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阿嬤陳淑芳的藝界人生(下):台灣電影的「眾母親」與「老少女」 | 李志銘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國民阿嬤陳淑芳的藝界人生(下):台灣電影的「眾母親」與「老少女」

陳淑芳走過上世紀50、60年代台語電影最風光的鼎盛時期,攝於1961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陳淑芳走過上世紀50、60年代台語電影最風光的鼎盛時期,攝於1961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上篇:

國民阿嬤陳淑芳的藝界人生(上):台語片時代的「最佳女主角」

從上世紀50、60年代走過台語電影曾經最風光的鼎盛時期,陳淑芳18歲以第一部電影《誰的罪惡》展露頭角,其間不僅參與劇本撰寫,也曾擔任過場記與副導演。當時,若沒拍片的時刻,陳淑芳便抽空教導學生跳舞。在她看來,無論從事電視、電影、排戲、錄音,這些都是演員的本職。因為單純喜歡,就這樣與戲劇表演共度了一生。

26歲那年(1965),正值芳齡的陳淑芳為了在梁哲夫執導《我為你心酸》片中飾演一位年逾60的老母親,她特地在電影開拍前花了三天在台北車站附近觀察婆婆媽媽走路的姿態,還主動找到一位來自台南的老太太攀談,只為演好年邁女性的形象。

適逢60年代末期,由於國民黨政府加強推行國語計畫,並開始實施「校內禁止說方言」政策(1966年),同時大力扶植以健康寫實主義為主流的國語電影,加上拍攝台語片的黑白底片膠卷短缺,以及影片題材不斷重複、缺乏新意且粗製濫造等因素,致使台語電影的集體潮流逐漸衰退。

《悲情城市》,左起辛樹芬、陳淑芳與李天祿(右一),攝於1989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悲情城市》,左起辛樹芬、陳淑芳與李天祿(右一),攝於1989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從電影圈轉戰電視劇

彼時隨著台語片走下坡,陳淑芳先是在慎芝、關華石製作的台視「群星會」節目裡客串唱歌,接著又在西門町的歌廳「夜巴黎」登台獻唱,之後更前往菲律賓演出南管唱了六個月。

自菲律賓回台之後,陳淑芳憑藉著一己的毅力和志趣進入台視公司、簽約成為基本演員。1970年演出台視第一部台語連續劇《春風秋雨》,偶而還會在國語片中客串,接著又到華視演出台語武俠劇《鳳山虎》(1972)、《新西螺七劍》(1986)、《草地狀元》(1991)、《醒世媳婦》(1995)、《天公疼好人》(1996)等代表劇作,一演超過40年。

及至1997年,標榜「節目本土化」的民視開播,陳淑芳旋即又成了固定班底,舉凡《春天後母心》(1998)、《狀元親家》(1999)、《親戚不計較》(2000)、《飛龍在天》(2004)、《多情城市》(2019);大愛劇場的《失落的名字》(1999)、《賣油阿成》(2002)、《日照大地》(2012);公視的《疑霧公堂》(2019)、《魂囚西門》(2019),還有三立電視台的《臺灣龍捲風》(2004)、《戲說臺灣》(2006)、《天下父母心》(2010)、《紫色大稻埕》(2016)等知名電視劇中都能不時看見她的身影。

由於早期電視台都是以現場播出的方式拍戲,身為硬底子戲癡的陳淑芳,早已練就無論何時演哭戲都能立即在三秒內落淚的演藝實力。見證了老三台的草創開播,陳淑芳從電影圈輾轉進入電視劇多年,演過作品不計其數(據香港影庫、維基百科資料統計,她共演過96部電影、128部電視劇),由早年的少女、媽媽的角色一路演到現在的阿嬤,儼然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台灣當代影劇發展史的寫照。

《藝旦間》,左起常富寧、金玉嵐、劉秀雯、陳淑芳,攝於1995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藝旦間》,左起常富寧、金玉嵐、劉秀雯、陳淑芳,攝於1995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灣新電影浪潮下的母親形象

陳淑芳可說是台灣少數能同時輕鬆駕馭喜劇及苦情戲的女演員,根據文史作家蔡棟雄在其編撰的《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一書寫道,儘管她的演技早已獲得肯定,但可惜的是,當時似乎與影展獎項較無緣,演了43年的戲,直到1999年才首次以《春天後母心》入圍金鐘女配角,隔年以大愛劇場《失落的名字》入圍金鐘女主角,但都沒有得獎。

