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人的窘境: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 Vista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文創人的窘境: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作者認為儘管「1600貓熊世界之旅」的確值得觀者省思背後所寓涵的議題,但令人惋惜的是,臺灣在地的創作者往往只能淪為大型空間展覽的陪襯者。(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作者認為儘管「1600貓熊世界之旅」的確值得觀者省思背後所寓涵的議題,但令人惋惜的是,臺灣在地的創作者往往只能淪為大型空間展覽的陪襯者。(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時序進入三月,天氣慢慢回溫了,抖落一地的風霜,春光盈滿的這個時節最適合出遊、看展。各大專院校陸續開學,而我也回到校園,重拾EMBA的學業。

這學期修了一門「文化節慶策展實務」的課程,顧名思義,這門課的旨趣主要講授如何結合臺灣既有的文化節慶(例如:元宵節、端午節等),來進行文創活動的策展應用。

在課堂上,林詠能教授談到了從去年下半年在高雄、桃園與基隆所刮起一陣旋風的「黃色小鴨」,以及最近很夯的「1600貓熊世界之旅—臺北」活動。提起這兩個大型的文創活動,林教授頗有一番感慨,甚至覺得有些惋惜──這兩個活動無疑成功引起了全臺民眾的關注,但比較可惜的是我們卻鮮少在類似活動中看到臺灣藝術家的身影?

想想也是,你說得出最近有哪些由本地藝術家或文創人所發起、參與的大型藝文活動嗎?除了剛落幕不久的全國燈會和即將於五月舉辦的「新一代設計展」(YODEX),我幾乎說不出來!(也許我關注藝文活動的程度還有待加強,但如果大家沉吟半天,只說得出「黃色小鴨」和「1600貓熊世界之旅—臺北」,不覺得這也是一種警訊嗎?)

聽到林教授的這席話,在我心中激起一陣漣漪。其實,一直以來我也有同樣的疑問?不管是「黃色小鴨」、「1600貓熊世界之旅—臺北」,或是由聯合報系所主辦的「莫內畫展」,無論就內容或精神層面來看,的確都是相當值得觀賞、參與的活動;但我得問,政府相關部會或各地方政府是否都只注意到國外藝術家的動態,卻忽略了本地人士的努力成果?

難道在編列預算、推廣文創活動的同時,不能也提供同樣的機會或舞台給臺灣藝術家嗎?莫非,本地的文創人就沒有足以和「黃色小鴨」比擬的創意了嗎?

以提醒世人生態保育的重要性的「1600貓熊世界之旅—臺北」為例,雖然主辦單位透露,也將在會場中展出臺灣黑熊、北極熊、黑犀牛、亞洲象、白海豚、臺灣雲豹、綠蠵龜、八色鳥、諸羅樹蛙及臺灣石虎等臺灣藝術家薄汾萍打造的紙雕創作。

但這個作法更讓我感到好奇,為何不能以薄汾萍女士或其他藝術家的紙雕創作當做主體?難道,真的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還是本地創作者的作品僅能在一旁當做陪襯呢?

維基百科告訴我們,貓熊是中國特有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全世界野生大貓熊現存大約1590隻左右,由於生育率低,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中評為瀕危物種,為中國國寶。

就拿貓熊來說,這是你我都熟悉的題材,我相信在大家瘋「圓仔」的同時,一定也有本地的藝術家、插畫家或文創人,曾以貓熊為題材進行創作、策展。我們有「貓熊公車」,也有貓熊風車地景藝術公益活動;那麼,為何我們還是獨鍾遠渡重洋而來的大型戶外公眾藝術展?

政府相關部會,每年都編列大筆預算投入場館建置與展覽、活動的舉辦,是否也可以多給我們臺灣的文創人或藝術家一些機會呢?

我從來不認為,需要給傑出的臺灣人沈重的包袱。但在這個苦悶的年代,如果我們需要更多的「臺灣之光」來激勵國人,那麼可不可以從現在開始,請大家多給本地文創人、藝術家一些關愛的眼神?

文創人向來不缺創意,但往往更需要發揮的舞台,以及來自眾人的肯定。也許,未來可以有更多臺灣優秀的作品呈現在我們面前,甚至到國外去巡迴展出。

而不是先在國外獲得比賽的肯定或媒體的報導,然後才輾轉紅回國內來。從國外鍍金回來的「臺灣之光」固然值得激賞,但藝術家創作的歷程往往是孤獨的,更需要來自臺灣社會與同胞們的支持與肯定。

文創產業,不是光砸大錢或紙上談兵就會有成效,這個道理其實大家都懂。如果說扶植文創產業,是我國政府長期鎖定發展的政策,同時也寄望文創產業可以發光發熱的話,那麼與其奢談什麼包山包海的「十五加一」,文化部或各地方政府就該更務實一點,想想可以怎麼幫助我們周遭的藝術家、設計師以及文創產業從業人員。

外國的月亮不見得比較圓,讓我們多把一些關愛的眼神,留給本地長期在藝術、文創領域耕耘的朋友吧!

留言區
TOP