓我們在代工產業上處於競爭劣勢。

當三十億人類走向製造業代工,台灣代工業的議價能力日日崩跌,利潤當然愈來愈薄,於是工作時間變長,薪水卻長期不變,甚至下跌。當企業無法擴張,規模處於原地踏步,升遷之路當然更加狹窄險峻。

如果大型代工企業走到末路,要嘛,台灣就該走向品牌,面對全球的終端消費者;要嘛,就是要成為高精密、高技術門檻的精品製造業,也就是所謂的「隱形冠軍」。無論哪條路,這個時代,台灣需要創業家。但是,台灣這代的創業家,要向誰學?

Alex本身是一個七年級的創業者,他認為這一代的創業者非常孤獨,說:

往上看,大約有整整一代人都很少創業家,很少創業經驗。再往上看,那些七八十歲的祖字輩創業家,他們當時的創業環境和今日大不同,他們賴以成功的創業心法已經不適用於今日,但因為那是他們的成功歷程,所以他們對當年的成功方法深信不移。當他們用當年的思維,指導(甚至指責)今日的年輕人,究竟可以帶來多少有益的啟發?

當然,並不是完全沒有幫助。Alex曾經在大企業工作,他看過公司高層在策略會議上,如何展開全世界的IT產業、分析整個事業群的市場定位,如何用數據化、財務化的方式做出三到五年的佈局。這些都讓他印象深刻。「但是,有這個機緣的人只可能是少數。大部分的年輕人,要在事業上做出成績,想要用長期的溫良恭儉讓,來換取成功密訣心法,或是出人頭地的機會,最後幾乎是肯定會失望。」Alex這麼說。

如果這樣,這個時代為自己的事業找路,該靠誰?

比「前輩」更重要的指引

Alex的觀察和經驗中,更可靠的資源,根本不遠,就在身邊。

要把品牌做好,需要企業領導者很明確地定義企業想要帶給顧客的價值,不能等別人來告訴他,不能看訂單、看風向三心二意。七八年級這一代年輕人,被說是養尊處優的一代,但這些特質也正是「價值觀」的沃土。

Alex在創業初期,雖然以「茶」為主題,但曾在「購買平台」和「實體商品」之間舉棋不定。他自己切身經歷了事業經營的關鍵價值選擇:「我要投入心力做很優良的平台,還是做很好的茶?」在 Alex「直探靈魂」地思索和自問的結果是:「要做好茶」;於是全心投入製成開發,市場調研,品牌通路……投下的資本多於建平台的好幾倍。而在整整一年的努力之後,第二年就得到消費者的一定程度的認同與肯定。

「我們從小不必挨餓長大,我們有『求生存』之外的價值觀,因為,我們能談感受、能談美感、能談多元性;我們這一代可以因為『風味』喝茶,而不是只為了解渴。在我做價值目標的思考過程中,我的成長經驗、家庭對『食物』的品質堅持,是我的重大啟發。」Alex 甚至預言:

現在看似「養尊處優」的七年級生,有潛力發展出難能可貴的「價值觀」,進而做出優秀品牌。

Alex的經驗中,這世代的年輕人發展事業,關鍵除了在自身,更在同輩工作者。一段時間前,Alex 創立的「發現茶」的銷售成長速度趨緩,讓他大傷腦筋,是市場對產品接受度不夠高?還是行銷方法要改?在折磨許多天之後,一個電商同業和Alex談起他的經驗:「有時候是行銷溝通素材不夠創新,無法自動擴散,造成銷售的瓶頸。」Alex 回到公司,立刻和同仁一起規劃新的網頁內容,果然業績立刻上揚。

同在浪濤中泅泳的人,才知道這個時間點的海況、風向、水溫。一起在市場中拚搏的人,才知道此時此刻消費者特質、科技演變進展、前方的機會與危機。Alex對這件事深有感觸。

前輩的經驗,也許還是可以一聽;前輩的人生智慧,常常也值得學習;若前輩願意在人脈和資源上協助,當然是難得的福氣。但是對這一輩的工作者而言,要不要「遵照」前輩的意見做事?要不要將「得到前輩認同」視為工作的目標重點?要不要將創業大賽中評審的指導意見視為金科玉律?Alex認為:這一代既沒有盲從的本錢,更沒有盲從的必要。

【發現茶 創辦人 陳翊榮 Ⅹ 謝宇程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