在《失落的名字》戲裡她飾演寄居別人屋簷下40幾年的「瘋女」,幾乎不講話,但卻以髒兮兮的身體與面目語言充份發揮演技。而在《春天後母心》劇中則是與陳松勇搭檔演出,湊巧的是,早在1989年侯孝賢執導電影《悲情城市》片中兩人就已經合演過夫妻(陳松勇飾演林家長子林文雄,陳淑芳飾演林文雄之妻美黛),因此後來甚至還有觀眾戲稱他們是最佳銀幕情侶。

回首80年代初期台灣新電影的發展歷程,陳淑芳與大導演侯孝賢之間可謂淵源匪淺:兩人皆出身國立藝專(俗話說藝專出鬼才,李安、侯孝賢都算是陳淑芳的學弟),而電影《悲情城市》拍攝地點本身又與陳淑芳的故鄉九份有著濃厚的地緣關係(時至今日,對許多影迷來說,九份就是悲情城市,九份就是侯孝賢)。

除此之外,當年正值不惑之齡的陳淑芳,曾經為了愛情毅然拋開一切、隻身遠嫁澳洲,沒想到卻遭遇了恐怖情人,未及一年半就逃回台灣,在她已經一無所有、人生跌到谷底時,侯孝賢很阿莎力地安慰她說:「女人離婚又怎麼樣,妳有什麼好怕?」並對陳淑芳提出了邀請:「你就回來!回來了不用擔心,我的《風櫃來的人》找妳演」。就這樣,陳淑芳接演了侯導電影《風櫃來的人》男主角阿清(鈕承澤飾)的媽媽,片中那場被兒子氣到用菜刀丟他的戲,堪稱當代台灣新電影史上最經典的橋段之一。

此後,年過40、別無所長的她,只能再度拚命接戲:《童年往事》女主角吳淑梅(辛樹芬飾)的母親,侯孝賢《戀戀風塵》、《尼羅河女兒》,楊德昌《青梅竹馬》,吳念真《多桑》,邱剛健《阿櫻》,林正盛《春花夢露》與《天馬茶房》的菸販林江邁,以及電影《角頭》飾演「小鬼」黃鴻升的阿嬤,儘管有些戲份不一定吃重,角色也並非核心人物(大多是主配角的母親或阿嬤),很多就連「配角」都談不上,卻會讓你在不經意觀看時隱約感受到一股穿透大銀幕的感染力。

對此,她在林正盛執導《春花夢露》電影裡為了完美演出年邁缺牙而講話漏風的祖母,以便讓現場收音聽到真實氣音,甚至不惜敲掉了自己三顆牙齒。「別人都說我是三八,但我不後悔」,陳淑芳坦言:「導演給我什麼角色,我演什麼就要像什麼,讓觀眾忘記我是陳淑芳」。

林正盛執導《春花夢露》,攝於1995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林正盛執導《春花夢露》,攝於1995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孤味》劇照。 圖/威視提供
《孤味》劇照。 圖/威視提供

沒有中國電影的金馬獎,母親的名叫台灣

《孤味》導演許承傑形容陳淑芳就像是個「老少女」,過去的種種不幸和傷痛似乎在她身上並沒有留下太多痕跡,儘管身處人際複雜的演藝圈,個性單純低調的陳淑芳依舊慷慨而溫暖地對待這社會和每個人,對演戲這一行始終充滿著如少女般純粹的熱情。

不幸中的大幸,今年雖是全球疫情爆發之年,台灣卻能成功守住防線。與此同時,由於前年(2018)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獲頒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導演傅榆發表感言:「希望我們的國家可能被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是我身為一個台灣人最大的願望」,挑動了中共當局面對兩岸政治的敏感神經,導致中國影人集體抵制競逐金馬,卻也讓台灣人意外得到了一個純粹只有台灣電影,得獎者從最佳男女主角、配角、攝影、劇本、配樂全都是台灣人的金馬獎。

至於人生已經演了63年的戲,幾乎是為台灣的電影和戲劇沉默地奉獻了一輩子的陳淑芳,終於也在本屆金馬典禮上獲頒雙料大獎,得到了遲來的肯定。歷史總是這樣,充滿意外和巧合;反過來試問,假如金馬獎不是以華語為中心,陳淑芳會到80多歲才得獎嗎?

獎項的結局,一如這宿命般的「母性精神」默默承受一切苦難、壓迫及考驗,幸虧堅持到了最後,才有機會反轉悲情、苦盡甘來「出頭天」。過程雖然漫長、日子平淡如水,卻始終甘之如飴。從今往後,在所有台灣人期許「做自己主人」的潛意識當中,更彷彿種下了一顆極富象徵意義的啟發種子。

《孤味》劇照。 圖/威視提供
《孤味》劇照。 圖/威視提供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